科研产出
渔船术语标准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 2018
摘要:重点研究SC/T8002-2000《渔业船舶基本术语》自发布以来的使用情况和应用现状,通过实地需求调研、标准对比分析等手段,分析新时期渔船技术与管理的发展对术语标准的更新升级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渔船术语标准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标准化工作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与链球菌病的相关性
《水产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变化与链球菌病暴发的相关性,实验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发病和健康池塘水体、底泥和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水体和肠道中微生物多样性次之;肠道菌群与水体中菌群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底泥中菌群相似性较低;发病组的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均低于健康组,而发病组池塘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健康组。OTU聚类分析发现,发病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差异极显著,大部分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样品单独聚为一支。菌群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发病组和健康组水体或底泥中优势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较小,但在非优势菌群中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组水体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水体,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水体;发病组池塘底泥中厌氧粘细菌属、甲烷丝菌属和枝芽孢菌属等具有降解有机质和生态修复功能,菌群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底泥,而具有致病能力的曼氏杆菌属丰度却显著高于健康组底泥。发病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中链球菌属、分枝杆菌属和曼氏杆菌属等致病菌群的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而乳球菌属、鲸杆菌属和红球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无乳链球菌普遍存在于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以及尼罗罗非鱼肠道中,无乳链球菌的丰度在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其在发病尼罗罗非鱼肠道中的丰度要显著高于健康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池塘水体和底泥中有益菌丰度降低和致病菌丰度的升高反映其养殖环境出现恶化,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与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后无乳链球菌丰度增加密切相关,但肠道中无乳链球菌丰度的剧增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该病原菌的丰度水平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链球菌病 肠道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对策研究
《海洋经济 》 2018
摘要:品牌建设在提升远洋渔业产业链附加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首先分析了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产值效益,认为2008—2016年浙江省远洋渔业产值效益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然后通过对全国绿色食品数据进行检索分析,认为浙江省在绿色水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两个特征:占全国绿色水产品数量比重小;远洋渔业绿色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最后提出了制定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发展计划、加强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扶持政策、扩大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宣传力度和建立远洋渔业绿色食品认证考核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省远洋渔业绿色食品发展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国渔业及养殖工程发展现状与思考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泰国是一带一路之东盟国家的重要渔业产区,海域辽阔,海岸线长约2705千米,东侧的泰国湾和西侧的安达曼海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海洋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有小沙丁鱼、羽鳃鲐、青干金枪鱼、马鲛鱼等,底层经济鱼类有大眼鲷、金线鱼、狗母鱼、石首鱼等,另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生物如对虾、梭子蟹、乌贼和鱿鱼等。泰国渔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从小规模、沿海传统捕捞发展成为部分机械化、深海大规模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业资源环境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21世纪中叶我国将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和走向全球化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和资源短缺.这一时期是人与资源矛盾最尖锐时期,也是环境治理最艰难时期.为确保粮食与食物安全、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工程院成立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农业资源环境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旨在"分析形势,寻找对策".依据中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全面实施农业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农业走出去的全球化战略"三大战略方向,八项战略性转变,十六条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等战略性措施和十项重大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对浒苔(Ulva prolifera)及其他类型饵料的摄食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possjeticus)对黄海绿潮原因种浒苔(Ulva prolifera)及海水池塘4种优势大型海藻,即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扁浒苔(Ulva compressa)、线形硬毛藻(Chaetomorphalinum)和丝毛藻(Cloniophorasp.)的摄食率,比较了对浒苔与其他不同类型饵料(包括人工饵料)的摄食,开展了不同密度的中华原钩虾对浒苔的现场摄食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饵料吸收率与海藻的含水量成呈正相关,表明该端足类存在明显的补偿性摄食行为。对不同类型饵料的摄食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除了摄食海藻,对豆粕、虾饲料等人工饵料也具有较高的饵料吸收率,表明其可人工投喂培育。中华原钩虾具有一定摄食节律,夜晚摄食量高于白昼,表明夜晚投喂有利于中华原钩虾摄食,可减少饵料污染,有利于清洁生产。现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摄食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摄食率和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表明高密度时中华原钩虾竞争摄食增加了饵料消耗,同时中华原钩虾为抵抗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竞争而增加能量等消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乌贼成体副缠卵腺的超显微结构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成体副缠卵腺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解剖结构显示,副缠卵腺呈耳状,下端呈‘M’型与缠卵腺紧密连接,颜色为白色并夹杂着橙黄色;(2)显微结构显示,副缠卵腺由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壁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膜层和肌肉层,其中,外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腺体小管数量较多,平均直径为70μm,内腔表面可见微绒毛层,管腔内含有大量的分泌物质;结缔组织具有集中分布的血管和肌肉纤维;(3)超微结构显示,上皮细胞细胞质中含有数量较多且分布集中的囊泡,部分囊泡中含有分泌球状体;微绒毛分布面积较广且排列密集,而纤毛一部分集中分布,另一部分呈单行排列,着生不连续;腺体小管管腔内具有大量的共生菌,绝大部分为球菌,且在管腔中具有较多的分泌球状体。研究表明,金乌贼副缠卵腺是一种起分泌作用的腺体,存在的共生菌据认为在胚胎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基因TCTP克隆及自噬调控相关基因在卵巢发育期的表达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卵巢发育和卵黄蛋白原发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得到脊尾白虾翻译控制肿瘤蛋白基因TCTP,并结合自噬调控基因TCTP、Hif-1α、Beclin1和Bcl-2在卵巢发育期的表达水平,阐释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合成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特征。研究显示,脊尾白虾TCTP基因c DNA全长为732 bp,编码168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TCTP1和TCTP2功能域以及PKC和TKⅡ等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磷酸化位点。同时发现,甲壳动物TCTP普遍缺乏在其他动植物中高度保守的C末端的cys残基。进化分析显示,脊尾白虾TCTP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缘关系最近。4种自噬调控基因在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期的表达结果显示,肝胰腺TCTP基因从增殖期到产后恢复期呈递减趋势;肝胰腺Hif-1α、Beclin1和Bcl-2基因表达趋势相似,即从增殖期到小生长期高表达,大生长期极显著下降,表达量最低(P<0.01),这与外源性卵黄蛋白原的合成趋势大致相反。这些自噬调控基因可能通过自噬作用共同调节外源性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卵巢TCTP基因在小生长期表达量最高;卵巢Hif-1α基因从增殖期到产后恢复期持续升高,这与内源性卵黄蛋白原表达趋势相似;卵巢Beclin1基因在大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与脊尾白虾卵巢Ec R表达趋势相似,与卵巢Bcl-2基因表达趋势相反,这些自噬调控基因可能通过自噬作用共同促进内源性卵黄蛋白的合成。本研究表明,自噬调控基因TCTP、Hif-1α、Beclin1和Bcl-2在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时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可能通过自噬作用调节脊尾白虾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和卵巢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近5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水产品的合格率为96.3%~94.4%,兽药残留是影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幵多次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幵遭受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限量标准作为水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兲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国保护自身产业安全及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比较而言,我国现有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系统性、完整性及合理性不足等缺点,不利于渔业生产和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公告与最新报批稿为基础,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迚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完善中国水产品药物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提供数据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淡水渔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血液适宜抗凝剂种类和最佳使用浓度,实验比较了6种常用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的抗凝效果及DNA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ACD、EDTA、肝素、草酸钾、草酸盐和柠檬酸钠的最佳抗凝终浓度分别为0.10×、0.50‰、0.016‰、0.63‰、0.025×和8.00‰,以上浓度能有效抑制凝血,且血细胞死亡率最低。最佳抗凝浓度下的短暂处理对血细胞DNA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抽提获得的DNA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含有ACD和EDTA的血液中DNA的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草酸盐、草酸钾和柠檬酸钠,而加入了肝素的血液中DNA的稳定性最高,其含量无显著下降。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外周血 抗凝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