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微波辅助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养殖水体中6种雌激素

质谱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微波辅助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养殖水体中6种雌激素(雌酮、β-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甲醚、乙炔雌二醇和己烯雌酚)。样品经C18固相萃取柱提取净化后,用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MSTFA)在乙酸乙酯存在下进行微波辅助衍生化反应,GC/MS法定性定量检测,以雌二醇-D2与己烯雌酚-D8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雌激素在1~5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4~2ng/L;在0.01、0.05、0.1μg/L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8.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29%~11.9%,均小于15%。该方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实验设备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关键词: 雌激素 微波辅助衍生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养殖水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染色体核型研究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探究该物种起源、进化地位及指导遗传育种生产提供参考,以采自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基地人工繁殖的1龄银鲳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银鲳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M+6SM+10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6。在银鲳的SM组中,有一对相对本组其它染色体明显较大的染色体,除此之外,各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组染色体均未发现带有特殊标志性特征如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也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异形性染色体。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关键词: 银鲳 PHA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船联网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渔业船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具体应用,建设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应用场景呈现多样化,在系统构建之初就应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结合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系统设计的具体指标和实施阶段,避免走回头路。本文阐述了渔业船联网的概念、特点及构建的意义;详细分析了渔业船联网在辅助渔业生产、渔业多媒体、渔业监管、海洋科研等场景应用的可行性及船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深入阐述了不同应用场景对信息采集和处理、通信、数据存储和应用、信息安全等渔业船联网关键技术的需求。最终结合各应用场景的实现技术难度和需求迫切程度,给出了渔业船联网未来发展的阶段性过程,进而为渔业船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渔业船联网 渔业信息化 海洋渔业 应用场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水围网养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海水围网养殖相对于传统近岸小网箱具有养殖水体大、成鱼品质好、养殖环境友好、抗风浪能力强以及单位水体养殖成本低等优势。通过介绍中国滩涂网栏养殖、港湾网栏养殖与大型围网养殖等海水围网养殖现状、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与传统网箱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海水围网养殖的管理、研发、技术升级和健康发展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滩涂网栏养殖 港湾网栏养殖 大型围网养殖 围栏养殖 网围养殖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船联网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渔业船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拓展应用,建设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本文系统地对渔业船联网涉及到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及安全等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多源异构渔业信息采集及智能化渔船构建技术方案,分析了海上无线通信、卫星通信、近海宽带无线和基于无线网络(MESH)的宽带自组网等海上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渔业船联网的需求,阐述了各种通信方式在船联网上使用的优缺点;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海洋渔业数据处理方法;梳理了船联网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通过上述分析,为后续渔业船联网系统设计和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 渔业船联网 渔业信息化 海洋渔业 渔业大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秋季南海中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南海中部海域初级生产力通过微型浮游动物向高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中部海域的10个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分析鉴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种类组成,同时运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微型浮游动物21种,其中主要类群为无壳纤毛虫,丰度为120~1 300个·L~(–1);2)多数站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大于浮游植物生长率,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92~1.1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17~1.58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15.6%~79.4%,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593.2%~187.7%。与其他海区结果相比,南海中部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南海中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岛屿海岸线自动化提取及其时空变迁研究——以大连市獐子岛为例

海洋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岸带是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敏感地带,海岸线的提取和监测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处理和直方图均衡化等技术,实现了大连市獐子岛1985—2016年海岸线的自动化提取。结果表明:(1)通过与三位专家目视解译的成果比对,本文提取海岸线的精度能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相对误差分别为0.045%,0.032%和0.023%);(2)近30年来,獐子岛海岸线总体呈现蚀退趋势,岸线长度与岛屿面积分别呈现变短和变小的趋势,獐子岛(主岛)和大耗岛的岸线蚀退速率最大,褡裢岛次之,小耗岛最小;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海岸线呈现出较为强烈的增长趋势,海水养殖和圈海建坝是岸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獐子岛海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分形维数随时间呈现增大的趋势,獐子岛(主岛)的分形维数最大,褡裢岛的分形维数最小。

关键词: 海岸线变化 自动化提取 DSAS/LRR 分形维 獐子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裸方格星虫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

热带海洋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6年春、秋两个季节的现场实验数据,研究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滩涂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实验对方格星虫单养区(S组)、方格星虫-贝类混养区(P组)和无星虫对照区(C组)进行了有机质、粒径组成、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秋季S组20~30cm层次有机质含量和细沙比例均显著高于春季,而C组仅表层物质有所增加,表明方格星虫具有较强的表层物质迁移能力,且其迁移深度为20~30cm。2)秋季C组各层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均无明显降低趋势,而S组仅10~20cm层次有一定程度降低,表明方格星虫增养殖并不会明显降低滩涂底质状况。3)P组各层有机质以及细沙含量增加,表明皱肋文蛤的过滤沉积作用可以提高滩涂颗粒物质的积累,且方格星虫混养会加速颗粒物质的向下迁移;P组皱肋文蛤的栖息层次(0~3cm、3~10cm)ORP明显低于S组(p<0.05),表明高密度的皱肋文蛤代谢活动会加剧0~10cm的底质恶化。4)方格星虫与皱肋文蛤具有生态互补作用,在同一区域进行增养殖可以提高滩涂物质利用率及碳汇功能;方格星虫扰动引入富氧水可以缓解皱肋文蛤栖息层次的底质。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皱肋文蛤 增养殖 滩涂底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磷虾目分子系统进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磷虾目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以磷虾目的 50种磷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分子变异,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探讨了磷虾种属间亲缘关系。所分析COI基因可比序列长度为519 bp,共包含258个变异位点,全部为碱基替换,无插入/缺失位点。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 27.58%、T 35.47%、G 18.88%、C 18.07%,碱基A+T含量(63.05%)显著高于G+C含量(36.95%),表现出明显的T偏倚特点。50种磷虾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65~0.306,其平均值为0.186;而种内遗传距离为0~0.071,其平均值为0.017,平均种间距离约为种内距离的11倍。根据物种鉴定最小种间遗传距离0.020的观点,COI基因序列间的差异能够很好地区分各磷虾种。基于COI基因分别构建了4种系统进化树:邻接树(neighbor-joining,NJ)、极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ML)、最大简约树(maximum parsimony,MP)及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树。它们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均可分为三大支系:假磷虾属处于系统树的基部,是磷虾目中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支;而包含磷虾种类最多的磷虾属则最后分化出来,表明其为磷虾类中相对较新的一个属。本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了磷虾目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磷虾目的线粒体COI序列变异可以用来研究磷虾属、种的分类单元及其系统进化问题,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磷虾目 线粒体DNA COI 分子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油污水产生量估算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获知中国海洋捕捞渔船底舱中油污水的产生量,对东部沿海主要渔区海洋捕捞渔船的底舱油污水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取样,并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以进一步推算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油污水的年排放总量,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对策建议。推算数据显示:全国海洋渔船年总排水量约为136118 t,全国海洋渔船年总排油量约为5238 t。研究认为:油污水产生量与船龄不直接相关,船龄在5年以下的渔船情况较好;油污水含油率基本在5%以下,长时间静置后下层水含油率仍高于排放标准;海洋捕捞渔船的油污水产生与日常管理水平关系较大。建议:加强宣传,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监管,减少渔船污染物排放;采取措施,鼓励渔船污染物收集;加强合作,建立各部门协同机制;加强研发,推进渔船底舱油污水技术革新。

关键词: 油污水 油污水排放 捕捞渔船 海洋捕捞 海洋渔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