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糖醇对鱿鱼丝贮藏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种糖醇对鱿鱼丝贮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为糖醇在水产干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添加相同比例(10%)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的鱿鱼丝在25℃条件下贮藏35 d,通过测定贮藏指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 H、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变化分析糖醇对鱿鱼丝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糖醇后,研究该糖醇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对鱿鱼丝贮藏指标的影响。【结果】添加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均能有效延缓鱿鱼丝中水分的流失,改善产品质地,三者的保水能力排序为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水分活度和菌落总数的降低能力排序均为山梨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综合各指标,以山梨糖醇降低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和抑制菌落总数的能力最强,感官品质最佳,且在贮藏期间,随着山梨糖醇添加量的增加,鱿鱼丝的保水作用增强,水分活度不断降低;p H低幅波动,呈相对稳定趋势;其中添加量为10%时鱿鱼丝品质最佳,贮藏35 d后,水分损耗率仅为10.84%,水分活度为0.648,菌落总数较未添加山梨糖醇的鱿鱼丝降低了4.84 lg(CFU/g),降低幅度最大。【结论】鱿鱼丝制作工艺中鱿鱼蒸煮片与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10∶1时,能有效延缓鱿鱼丝在贮藏期间的水分损耗,降低产品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生长,有助于保持鱿鱼丝的良好感官和食用品质,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山梨糖醇 木糖醇 麦芽糖醇 鱿鱼丝 贮藏品质 水产干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8—11月逐月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抑藻放流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了鲢鳙放流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并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了三国城水质状况,同时还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4属90种,优势种以蓝藻门Cyanobacteria种类为主;方差分析显示,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 05);对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析显示,围栏内外均以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围栏内显著低于围栏外(P<0. 05);水质综合评价显示,太湖三国城属于中-重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围栏内水质较围栏外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围栏内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和蓝藻门密度均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 RDA分析显示,围栏内浮游植物与水温、溶解氧、p H关系密切,而围栏外则受水温、溶解氧、p H、透明度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单纯放养鲢鳙适合控制蓝藻水华而非藻类总量,而以控藻为目的的鲢鳙放流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价值工程 》 2018
摘要: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且信息具有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等特点。BIM的概念、实现途径在三十多年前就出现了,且"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术语在行业中已经流行至少十五年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BIM技术的运用也愈加广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BIM技术在建造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展开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郁江中游金陵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2013年3—9月在郁江金陵江段开展了漂流性鱼卵、仔稚鱼补充群体定点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共有鱼卵、仔稚鱼21种(类),隶属4目8科。优势种为鲳(Hemiculter leucisculus)(22.2%)、鳅虎鱼(Gobiidae)(15.0%)、逕属(Hemibarbus)(14.4%)、银逗(Squalidus argentatus)(7.2%)和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5.5%)。每年流经金陵断面的卵苗总量平均为1.29×108尾,以产黏性卵和沉性卵鱼类仔稚鱼为主,产漂流性卵鱼类仔稚鱼占卵苗总量的22.3%,未采集到四大家鱼鱼卵和仔稚鱼。卵苗发生在5—8月,以6月为盛期,月平均卵苗密度达0.041 4 ind·m–3。鱼卵密度、仔稚鱼总密度与径流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70),径流量与鲳、银逗、逕属仔稚鱼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270)。与历史资料对比,郁江鱼类产卵场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四大家鱼产卵场基本消失,仅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银逗等小型产漂流卵鱼类还能成功补充,但资源量较小。径流量的年际波动是影响郁江中游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的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改性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三聚磷酸钠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考察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实施的可能性;以磷酸化程度为考核指标,考查蛋白浓度、三聚磷酸钠添加量、pH值等因素对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获得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质质量浓度为22 g/L、三聚磷酸钠添加量为6.55 g/100g蛋白、反应pH值为9.04、反应时间1.55 h、反应温度39.90℃,在该条件下磷酸化水平41.91 mg/g。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聚磷酸钠对南极磷虾蛋白的磷酸化改性是切实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试验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4)是采用被动整合雷达标记(PIT)技术,数量遗传学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析和家系选育等综合育种新技术,经过多年多代培育而成,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病害少、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已大规模人工养殖,同时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是我国近几年来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花龟的工程化生态增养殖技术
《海洋与渔业 》 2018
摘要:中华花龟(Dcadiasinensis)又名台湾草龟、六线草、珍珠龟等,隶属龟鳖目、淡水龟科、花龟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中华花龟为杂食性动物,喜欢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环境条件。高温季节,白天很少活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天隐蔽于洞内或水草较多的地方,傍晚活动频繁,晚上喜伏于浅水处,四肢伸展憩息。本文提供了一种环境安静清洁、减排且水质可控、便于饲养和越冬管理的新型的、且效果比较明显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及对其挥发性风味形成的影响分析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传统鱼露发酵过程细菌群落演替规律。结果显示,鱼露细菌种类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发酵时间6个月达到最大(312种),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至12个月,菌群多样性有所下降但菌群间差异性变小。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鱼露整个发酵过程中最主要的门。盐厌氧菌属(Haloanaerobium)是鱼露发酵过程中最主要的属,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相对丰度先上升而后下降。与发酵初期(0个月)相比,发酵中后期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等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最为显著;发酵末期(12个月),Halomonas成为优势菌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检测出醛、醇、酮、酯、烃、酸、含氮化合物7大类共54种挥发性化合物,并根据气味活性值(≥1)筛选到9种主体呈香风味化合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alanaerobium和Halomonas与多种主体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结构对鱼露特殊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鱼露 细菌群落 细菌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鲐鱼渔场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年1—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34渔区3.11和1.32小区(北纬16°~22°,西经16°~19°)的鲐鱼渔业数据以及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对该海域中层拖网鲐鱼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月变化、鲐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鲐鱼渔场中心与环境因子(叶绿素a含量与海表温度)的分布、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各影响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经度、纬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各月鲐鱼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基本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鲐鱼中心渔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基本呈现先往东南方向推移,且在4月份到达最东南端,然后往西北推移趋势;不同月份渔场中心叶绿素a含量为0~10mg/m3,且渔场中心叶绿素a含量为3~8mg/m3居多。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的海表温度为17.3~27.6℃,且渔场中心的海表温度为20~21℃居多。广义加性模型模型分析表明,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9~22℃,最适叶绿素a含量为4.481~7.388mg/m3,经度集中在西经16°30′附近,纬度集中在北纬18°30′位置附近。海洋环境与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和经度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上的回归均极显著(P<0.01)且显著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海表温度、经度和叶绿素a含量,而纬度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上的回归不显著(P>0.05)。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34渔区3.11和1.32小区鲐鱼渔场的时空变化与几内亚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等洋流不同月份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本研究得出的渔场最适海表温度和最适叶绿素a含量可以作为预报该海域潜在鲐鱼渔场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广义加性模型模型 鲐鱼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34渔区 中心渔场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