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8

摘要: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和滋味好,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受微生物、物理和酶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其货架期和流通半径。生物保鲜剂具有天然、安全和易降解等优点,且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近年来在水产品保鲜中得到较多研究与应用。本文阐述了几种常用生物保鲜剂茶多酚、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的抑菌机理,以及复合保鲜剂在水产品中的使用,并介绍了生物保鲜剂结合可食性膜和预测微生物学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旨在为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 生物保鲜剂 抑菌机理 预测微生物学 可食性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制造更是快速地渗透到食品行业。文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加工(冷冻、热加工),有效成分分离,3D打印技术,食品货架期预测,食品检测(食品感官评价与品质分析、食品药物残留检测),以及食品智能化监测监管等方面的研发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食品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技术 食品加工 食品检测 智能化监测监管 人工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演化

地质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详细解剖断裂体系的静态和动态发育特征;运用多种剥蚀量恢复方法,求取侏罗系、白垩系及中生界剥蚀厚度,对东营凹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格局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活动的北西向断裂构成了该时期的控盆断裂体系,包括石村—平南—滨西断层,陈南断层东段两个主断裂带及王古1断层、王66断层、滨南断层等次级断裂,形成了北断南超的断陷盆地。原始地层沉积由石村—平南—滨西断层分隔,形成东、西两个沉积区,由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多个次级沉积区。东营凹陷原型盆地特征与现今盆地格局具有较大差异,整体为东、西两个主洼,东部主洼受陈南断层东段控制,次级北西向断层分割成多个次洼,呈现“盆岭相间”的格局;西部主洼由石村—平南断层控制,沉积中心位于青城凸起及花沟洼陷;该时期平方王潜山、纯化草桥鼻状构造带已经形成,林樊家凸起和青城凸起尚未形成。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断裂体系 地层原始厚度 中生代 东营凹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科学养鱼 2018

摘要:一、基础设施和准备采用2000米2的钢构温室大棚作为工厂化育苗车间,车间内用PP板材做成亲虾养殖池(规格:10米×3米,深0.6米)。每个亲虾养殖池均采用一边进水、另一边底部排水模式。每个亲虾养殖池内均放置虾巢作隐蔽物,防止亲虾的自相残杀。同时车间内建有养殖污水收集沉淀池、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观察幼虫静置下自然沉降及幼虫对单胞藻摄食过程。结果显示,幼虫依靠面盘外周纤毛摆动维持运动并完成摄食,运动时幼虫开壳朝上,壳顶朝下,面盘伸出壳外牵引幼虫运动。俯视观幼虫绕一定半径的圆顺时针方向运动,垂直方向螺旋上升或下降。水平运动速率范围246.88~3641.94μm/s,运动速率v(μm/s)与壳长l(μ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v=-0.0841l2+37.2690l-2149.1031(R~2=0.9707),运动速率与环绕半径显著相关(P<0.05)。随着幼虫生长,体重增加,面盘逐渐退化,面盘纤毛摆动难以维持幼虫悬浮,静置时幼虫沉降率增加,13 dph(days post hatching,孵化后天数)后沉降至底部的幼虫壳长显著(P<0.05)大于悬浮幼虫。幼虫饵料投喂过多,导致饵料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以致摄食的饵料不能完全消化利用。

关键词: 珠母贝 幼虫 运动 自然沉降 摄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生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及消化酶活力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生殖洄游途中渔获规格、性腺成熟度及消化能力的差异特征,于2014年洄游汛期内(10-11月)在长江下游8个断面采集样本并进行生物学调查及消化酶活力测定.共随机采集样本261只,其中雌蟹127只、雄蟹134只.壳宽变幅为44. 46~96. 06 mm,均值为(64. 28±9. 45) mm;体质量变幅为34. 9~312. 9 g,均值为(131. 65±57. 79) g.壳宽和体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雌蟹关系式为y=0. 000 8x2. 859 6(R2=0. 951 2),雄蟹关系式为y=0. 000 4x3. 031 5(R2=0. 960 1).性腺指数(GSI)变幅为0. 71~10. 84,均值为4. 94±2. 59;肝胰腺指数(HSI)变幅为2. 46~20. 04,均值为7. 92±1. 89.淀粉酶比活力变幅为0. 02~5. 45 U/mg prot,均值为(0. 84±0. 76) U/mg prot;脂肪酶比活力变幅为0. 28~1. 13 U/g prot,均值为(0. 68±0. 14) U/g prot;胰蛋白酶活力变幅为117. 21~78 897. 26 U/mg prot,均值为(10 947. 64±12 663. 57)U/mg prot;纤维素酶比活力变幅为0. 74~2. 59 U/g prot,均值为(1. 32±0. 27) U/g prot.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洄游途中较少摄食,洄游早期主要由肝胰腺中贮备的脂肪供能,后期摄食强度则逐渐增大.在其生殖洄游通道上,渔获规格呈递减趋势,且雄蟹总体大于雌蟹;肝胰腺指数与性腺指数表现为消长的变化特征;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呈递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变幅较小,而脂肪酶活性则逐渐上升.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消化酶 生物学特征 性成熟 生殖洄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7—2016年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波动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形势,监测产业发展动态,指导渔民有效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场2007年6月—2016年12月大宗淡水鱼平均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开展价格变动规律分析,并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价格波动特点和周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受市场及生产等偶然因素影响,部分年度价格波动剧烈;年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节假日因素影响不明显;鲢鱼价格在大宗淡水鱼中一直处于低位,鳙鱼价格大多高于其他品种;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波动周期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大致为10个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渔民逐步实现水产品的分散上市,降低生产方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平稳有序开展渔业生产。

关键词: 鱼类价格 X12季节调整法 HP滤波法 波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磷菌PSBHY-3对池塘底泥的解磷效果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解磷菌PSBHY-3对池塘底泥的解磷效果,为解磷菌在养殖池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模拟池塘环境系统为平台,探究不同浓度(103、104、105和106CFU/mL)PSBHY-3对池塘底泥的解磷效果;并在无菌池塘底泥水体系统中分别设P组(PSBHY-3)、D组(有机物降解菌De)、P-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1∶1)、P-3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1∶3)、3P-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3∶1)和对照组,分析PSBHY-3与De复配使用的解磷效果。【结果】至试验结束(第8 d)时,与对照组相比,J-3(103CFU/mL)、J-4(104CFU/mL)、J-5(105CFU/mL)和J-6(106CFU/mL)组的池塘底泥总磷(T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对应的TP降解率分别为7.05%、6.60%、4.03%和9.17%。在PSBHY-3和De复配试验中,2株菌株间不仅未出现生长拮抗现象,还能促进De生长。至试验结束(第8 d)时,各加菌组对池塘底泥TP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P组的TP降解率(8.17%)最高,而P-3D、P-D、D和3P-D组的TP降解率分别为5.38%、4.97%、4.38%和3.91%,各加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确定PSBHY-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PSBHY-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池塘底泥沉积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作为研发水产养殖用解磷菌菌剂的备选菌株。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效果 池塘底泥 有机物降解菌 复配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分析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年龄组间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P<0.05),年龄组两两之间耳石形态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以耳石形态学方法判别蓝点马鲛种群需要考虑样本的年龄因素,以同一年龄的繁殖群体为宜;造成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不同年龄组耳石形态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同一种群或群系蓝点马鲛的耳石形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对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二是象山港是多个蓝点马鲛种群或地理群系共同的产卵场,年龄组间的差异来源于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

关键词: 象山港 蓝点马鲛 耳石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FBA基因克隆及其在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肢动物的FBA聚为一类,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家蚕(Bombyx mori)、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相似度分别是86%、79%和7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 FBA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ds RNA干扰24 h以后,抑制效率达到最大。与PBS对照组相比,Fc FBA干扰组(ds RNA组)加快了对虾染病后的死亡速度。本研究表明,Fc FBA基因可能参与了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FBA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基因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