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无核紫葡萄太阳能干燥技术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一种空气集热器-温室型太阳能干燥装置,在新疆石河子市的气候条件下验证了无核紫葡萄太阳能干燥的可行性,从2007年8月到10月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表明:与自然晾晒相比,太阳能干燥周期缩短为原来1/3的时间,干燥质量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无核紫葡萄 太阳能 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L-组氨酸摇瓶发酵培养基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 CSCD

摘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对L-组氨酸产生菌LGS4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确定了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即酵母膏、尿素、硫酸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经5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g.L-1):蔗糖150,硫酸铵50,酵母膏10,尿素1.2,MgSO42.2,KH2PO41.5,K2HPO40.5,Na2HPO40.5。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LGS4菌株的L-组氨酸产量提高了15.25%。

关键词: L-组氨酸 发酵 优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低温β-半乳糖苷酶高产菌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生低温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水生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14-1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及低温驯化,采用选择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产酶活力比原始菌株提高54%的突变株,该突变株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

关键词: 水生拉恩菌 低温β-半乳糖苷酶 诱变选育 亚硝基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研究、应用与建议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L-精氨酸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L GE35(Thr-,Met-,Kan+)为实验菌株,利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八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蔗糖、硫酸铵和酵母粉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这三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14.397+1.177812X1+0.701125X2-1.058062X3-1.067688X1X1+0.1005X1X2-1.244813X2X2+0.469375X1X3+1.29625X2X3-1.873437X3X3,并最终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为:蔗糖71 g/L,硫酸铵31 g/L,酵母粉14 g/L,硫酸镁1 g/L,磷酸氢二钾3 g/L,L-蛋氨酸150 mg/L,L-苏氨酸100 mg/L,卡那霉素50 mg/L,VB1100 mg/L。与对照相比,在此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提高了19.26%,残糖降低了33.04%。

关键词: L-精氨酸 基因工程菌 发酵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悬浮种衣剂运输中的安全管理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悬浮种衣剂的组成部分中具有毒害物,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危险程度不等,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疏于管理和违反科学规律,发生泄漏事故,对人类生命和物质财产、环境保护均将构成极大威胁。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得当,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护生命和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 悬浮种衣剂 运输 安全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发病甜瓜、植株及叶片等样品22份,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经过致病性测定得到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一株。根据形态观察、培养性状并结合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及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燕麦噬酸菌。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菌 燕麦噬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流域农业开发问题与技术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伊犁河谷将要开发的25.33×104hm2土地,分析了农业开发的有利条件是水资源能在时间尺度上保证作物或林草在整个生长期随时的灌溉用水、在空间上保证开发区任何土地的灌溉用水,以及逆温带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不利条件是:(1)坡度大。坡度在1/100~1/200,对于条田建设、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大,无论采取哪一种灌溉方式,都必须预防发生地面径流,否则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土层浅且时空变异大。土壤分布在伊犁河冲积平原的三四级阶地和河流南北两岸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扩展,浅于60 cm的土壤占到30%多,并且以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给农作物布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必须根据土壤厚度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或林草品种;同时对于农作物的水肥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作物水肥的供应和保持,避免渗漏损失。(3)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新开发土地中盐渍化土壤难以治理,同时有可能对老绿洲安全造成威胁。(4)有可能发生面源污染。提出在新开垦土地上进行农业开发既要利用各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要通过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来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要高起点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要发展农业技术有:(1)保护性耕作技术,(2)新垦土地快速改良培肥技术,(3)次生盐渍化预防和治理技术,(4)筛选适宜新垦土地的高效作物或林草品种、制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5)推广节水灌溉技术,(6)新型施肥技术,(7)应用区域化成套先进生产机械。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水土开发 土地开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树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规律及结构优化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杏树为试材,为了解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采用LP-80型冠层分析仪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在不同树龄杏树冠层三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杏树冠层内透光率随树龄(2~6 a)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杏树冠层内部平均PAR的垂直分布具有随着向下累计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在冠层中上部,透光率较高,PAR递减很明显,冠层下部则维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在相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不同树龄冠层内PAR同一相对高度的透光率有随树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但在不同时刻不同天气条件下,即使同一棵树相同高度同一方位冠层内也具有不同的消光系数,影响杏树冠内光分布的因素是多样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2~6年生杏树冠层中部的全天平均透光率分别为49.5%、30.0%、27.5%、13.4%和7.8%,冠层下部的平均透光率分别为29.1%、12.1%、10.9%、6.4%和5.9%;杏树冠层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与透光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其表达式为Y=131.39 e-0.896 3X(R2=0.907**);试验结果也可为果树冠层内PAR三维空间分布的模拟研究及冠层结构的优化提供试验方法和理论验证上的参考。

关键词: 杏树 PAR 三维空间分布 光斑 冠层 结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后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ASI)与产量和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开花期是对干旱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受到水分胁迫会导致玉米授粉不良进而影响到产量。通过对454份玉米自交系连续两年的研究,在开花期受到水分胁迫后,玉米雌穗生长减缓,吐丝期延迟,ASI增大,结穗率和籽粒产量严重下降,其中ASI、结穗率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时,ASI和结穗率是可供利用的重要耐旱指示性状。ASI可作为抗旱玉米种质筛选的主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玉米 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ASI) 抗旱性 水分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