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自然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多态性(英文)

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基因组序列角度进一步揭示自然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的基因型多态性。【方法】病毒克隆A5,F1,X3和X15分别以活体克隆法分离自SpltNPV埃及株、日本福冈株和日本小笠原株。根据SpltNPV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AF325155)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ittoralis NPV,SpliNPV)部分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99377,X99376和X98924)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A5,F1,X3和X15的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olh)基因和ORF18~ORF23序列。【结果】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X3和X15属于SpltNPV型,而A5和F1属于SpliNPV型。将A5,F1,X3和X15的ORF18~ORF23与SpltNPV和SpliNPV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F1与SpliNPV以及X3与SpltNPV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但X3的ORF20在172~558nt处缺失387bp。尽管依据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X15属于SpltNPV型,但对于ORF18~ORF23序列,X15与SpliNPV的相似性高于与SpltNPV的相似性。同样,A5属于SpliNPV型,ORF18~ORF20与Spli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但ORF21与Splt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特别是ORF22,SpltNPV的特有序列出现在A5的基因组中,而且与SpltNPV的ORF22一致性为100%;反过来,ORF23又与Spli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结论】所有这些都表明,SpltNPV在自然界不仅存在基因型多态性,而且即使属于同一基因型,它们的基因组序列也有显著差异。可利用SpltNPV在自然界的这种异质性筛选适宜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的株系。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克隆 基因型 基因组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甘薯新品种苏薯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苏薯20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徐薯22×苏薯11号杂交组合的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高抗蔓割病,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2013年3月通过了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品种鉴定。通过采用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苏薯20号的产量。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试管苗及其种薯产量比较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7个甘薯品种的试管苗比较了不同甘薯品种试管苗株系之间的薯块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株系试管苗薯块产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建议脱毒苗繁种收获时以株系为单位进行个体选择,保留高产株系作种。利用4个甘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调查了试管苗移栽当代的薯块产量,以脱毒苗繁种,比较了不同年份世代间留种的产量表现,建议脱毒薯进入大田生产阶段继续留种时,最好使用3年后进行更新。

关键词: 甘薯 试管苗 脱毒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生物量卫星遥感估测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环境星(HJ-1)进行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监测预报研究。在提取研究区域小麦面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泰兴市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LAI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的参数,再利用模型对兴化市冬小麦生物量信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利用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冬小麦生物量为1897.03~3800.78kg/hm2,平均为2866.33kg/hm2。实测的生物量为1932.30~3689.44kg/hm2,平均为2711.75kg/hm2,相对误差为5.70%,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性较好;(2)利用预测生物量与卫星影像NDVI的转换模型,可制作冬小麦生物量预测专题图,并能准确、大面积获取不同等级生物量的冬小麦面积分布与长势信息。

关键词: 冬小麦生物量 卫星遥感 作物模型 江淮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全生育期150 d左右,株高95~100 cm,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挺,抗倒性强,后期转色好;一般产量9 000 kg/hm2左右,有效穗30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27 g;抗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低,属半糯性品种,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特别适合于高档优质米开发。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品种 优良食味 抗条纹叶枯病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海滩涂油葵种植与鸟害调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油葵不同生育期、周边环境以及盘面形状、曲度、直径等籽盘性状与鸟害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葵全生育期中,鸟害对油葵的危害以籽实成熟后到采收期间最为突出和严重,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为11.19%,其中以麻雀为主;周边环境与鸟害程度紧密相关,靠近雀鸟栖息地的地带是鸟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产量损失高达29.43%,远高于同一地块旁侧区域,从栖居地到田块最近的直线是雀鸟取食的主路径,因反复取食而危害最重;外翻型的籽盘受雀鸟危害最重,达20.91%,平整型和内收型的籽盘鸟害损失较轻,与前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盘面曲度小于45 mm时,鸟害损失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认为,沿海滩涂种植油葵应在葵盘背部发黄时及时采收,种植场地应选择宽阔、远离茂密树林的地块。

关键词: 滩涂 油葵 鸟害 籽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中美两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的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及评价是果树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库)在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评价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中美两国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各自的发展进程及优缺点,以期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提供参考,完善我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体系。同时结合我国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 简介 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5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再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份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6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对多态性引物。SRAP扩增共产生445个条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8.8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67个条带。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多态性标记与枯萎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5份西瓜核心种质分为3大群体:1个野生西瓜群体和2个栽培种群体。分析发现在2个栽培种群体中存在基因渗透。聚类分析结果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2类群又细分为5个小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具有相同抗性水平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关联分析发现有1个标记位点与枯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0.01),该位点对表型性状的解释率为0.2035。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的划分,且关联分析能够找到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联的SRAP标记,为西瓜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抗性 SRAP 聚类分析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样芽孢杆菌CGMCC434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CGMCC434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物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抑菌机理,以寻找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新方法。试验从定量生物测定、室内离体抑菌试验和盆栽试验3个方面考察其抑菌作用效果,并以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拮抗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内抑菌试验的EC50为6.19 mg/L;盆栽试验中处理3对番茄灰霉病的平均防效达75.80%,与50 mg/L嘧霉胺处理的防效相当。试验证明蜡样芽孢杆菌CGMCC4348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生物防治 CGMCC434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呈色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呈色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生理机制的差异,以露地栽培的7年生早熟夏秋红叶品种早美、绿叶品种锡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2年6、7、8月下旬夜间21∶00时,测定环境因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呼吸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早美叶片夏季转色过程中主导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是胞间CO2浓度;转色完成初期(8月下旬),主导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是水分利用效率。锡蜜则不同,夏季(6、7月)主导锡蜜叶片呼吸速率的是水分利用效率,8月下旬主导锡蜜叶片呼吸速率的是气孔导度。此外,测定期内,主导锡蜜叶片夜间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是叶片表面温度,而主导早美叶片的则是CO2浓度、湿度、温度。表明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除了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外,与其色彩的表达代谢也密切相关。

关键词: 呼吸速率 可溶性糖 淀粉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