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APCI-MS及HPLC-DAD法测定叶黄素二琥珀酸酯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PLC-DAD-APCI-MS对叶黄素及其酯衍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保留时间、紫外可见光谱图和质谱图,鉴定了叶黄素二琥珀酸酯、叶黄素单琥珀酸酯和叶黄素的化学结构。建立了叶黄素二琥珀酸酯的C30-HPLC检测方法,以0.05%乙酸甲醇溶液-0.05%乙酸乙腈溶液(50∶50,V/V)为流动相,在10~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和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重现性。该方法经济可靠,可准确监测合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叶黄素二琥珀酸酯的变化。

关键词: 叶黄素二琥珀酸酯 叶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质谱法(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棉区适宜麦后直播棉品种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用不同地域来源的早熟棉品种进行大田麦后直播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形态特征、季节桃比例、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出适宜长江下游麦后直播棉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中棉所50生殖生长转化早、优质桃和霜前花比例高;国欣棉2号现蕾后生育进程快,结铃性强;中棉所50和国欣棉2号理论皮棉和霜前实收籽棉产量均较高,但国欣棉2号纤维品质较差。鲁棉研35号、中棉所58和中棉所74结铃性强,纤维品质较好;霜前吐絮率偏低,生产中采用化学催熟可大幅度提高霜前皮棉产量。

关键词: 麦后直播 长江下游棉区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新基因(Dd-FA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垫刃目中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在中国主要为害甘薯和马铃薯,此外还危害中药材当归、薄荷和人参等[1-2]。目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在中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甘肃等省市均有发生,已经成为危害中国甘薯生产的重要病害。脂肪酸去饱和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中,是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尤其N-3系列和n-6系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脂肪酸去饱和酶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淮麦3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单位面积穗容量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突出,适宜江苏淮北麦区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薄云雾去除的ETM+影像大气校正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农业遥感监测中,遥感影像常常受到薄云雾影响,大气的散射与吸收作用会使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物反射率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距,是导致数据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薄云雾去除和大气校正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利用LandSat-7/ETM+影像,结合背景抑制云雾厚度因子(BSHTI)云检测方法和虚拟云点(VCP)云去除方法进行薄云雾去除,并与暗元法去云处理结果对比分析,然后将去云处理后的影像进行FLAASH大气校正,选取校正前后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NDVI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BSHTI-VCP法可有效消除薄云雾对遥感数据的影响,提高了云雾覆盖范围的影像质量;FLAASH大气校正较好地消除了大气影响,获得了地物真实地表反射率。该研究为南方作物遥感监测中定量反演与信息解译提供了良好理论支持。

关键词: 遥感 图像处理 ETM+影像 薄云雾去除 大气校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溯源系统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溯源技术在农产品(蔬果产品、畜产品、禽产品和鱼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产品的个体标志、溯源标志和溯源方法,探讨了溯源粒度,提出了以企业为追溯单元的大粒度溯源系统更加可行。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溯源系统 粒度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棍山药组织培养快繁及试管珠芽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温县铁棍山药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铁棍山药种苗快繁及珠芽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75%乙醇浸泡30s和5%NaClO消毒15min配合使用灭菌效果最好;腋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1 6-BA+0.1mg·L-1 NAA,培养20d后诱导的多芽体倍数最高,为2.22,高度最高为3.3cm;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1.5mg·L-1 6-BA,增殖倍数可达4.1;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2MS+0.2mg·L-1 6-BA+1.0mg·L-1 NAA+0.02%活性炭,平均生根天数为12d,生根率达100%,根系最长为1.04cm。(2)用单芽带外植体的接种方式,其珠芽诱导率及诱导的珠芽数显著高于只接单芽的接种方式,珠芽诱导率达88.9%,平均珠芽数为1.50,大小为0.38cm×0.54cm;蔗糖浓度为1%~3%有利于珠芽诱导,珠芽整齐度好,形状规则,试管苗叶色浓绿;离体珠芽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mg·L-1 6-BA+0.2mg·L-1 NAA,珠芽在18~22d发芽,30d后诱导率最高为83.3%。该实验结果为铁棍山药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铁棍山药 组织培养 腋芽诱导 珠芽诱导 再生体系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臀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影响及其与肉品质间的相关性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臀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影响及其与肉品质间的相关性,旨在描述不同饲养环境对调控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MSTN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常规饲养相比,发酵床猪臀肌中MSTN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低8.6%;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模式下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剪切力显著负相关(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水分含量及其肌纤维直径显著负相关(P<0.05)。2种模式下猪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猪肉其他品质间的相关性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发酵床 MSTN 表达量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氯胁迫对甘薯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温室水培方法,以甘薯品种'徐薯22','苏薯11'和'宁紫1号'为材料,外源氯(0、42.2、84.4、168.8、211mmol.L-1)胁迫处理7d、14d和21d,测定其生理生化及气体交换参数,探讨Cl-对甘薯幼苗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徐薯22'叶面积与主蔓生长速率受外源氯胁迫而降低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而'苏薯11'和'宁紫1号'则在低浓度Cl-(≤84.4mmol.L-1)处理下高于对照.(2)3个甘薯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光合色素含量在42.2mmol.L-1 Cl-处理下均高于对照;导致'徐薯22'光合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限制,而'苏薯11'和'宁紫1号'兼有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在短期或低浓度Cl-处理条件下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3)处理21d时,甘薯幼苗根系氯离子含量低于14d且氯离子向地上部运输比率(SCl)上升;'徐薯22'积累Cl-含量低于'苏薯11'和'宁紫1号'.研究发现:外源氯低浓度短期处理利于甘薯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进行;在胁迫初期甘薯可有效抑制Cl-向地上部转运,但在处理第3周该抗逆性明显减弱;甘薯对氯胁迫的耐受性存在基因型差异,本实验中以'徐薯22'耐性较强.

关键词: 甘薯 外源氯 光合特性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科院专业所办公室工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省级农科院专业研究所的特点和办公室工作的要求,提出办公室工作要加强工作计划性、工作要有主线和重点、服从领导但不盲从、尊重项目组负责人但不违反原则、对职工要有耐心但不迁就等工作建议。

关键词: 农科院 办公室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