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的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样品中氨氯吡啶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丙酮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串联石墨化炭黑柱净化,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0.5、1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9%~9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9.6%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小麦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氨氯吡啶酸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小麦 残留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成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与免疫保护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SLY)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江苏分离株SS2-1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除信号肽序列外的溶血素成熟蛋白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α(+)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菌经1 mmol/L IPTG诱导,在37℃下4 h时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2×104)达到高峰,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0%,表达产物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各占一半。将上清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蛋白质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呈阳性,对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的溶血效价分别为1.707×105HU/mg、4.267×104HU/mg,并可引起HEp-2和Vero细胞的颗粒增多、圆缩和脱落。纯化蛋白质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83.3%(5/6)。这为进一步研究SLY致病机理和研制猪链球菌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血素成熟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学特性 免疫保护性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波尔×徐淮山羊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稻草和苜蓿不同组合对山羊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只3月龄、体重(14±2)kg的波尔×徐淮杂交山羊,随机均分至3组,试验羊分别采食青贮:稻草:苜蓿为3∶1∶0(A组)、1∶1∶2(B组)、2∶0∶2(C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C组背肌系水力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股肌剪切力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系水力显著高于A组(P<0.05),A、B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背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A、C组股肌与臂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臀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A、C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C组血液中总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白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球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


发酵床育肥猪舍内湿热环境与通风状况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发酵床猪舍结构和管理因素对舍内湿热环境和通风状况的影响,选择彩钢瓦和大棚膜两种结构类型的半钟楼式发酵床猪舍,采用猪舍环境数据自动监测系统,对发酵床猪舍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冬季、春季和夏季舍内湿热环境状况,确定发酵床猪舍的通风量。结果表明,测试期间不同类型的发酵床猪舍内平均温度为20.3℃,湿度为77.8%,CO2浓度为1 720 mg/m3,通风量为3 018 m3/h;两种发酵床猪舍内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大棚膜结构猪舍内湿度和CO2浓度显著高于彩钢瓦结构猪舍(P<0.05),冬季发酵床猪舍CO2浓度显著高于夏季(P<0.05);两种发酵床猪舍平均通风量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通风量最大,平均为4 460 m3/h,冬季通风量最小,平均为786 m3/h。供试的两种猪舍结构基本满足江苏地区发酵床生猪饲养对温度和通风环境的需求,但需要进一步增加舍内空气流动以降低舍内湿度过高对生猪生产带来的影响。


发酵床猪舍内气载需氧菌的分布状况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选择性培养基(营养琼脂、虎红氯霉素琼脂、甘露醇氯化钠琼脂、伊红美兰琼脂及沙门和志贺菌属琼脂)为采样介质,采用自然沉降法,通过培养计数,对发酵床猪舍和水冲清粪猪舍的气载需氧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气载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含量、大肠菌群含量分别为4.57×104~8.71×104CFU/m3、1.26×104~2.27×104CFU/m3、3.10×104~5.59×104CFU/m3和1.86×103~3.07×103CFU/m3,水冲清粪猪舍气载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含量、大肠菌群含量分别为6.00×104~10.00×104CFU/m3、1.54×104~2.60×104CFU/m3、3.62×104~6.52×104CFU/m3和1.77×103~2.57×103CFU/m3,沙门氏菌在2种猪舍中都未检出。发酵床猪舍环境气载需氧菌季节性波动较大,需氧总菌含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而冬季的气载葡萄球菌含量最高。采用磷酸盐、硅酸盐的复合粉剂在消毒后1 h可明显降低夏季发酵床猪舍气载微生物浓度,而不影响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含量。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即食菜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即食菜用大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关键限值,制定预防措施和监控方法,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表,提高即食菜用大豆最终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性。
关键词: 即食菜用大豆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安全性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土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黄肉桃果实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黄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及含量与果皮和果肉颜色深浅的关系,【方法】以3种不同类型黄肉桃‘香金蟠’、‘独立’和‘弗雷德里克’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桃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香金蟠’、‘独立’、‘弗雷德里克’果肉颜色存在差异,分别为淡黄、金黄和橙黄。‘香金蟠’果皮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随着果皮黄颜色的加深逐渐降低,‘独立’保持平稳,而‘弗雷德里克’则逐渐升高。3种黄肉桃果肉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则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升高,且以果肉黄颜色最深的黄肉桃(‘弗雷德里克’)含量最大。黄肉桃的果皮和果肉均含有类胡萝卜素的5个主要成分,即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且以β-胡萝卜素所占比例最大。果皮中的叶黄素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降低,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α-胡萝卜素则逐渐升高,β-胡萝卜素与其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果肉中的叶黄素、玉米黄素均与果皮中的变化趋势一致,而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β-胡萝卜素是影响桃果肉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β-隐黄质和α-胡萝卜素,且与2者的比值有很大关系,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的比值越大,黄颜色越深,比值越小,黄颜色越浅。β-隐黄质所体现的颜色偏向于橙黄色,α-胡萝卜素则偏向于淡黄色。
关键词: 黄肉桃 类胡萝卜素 发育阶段 β-隐黄质 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6头60日龄的健康小梅山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正常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基础日粮。分别于试验开始后14、35、56和78天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免疫球蛋白IgM、IgG、补体C3浓度和猪瘟抗体水平。称量并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第35天血清总蛋白浓度(P<0.05)和第78天血清白蛋白浓度(P<0.05)。在试验后第35和56天时,试验组生长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对血清中IgM含量无显著影响。第35天时血清中补体C3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第14、35和56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明显提高了生长猪瘟抗体水平(P<0.05)。试验组生长猪猪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3.3%(P<0.05)。剖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不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可以提高生长猪的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