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中研究了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对香蕉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在施入土壤初期对4种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影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两种农药都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毒死蜱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丁硫克百威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的趋势。施用毒死蜱后,4种土壤酶活性都可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施用丁硫克百威后,土壤脲酶、磷酸酶和淀粉酶活性都在1~2周内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需要4周才能恢复。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这两种农药对土壤酶活性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植物DNA甲基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软件对油棕、桃树、豌豆、胡萝卜、拟南芥等植物的DNA甲基转移酶的核酸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同源性比对分析,进而对其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和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等重要参数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DNMT的全长cDNA包括5非翻译区、一个开放阅读框和3非翻译区,该蛋白无信号肽和蛋白转运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具有两个BAH和一个DNA甲基化酶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元件,各个结构域之间可以依靠静电作用依次结合.


4UMS-390Ⅱ型木薯收获机的研制
《农机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块根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全部产量的65%用于人类食物,但国内木薯收获机的研制尚未见到相关系统报道。为此,阐述了一种木薯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型满足设计要求,且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气质联用测定番石榴中咪鲜胺消解动态和残留量
《农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咪鲜胺药液浸泡法处理刚采摘的番石榴,晾干药液,塑料保鲜袋单果包装,室内常温贮藏,定期取样捣碎。捣碎的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乙腈和甲苯(体积比99∶l)洗脱后进行气质联用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在番石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半衰期为10.8~18.0d,室温贮藏25d后其分解率达66.52%~84.62%。最终残留实验测得室温贮藏25d后,浸泡2次的番石榴其咪鲜胺残留量为1.1766~3.9967mg/kg,浸泡3次的番石榴其咪鲜胺残留量为2.1046~4.5103mg/kg。


热带森林树种多度和丰富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巴拿马5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直径≥1 cm的树种资料,分析了该样地树种多度(个体数)和丰富度(物种数)及其方差和变异系数在6个取样尺度(5 m×5 m,10 m×10 m,20 m×20 m,25 m×25 m,50 m×50 m,100 m×100 m)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由于多度的可加性,不同取样尺度在样地内树种多度的变化表现出一致性;随取样尺度的增加,多度方差呈线性增加,而变异系数呈线性减小。(2)丰富度随取样尺度的变化较为复杂,随取样尺度的增加,丰富度方差呈非线性变化,在取样尺度为25 m×25 m时方差最大;变异系数随取样尺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研究表明,大尺度的多度值可以由小尺度的多度值通过外推法估计,而丰富度却不能,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中不能简单地从一个取样尺度的生物丰富度推测另一个取样尺度丰富度。


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分析表明,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存在着下述问题:对热带农业科学技术总体重视还不够,热带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于大农业,热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普遍重视不够,热带农业科技的人才规模、数量不足;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热带农业科技的下述对策:加强主要热带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技术研究,建立高产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加强热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开展热带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加大热带果蔬采收贮运包装和热带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热带农业技术国际影响力,强化热作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螺旋粉虱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内部结构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了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成虫复眼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螺旋粉虱复眼半球状,呈"∞"形分布于头部两侧,单个复眼约由253个小眼组成;各小眼面微凸,复眼中心区域小眼多为规则的六边形,密集排列似蜂窝状;近背区边缘小眼多为五边形或近圆形,小眼排列疏松,且少量相邻小眼的间距较大。雌、雄复眼小眼面积约为85μm2。单个小眼由角膜、晶体、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有四个晶锥细胞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螺旋粉虱的复眼属于并置复眼。光、暗条件下,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所不同。光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上下两侧;暗适应状态下,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上侧和晶体下侧。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条件下,性别对色素颗粒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