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类的微藻肥对椰枣幼苗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枣作为外来引进作物,国内缺乏栽培管理经验。选择合适的营养剂,快速高效构建椰枣生根体系,保障椰枣在田间定植期间根系对营养的充分吸收,缩短椰枣的生长周期,是我国椰枣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研究不同种类的微藻肥对2个品种Mabroom、Sillege椰枣幼苗生长的影响,选用鲜微藻(M1)、发酵微藻液(M2)、微藻营养液(M3)、微藻循环液(M4)对幼苗进行处理,对椰枣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叶长、细胞膜的相对透性、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M3和M4处理后,Mabroom幼苗叶长显著高于CK,M4>M3,M3和M4能够促进Mabroom幼苗的生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强;CAT、P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低于CK。而在M1、M2处理后,Sillege幼苗叶片伸长长度显著高于CK,M1、M2更适合Sillege幼苗的生长,M1>M2;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高于CK;CAT活性变化低于CK。该研究表明M3和M4在培养微藻的过程中,可合成相关活性物质产生初级代谢产物,此种生物活性物质被幼苗根系吸收,促进了椰枣叶片的伸长生长,Mabroom幼苗更适合施用微藻的次生代谢产物作为肥料,Sillege椰枣幼苗更适合新鲜微藻和发酵后的微藻。


接种根瘤菌对橡胶树‖葛藤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氮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幼龄橡胶园中,以正常施氮水平下不间作葛藤和间作葛藤不接种根瘤菌分别作为对照CK1、CK2;以间作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施100%、75%、50%氮肥水平分别为试验处理T100、T75、T50。均匀取0~40 cm土壤样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胶园土壤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0~40 cm)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T100、T75、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提高11%以上,硝态氮含量提高23%以上,其中T5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中氮转化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羟胺还原酶活性最低;与CK1和CK2相比,T50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9%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活性相关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50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效果最佳。综上,在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采用接种根瘤菌和减施50%氮肥的措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氮素供应和周转能力。


小型沼液沼渣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于沼液沼渣地表撒施会造成大量物质挥发,导致有机成分很难被植物深入吸收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在参考国内外分开式、一体式、自走式、管道输送式等地下施灌的基础上,设计小型半挂式沼液沼渣施肥机,对沼液罐、机架、深松型施肥犁等关键部件进行分析,运用SolidWorks对该机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仿真分析模块对关键机构部件进行应力分析,确定样机结构,并进行样机制作.田间试验表明:当调节阀调到最大,机具以1.5 m/s的速度前进作业时,罐内原料在5~6 min内排完,渗湿土壤厚度在7.3~15.6 cm之间,实现连续施肥.


木薯MeYippee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互作蛋白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析木薯淀粉合成相关酶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助于高产、高淀粉木薯分子育种.前期研究发现,生长素快速响应基因 MeSAUR1 正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 AGPase 的小亚基编码基因 MeAGPS1a 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 1 个Yippee蛋白成员MeYippee1 是MeSAUR1 的候选互作蛋白.本研究克隆SC8 木薯品种MeYippee1 基因的编码区,全长321 bp,无内含子,编码 106 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预测具有 4 个磷酸化位点.MeYippee1 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 在腋芽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须根、块根和成熟叶,在茎和叶柄中的表达量较低,在顶芽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低.MeYippee1 在块根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分析发现,MeYippee1 主要在块根形成期表达.酵母双杂交点对点验证发现 MeYippee1 和 MeSAUR1 蛋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 MeSAUR1 和 MeYippee1 互作正调控MeAGPS1a表达的分子机理解析提供新的线索.


橡胶树PR107响应乙烯利刺激的胶乳生理变化及其主成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利是橡胶树重要的产量刺激剂之一,不当刺激会导致胶乳长流和死皮等副作用。为了揭示橡胶树耐刺激无性系PR107对乙烯利刺激的胶乳生理响应特性,采用0%、0.5%和1.5%3个浓度梯度处理PR107,分析连续割胶6刀的产量等生理参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与0%乙烯利相比,0.5%乙烯利刺激后第1至3刀干胶含量和硫醇含量显著提高,无机磷含量降低。1.5%乙烯利刺激后干胶含量下降,无机磷含量和硫醇含量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乙烯利处理后变异百分比发生显著变化,总固形物和干胶含量的贡献率从53.7%(0%乙烯利处理)减少到52.6%(0.5%乙烯利处理)和15.5%(1.5%乙烯利处理)。由此推测随着乙烯利处理浓度的增加,PR107胶乳的生理响应规律系减少干胶形成,增加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用于抵御乙烯利刺激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为解析橡胶树乙烯利刺激的生理机制和研发新型排胶调控剂提供理论依据。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橡胶树叶片和胶乳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橡胶树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橡胶树产量、叶片和胶乳矿质养分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为橡胶树栽培管理中合理施氮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提高橡胶树干胶产量和叶片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橡胶树干胶产量增幅为16.28%~39.13%(2021年)和7.94%~9.69%(2022年),叶片氮含量增幅为10.54%~19.17%(2021年)和10.24%~21.50%(2022年),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叶片氮含量均处于正常值以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还能够增加胶园肥穴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常规施肥增加了11.27%~80.36%。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时,橡胶树干胶产量(2022年)、叶片氮含量(2021—2022年)和土壤碱解氮含量(2021—2022年)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能够获得较高的干胶产量,可改善叶片营养状况,维持土壤氮水平,有利于实现橡胶树施肥管理的绿色协同增效。


1995-2020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时空变化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天然橡胶生产时空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面板数据集,应用GIS技术综合分析了 1995-2020 年我国天然橡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看,1995-2020 年我国天然橡胶的实有面积和开割面积呈波动中有增加的态势,当年定植面积呈先波动增加后波动减少的态势,干胶产量呈波动中有增加的态势,干胶单产呈小幅波动的态势;从空间变化看,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主要分布于云南和海南,2020 年云南和海南两省合计的实有面积占比达 95.74%,云南于2011 年超过海南成为全国橡胶林实有面积最大的省;从时空交汇来看,云南于 2011 年超过海南成为全国橡胶林实有面积最大的省,天然橡胶生产日益向云南和海南聚集,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的生产劣势更加突出;从生产重心来看,1995-2020 年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重心明显向西北方向移动.


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理想解法的荔枝品质评价对比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4
摘要:以荔枝为评价对象,测定蛋白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水分、总氨基酸含量、灰分、可食率、还原糖等8个品质指标,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明确品质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荔枝品质客观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理想解法建立荔枝品质主观评价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评价差异。结果显示,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81%~34.56%,各指标组内数据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8个指标中,膳食纤维与还原糖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还原糖与灰分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构建客观评价模型,保留了85.694%的原始信息;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主观赋权为0.03、 0.07、 0.08、 0.26、 0.03、 0.02、 0.25、 0.27;两种评价模型得到的评价排名整体呈现相反结果,两组排名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为-0.59且相关性极显著,结合荔枝品种和消费者日常实际品尝评价信息,主观评价模型更符合消费实际。本文通过对比荔枝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为农产品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对阳春砂仁出苗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阳春砂仁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我国春砂仁种质资源单一,遗传基础狭窄,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期筛选出诱变阳春砂仁种子最合适的 EMS浓度和诱变时间,从而为 EMS诱变新种质奠定基础.以阳春砂仁种子为试材,采用 EMS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不同 EMS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阳春砂仁种子萌发出苗率和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EMS处理体积比浓度为 0.2%~0.4%,不同处理时长对出苗数影响较小,但EMS处理浓度为 0.8%以上时,随着处理时长的增加,其出苗数大幅度降低,甚至不出苗.因此,EMS对砂仁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经过研究得出,EMS诱变砂仁的适宜浓度为 0.2%~0.4%,适宜时间为 4~12 h,EMS处理后 55~67 d生长势最快.研究结果可为阳春砂仁化学诱变及新种质资源创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阳春砂仁 甲基磺酸乙酯(EMS) 出苗率 生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