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高油酸花生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积累动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是决定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价值、加工特性与效率、耐储藏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探寻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荚果和籽仁的取样技术,测定了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动态,对同一品种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和基于脂肪组分的品种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随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硬脂酸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其他脂肪酸含量呈现随发育进程下降、基本不变或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荚果发育的早期脂肪酸含量变化剧烈,从果针入土30 d开始高油酸品种籽仁的脂肪酸组分主要是油酸,普通品种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高油酸品种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品种的亲缘关系越近,基于脂肪酸的相关系数越大。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脂肪酸 积累规律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纹甜瓜增加网纹密度的方法

果农之友 2023

摘要:果皮上布满均匀的网状裂纹,这是网纹甜瓜区别于光皮甜瓜的重要特征.介绍了网纹形成发育特点以及栽培方式对网纹形成的影响,并根据试验观察提出了增加网纹密度的方法.

关键词: 果皮网纹 形成发育 网纹甜瓜 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后非洲猪瘟时代我国猪伪狂犬病和猪瘟防控净化策略

中国猪业 2023

摘要:非洲猪瘟的发生重塑了我国的生猪产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整个产业的疫病防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疫病防控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生物安全"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此外,我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明确了动物疫病净化是我国动物防疫的法定措施和目标,随着我国畜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大疫病的有效净化将成为今后疫病防控的主题,也是促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猪伪狂犬病和猪瘟为例,探讨了当前实施疫病净化的有利条件及净化维持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生猪产业重大疫病的净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猪 非洲猪瘟 猪瘟 猪伪狂犬病 疫病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小孢子培养与胚状体诱导研究

寒旱农业科学 2023

摘要: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红花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红花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用20份红花材料研究花药及小孢子培养中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时期、红花品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浓度是影响红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花药培养的愈伤及胚诱导率高于游离小孢子,且受基因型影响.单核靠边期管状花长度为0.45~0.50 cm时,诱导成功率达到68.32%.供试的20份红花材料中,有11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有1份分化出了胚状愈伤,诱导成功率为15.79%.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组合为1/2 MS+B5+6-BA 1.0 mg/L+NAA 1.0 mg/L;小孢子悬浮培养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以添加6-BA 4.0 mg/L和NAA 0.5 mg/L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率为22.5%.

关键词: 红花 花药 小孢子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柄多酚负压提取、纯化及体外活性评价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香菇柄利用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香菇柄中多酚负压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不同溶剂萃取香菇柄多酚粗提物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评价纯化对多酚降血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柄多酚最佳负压提取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98 MPa、乙醇浓度40%、料液比1∶35(g/mL),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50 min,此条件下香菇柄多酚提取量为3.07 mg/g。香菇柄多酚粗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后,正丁醇萃取组分多酚得率最高7.61%,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多酚含量最高64.17%,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单位质量浓度多酚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提升。体外降血糖结果显示,纯化前后香菇柄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活性,表明香菇柄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纯化后多酚可显著提高对两种酶的抑制活性,表明纯化可提高多酚的降血糖活性。

关键词: 香菇柄 多酚 负压提取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缺锌是限制黄淮海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施用锌肥是玉米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为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种植的锌高效基因型夏玉米,以10个主栽夏玉米基因型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喷锌时期,研究各基因型在施锌条件下果穗凸尖长和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变化,根据锌响应度差异筛选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结果表明:喷施锌肥4.5 kg ZnSO4·7H2O/hm2后,玉米果穗秃尖长度显著降低,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籽粒产量提高7.5%达8.73 t/hm2,籽粒锌含量提高34.3%达43.94mg/kg.与不施锌相比,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各基因型玉米以'迪卡653'和'隆平638'的秃尖长降幅最大,'谷神玉66'和'郑单958'增产最明显,'郑单958'籽粒锌含量增幅最大.各基因型玉米锌响应度聚类分析表明,'谷神玉66'和'郑单958'为锌高效型品种,可在缺锌地区的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进行推广种植,在拔节期大口期1:1喷施锌肥总量4.5 kg ZnSO4·7H2O/hm2时,能达到同步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和锌含量的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锌高效 基因型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讨如何构建农业科学技术管理

农村实用技术 2023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确保这种变化对农业科学技术来说是积极的,还需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因为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管理的需求,无法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落后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策略,甚至会成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道路中的阻碍,这也不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不符合我国相关的发展战略.本文概括了农业科学技术概述和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优势,并从多方面阐述了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的优化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业科学 技术管理 构建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施下添加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植株及土壤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量(T1)、氮肥减施10%+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T2)、氮肥减施10%(T3)、氮肥减施20%+硝化抑制剂(T4)、氮肥减施20%(T5)、氮肥减施30%+硝化抑制剂(T6)和氮肥减施30%(T7)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夏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分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T1和T4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7处理籽粒重占比最高,为55.98%。吐丝后氮素积累量以T2处理最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占比在T6和T7处理达到最大。施肥后,前期土壤铵态氮含量以T4处理最高,硝态氮和Nmin含量以T1处理最高,后期T4处理下3个指标含量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籽粒产量平均为11.46t/hm~2,T1和T4处理最高,平均为11.87t/hm~2。氮肥减施20%下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降低农业生态系统氮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和保持玉米生产,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夏玉米 硝化抑制剂 氮肥减施 氮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原生质体制备的组织筛选及条件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获得油莎豆原生质体,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油莎豆原生质体制备的组织部位(幼芽、幼根、幼叶、幼叶鞘、分蘖节和匍匐茎)筛选以及酶解条件(酶组合用量、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用量和酶液pH值)优化.结果表明,油莎豆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组织部位为幼嫩的分蘖节;最优酶解条件:酶组合用量为2.0%纤维素酶+0.9%离析酶、酶解时间为6h、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用量为11%、酶液pH值为6.0.此条件下,0.2 g油莎豆幼嫩分蘖节加至4mL酶液中,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22.91×105个/g,活力可达90.72%.综上,获得了高效制备油莎豆原生质体的方法,可为后续油莎豆原生质体融合、种质创新以及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莎豆 原生质体制备 组织筛选 酶解条件 优化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莠去津降解菌SFAD3的分离鉴定及其土壤修复潜力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莠去津 生物降解 门多萨假单胞菌 芝麻 土壤修复 降解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