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产工艺有机肥施用效应比较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粪和米糠为原材料生产商品有机肥,在不同生产进程中接种复合芽孢杆菌剂,比较不同生产工艺有机肥在蔬菜上的施用效应。结果表明:堆肥完成后且包装前接种复合芽孢杆菌剂的生产工艺对高温期的延长效果最好,复合芽孢杆菌剂和原材料一起进行堆肥的生产工艺次之,再次是不添加复合芽孢杆菌仅以原材料进行堆肥的生产工艺。堆肥完成后且包装前接种复合芽孢杆菌剂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有机肥最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可见,包装前接种复合芽孢杆菌的商品有机肥肥效明显优于加入复合芽孢杆菌后进行堆肥的商品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习惯施肥对菜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菜地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菜农习惯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降雨径流中的总氮(TN)和硝态氮(NO3--N)流失质量浓度及流失量,3年监测期内总氮(TN)径流流失负荷为321kg/hm2,总磷(TP)流失负荷为134kg/hm2,分别占氮、磷养分投入总量的13.6%和13.2%,氮肥的流失系数约为5.6%。菜地氮素流失以硝态氮(NO3--N)形式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PP)形式为主。菜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关系,菜地每流失1kg的总磷(TP),可溶性总磷(TDP)、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所需要的径流量分别为77.5,322,52.5,67.5,404m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空间诱变株系的柱头活力特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培矮64S空间诱变的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对其柱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个变异株系的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宽、表面积及体积等性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柱头外露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变幅为14.1%~64.4%;柱头长、宽、表面积、体积呈不同程度增大趋势,即柱头长度变幅为1.45~1.89 mm,宽度变幅为0.71~1.16 mm,表面积变幅为8.29~15.09 mm2,体积变幅为0.665~1.881 mm3。3个变异株系(BV19-5、BV22-4和BV24-1)的柱头活力变幅为152.3%~192.5%,均强于对照培矮64S的144.5%,且柱头活力下降速度均比对照慢;柱头活力系数变幅为0.93~1.24,均高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柱头活力与柱头表面积和柱头体积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 74和0.990 69。说明培矮64S经空间诱变后,定向选育获得的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柱头活力及活力系数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培矮64S 大柱头 柱头活力 空间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籼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水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选用5个代表性的南方籼稻品种,分析其谷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和ABTS(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清除能力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5个不同籼稻品种谷壳的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42.8—123.0、260.9—325.2和320.2—398.3 mg GAE/100 g DW,其结合态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78.9%;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34.0—58.0、47.9—64.4和82.0—115.7 mg CE/100 g DW,其结合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56.4%;稻壳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游离态酚类物质以丁香酸和香豆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25.09μg.g-1DW和31.21μg.g-1DW;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香豆酸含量为主,平均含量为2141.61μg.g-1DW。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37.7—106.0、217.9—281.0和269.3—370.3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FRAP百分比平均为77.3%;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26.3—85.8、67.2—111.9和93.4—155.2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ABTS百分比平均为64.8%。【结论】稻壳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稻壳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结合态形式为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提示水稻谷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雏鹅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根据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试验、血清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不发酵糖类和醇类,尿素酶试验和氧化酶还原试验为阳性,致病,不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经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鹅源分离株与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支上,与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进化关系稍远,血清型鉴定为1型。【结论】分离菌株为血清1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鸭和鹅均有高致病性,自家疫苗能够较好地保护雏鹅。
关键词: 鹅 鸭疫里默氏杆菌 16S rRNA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826
《杂交水稻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优826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粤恢826配组选育而成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的特点,已通过广东、海南2省审定,适宜在广东、海南稻区早晚造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番木瓜高产高效栽培与合理施肥模式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番木瓜高产优质,施肥模式经济高效。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专用肥,T1;专用肥+改良剂,T2;专用肥+精制有机肥,T3;精制有机肥,T4;生物有机肥,T5)对番木瓜营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T1处理对比,T2、T3处理均表现出促进番木瓜冠幅、株高生长增加的趋势。整个示范区番木瓜株产40.2~49.3kg,平均单果重0.38~0.41kg,单株收获商品果实105.8~120.4个。T3处理较T1处理增产18.6%,差异显著。糖度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处理显著低于T4、T5处理,T4、T5处理均显著低于T2、T3处理。不同施肥模式鲜果肉维生素C含量与糖度的趋势一致。从经济效益来考察,T处理获得的净产值最高(413819元/hm2),产投比为T≈T>T≈T>T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