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白粉病小偃麦衍生品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64个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衍生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亚基组成类型极其丰富。在Glu-A1,Glu-B1和Glu-D1这3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5,2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大多数品种都具有null亚基,占该位点亚基的90%;在Glu-B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丰富,7+8亚基出现频率最高,为50%;在Glu-D1位点上,劣质亚基2+12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8%,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为22%。这些抗白粉病小麦种质可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优点突出而无突出缺点的亲本。
关键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聚丙烯酰胺 抗白粉病 衍生品系


2011年山西长治玉米新品种伟科606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2
摘要:根据中种公司要求,我们在山西长治地区进行了玉米新品种伟科606的种植密度栽培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本区域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800~4 500株/亩。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召开
《蜜蜂杂志 》 2012
摘要:2012年1月10日,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邢亚静、农科院科研处、技术推广处及园艺所领导出席了会议。项目首席专家邵有全研究员、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绍铃教


扁桃果实发育期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扁桃质量而了解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状况十分必要。【方法】以‘晋扁1号’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为试材,测定了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扁桃果实中总糖、蔗糖、山梨醇、葡萄糖含量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果糖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迅速增加;淀粉含量前期快速升高,后期呈波动状态,维持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和淀粉酶均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整个果实发育期表现为前期弱,后期强;山梨醇氧化酶(SOX)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前期很强,后期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淀粉酶、SOX、SDH活性与总糖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AI、SOX、SDH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由此可知花后15~45 d是‘晋扁1号’扁桃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山西省日光温室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2
摘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日光温室面积也在飞速增长,经过对全省日光温室现状的调查,日光温室类型多样,应用性能也有很大差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日光温室类型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土地利用率低、区域适用性不佳、温室内环境不佳等。日光温室建设不能只依据行政分区实现,还应考虑气温、光照、地形、地质与水资源等诸多因素,应该形成以自然因素区划下的日光温室标准化建设。日光温室的标准化建设对区域的日光温室建设具有指导性,有利于规范温室投资,减少结构维护费用与用工,利于种植户的棚室管理,进而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DRE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干旱、低温、高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述了植物DREB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克隆,并对DREB基因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城郊区农村土地流转调查——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为例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城郊区农村土地流转是一类独特区域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城郊区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率偏低,在形式上以继承方式为主,而且多为无偿流转。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为:一是征地补偿和农业补贴强化了土地经营权的意识;二是玉米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劳动投入;三是劳动力就近转移和交通便捷使得外出劳动力容易返乡支持农业生产;四是农业生产树苗化不需要劳动投入。城郊区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是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土地市场化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有一定难度,要积极探索城郊区土地流转的可行方式。


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夏旱发生年份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春玉米产量(1.49~2.63 t/hm2)和水分利用效率WUE(41.3%~72.3%)、降水利用效率PUE(45.7%~80.7%)。以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产量(5.89 t/hm2)和WUE〔13.15 kg/(hm2.mm)〕、PUE〔14.39 kg/(hm2.mm)〕最高。增施有机肥极显著降低了表层(0~40 cm)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夏旱发生前期,由于降雨和土壤贮水稳定,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表层(0~60 cm)土壤含水量,6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夏旱发生程度的加剧,0~200 cm土层含水量持续降低,各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肥处理条件下由于作物生长耗水量持续增加,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增加,导致4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较无肥处理下降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