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潘那利’番茄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 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该研究从野生‘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 Correll)中成功克隆出bHLH转录因子基因SpbHLH89(Sol Genomics登录号Sopen04g001150),采用qRT-PCR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利用异源表达初步分析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SpbHLH89编码区包含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区,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进化树结果显示,SpbHLH89转录因子高度保守,与拟绒毛烟草NtbHLH94(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存在高度相似性。(2)qRT-PCR结果显示,SpbHLH89在‘潘那利’番茄的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受干旱胁迫诱导。(3)SDS-PAGE与Western bloting结果显示,pET-30a-SpbHLH89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1 kD。(4)在盐胁迫(400 mmol/L NaCl)和干旱胁迫(600 mmol/L甘露醇)条件下,异源表达重组蛋白的E.coli BL21(DE3)重组菌生长速度提高,说明异源表达SpbHLH89转录因子基因可提高细菌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关键词: ‘潘那利’番茄 SpbHLH89 亚细胞定位 表达模式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为氮高效利用型小麦品种资源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品系)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粮801、新粮802和新粮803为材料,分析不施氮肥(N0)和正常施氮(N1)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减氮处理后,7个小麦品种的SPAD值表现为新冬60号>新粮803>新粮802>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粮801>新冬57号,新粮801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17.07μmol/(m2·s),新粮803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为最高,分别达到8.19 mmol/(m2·s)、310.15μL/L和0.53 mol/(m2·s);初始荧光强度(FO)最高的是新冬20号,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高的是新粮803,产量则以新粮801和新粮802较高.[结论]减施氮肥显著降低了7个小麦品种的SPAD值,灌浆期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新粮801、新粮802和新粮803在减氮处理时有着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新粮803有较强的叶绿素荧光利用效能.
关键词: 小麦;减氮;光合特性;荧光特性;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方式与灌水量对滴灌甜菜叶丛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覆膜方式与灌水量对叶丛生长期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基地,以甜菜品种‘Beta379’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覆膜方式,分别为不覆膜(N)、覆单膜(T)、覆双膜(D);副区为3种不同灌水量,分别为5 700 m~3·hm-2(W1)、4 200 m~3·hm-2(W2)、2 700 m~3·hm-2(W3),测定叶丛期甜菜功能叶(倒四叶)叶面积、根围、丛高、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均显著影响甜菜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其中双膜覆盖下4 500 m~3·hm-2处理与双膜5 700 m~3·hm-2、单膜5 700 m~3·hm-2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其他处理在叶面积、根围、丛高以及单根质量方面平均高出12.65%、12.96%、3.93%以及9.93%,同时提高甜菜光合作用从而显著增加了甜菜干物质积累量,其中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加15.84%、块根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14.72%,为甜菜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甜菜 覆膜方式 灌水量 滴灌 光合特性 叶丛生长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壳仁气流分离系统流场分析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流分离设备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其内部流场分布,研究核桃壳仁混合物料气流分离关键机构分离腔结构参数(厚度、长度、进料口下部分离腔长度)与沉降箱结构参数(宽度、内部挡料板长度、壳入口处挡料板位置)对其内部流场的影响,由优选关键机构组建壳仁分离系统并进行流场分析考察其适应性,与课题组研制的壳仁分离系统进行对照,以验证壳仁分离关键机构流场分析在分离系统设计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分离腔厚度对壳仁分离腔流场分布影响较为明显,沉降箱挡料板长度和位置对核桃壳能否快速流向出壳口有较大影响.关键机构优选参数为:分离腔厚度90 mm,长度1 200 mm,进料口下部分离腔长度300 mm;沉降箱宽度450 mm,2个平行于沉降箱下部对应斜侧板的长挡料板长度满足末端折弯处外侧面与出壳口左右两侧邻近壁面同面,壳入口处挡料板位置贴近沉降箱壳入口.在优选机构参数下组建的壳仁分离系统适宜各等级壳仁分离,且采用流场模拟分析法在壳仁分离关键机构以及分离系统设计中是可行的,同时可以有效缩短设备研发周期、降低设备制作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金石农1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石农1号是由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冬小麦育种团队于2008年5月以农大二瓦3号为母本、新冬18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6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金石农1号(审定编号:新审麦2021年11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全生育期272d。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胞杆菌JK19发酵液稳定性及抑菌物质初步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株对番茄青枯病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贝莱斯芽胞杆菌JK19为研究对象.通过TTC双层板平板对峙测定菌株JK19发酵上清液对温度、pH、酶及紫外照射等处理下抑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而对其拮抗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9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在温度超过80℃时显著下降;不耐强酸强碱,适宜pH为4.0~10.0;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脂肪酶的影响;紫外照射4 h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菌株JK19具有较强的抑菌稳定性和抑菌活性.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GC-MS/MS技术初步分析了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推测菌株JK19可能通过产生杆菌霉素D、环二肽等拮抗物质抑制青枯病菌的生长,这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奠定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取食及选择性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氮素含量取食和选择特性,了解植物营养与昆虫选择之间的关系,为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采用叶碟法对亚洲玉米螟进行取食选择实验,计算取食率;在室外人工模拟设计出5个氮肥施肥量处理,调查玉米螟的危害情况。【结果】亚洲玉米螟幼虫在48 h非选择实验中,接虫2 h后,在对照(N含量10.69%)和N4(18.84%)的取食率最高,为58%,接虫第4~6 h,取食选择性依次为N3>N5>N4>N1>N2,初孵幼虫在N4(18.84%)的第8、12、36和48 h的取食率最高,依次为70.5%、67%、61.5%、63.5%;N4(18.84%)上的取食率在36 h时达到最高,为43.3%,比对照高10%,N5(30.31%)取食率在8 h时达到最高,为46.67%,比对照高20%,差异显著(P<0.05);不同氮素施肥量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中被害株率达到10%以上有2个处理,其中被害株率最高的是50 kg/667m~2,达到22.89%,其次是40 kg/667m~2为12.6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N素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存在一定阈值,超过该值以后,取食率、被害株率等相对数据可能保持平稳或者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小麦苗期根系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小麦根系在干旱逆境下的形态特征和遗传机制是提升小麦抗旱能力并获得稳产的基础。本研究以300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苗期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小麦根系的最长根长、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鲜重和根干重等8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90K SNP芯片对8个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对稳定遗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系)的根系性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0.17~0.58,全基因组多态信息量变异范围为0.01~0.38,LD衰减距离为7 Mb。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GWAS分析显示,共检测到与8个根系性状显著关联的41个SNP位点,单个遗传位点可解释3.91%~8.04%的表型变异。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性状中发现显著关联位点13个,其中Tdurum_contig71499_211(5A)、GENE-1743_858(3B)、Tdurum_contig28552_211(5B)3个位点与4~5个性状显著关联,分别能解释遗传变异的4.12%~5.37%、5.77%~6.70%、4.10%~5.22%。对41个稳定遗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共筛选到11个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与半胱氨酸受体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等有关,可作为抗旱性重要候选基因。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根系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浓度下外源微生物菌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菌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水稻品种秋田小町为材料,于2019年4~10月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盐胁迫下(0、1、2、4 g/kg)根系接种微生物菌对水稻的生育进程、地上部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水稻根系在接种和未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后,其苗期成活率、孕穗期单株叶面积、最高分蘖数、单株干物质总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且轻度盐胁迫处理(1 g/kg)与正常对照处理(0 g/kg)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度盐胁迫(2 g/kg)下,接种外源微生物菌比较未接种条件可显著提高水稻苗期成活率、孕穗期单株叶面积、分蘖成穗能力、单株干物质总量和单株产量;在重度盐胁迫(4 g/kg)下,水稻植株受盐害死亡,外源菌的效果未能体现。【结论】当水稻受到中度盐胁迫(2 g/kg)时,水稻根系接种外源微生物菌可以缓解盐逆境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升水稻成活率和产量,增加水稻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GCNA挖掘向日葵抗列当关键基因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寄生植物向日葵列当(Orobonche cumana)是威胁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挖掘向日葵抵抗列当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两个列当抗性差异明显的向日葵材料与列当互作后6个时间点的根部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运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得到26个共表达模块,从中找到9个与样品显著关联的模块,经过功能富集分析和模块内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最终确定Pink和Blue模块为与向日葵列当抗性产生相关的特异性模块,经过基因调控网络图的绘制找到15个核心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大部分与植物抗逆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向日葵抵御列当寄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向日葵(Orobanche cumana) WGCNA 列当 抗逆 共表达模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