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枯草芽孢杆菌KXZ-33与化学药剂协同防控棉花枯萎病的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生防细菌与化学杀菌剂复配效果,筛选出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配方组合处理种子,为棉花病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棉花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平板对峙试验筛选拮抗细菌,含毒介质法对化学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相容性测定筛选出与生防细菌协同使用的化学杀菌剂;评价盆栽试验防病效果。【结果】6种生防细菌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6.69%~79.53%,其中枯草芽孢杆菌KXZ-33对其抑制率最好,为79.53%。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15.840 1、18.018 0、12.794 0 mg/L。KXZ-33与20 mg/L的甲基硫菌灵的相容性最高为90.46%,活菌数为2.18×10~7 cfu/mL。KXZ-33与10 mg/L多菌灵在7 d防治效果最高为90.5%,28 d下降为27.0%;KXZ-33与10 mg/L甲基硫菌灵协同防治棉花枯萎病7 d防效为87.7%,28 d防病效果为43.7%。【结论】枯草芽孢杆菌KXZ-33种子处理与喷施50%甲基硫菌灵10 mg/L防治棉花枯萎病可以起到提高防效,弥补生防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效不稳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态氮素对辣椒幼苗应答盐胁迫的蛋白质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硝态氮素盐胁迫对辣椒幼苗差异表达蛋白的影响,本研究对水培硝态氮素辣椒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以期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硝态氮素辣椒幼苗适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结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LC-MS/MS)定量蛋白质组技术,鉴定和分析硝态氮素辣椒叶片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鉴定出定量蛋白4 697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132个(变化倍数≥1.5,P≤0.05),其中88个上调表达蛋白,44个蛋白下调表达;将差异蛋白与GO、KO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硝态氮素盐胁迫下差异蛋白的功能,发现分类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细胞过程、应激等生物学进程.其中,KEGG显著富集的通路(P<0.05)集中在过氧物酶体、氮代谢、脂肪酸降解、不饱和脂肪酸的4个代谢通路中;STRING蛋白质互作网络差异蛋白涉及代谢、无机离子的转运和分子伴侣等蛋白质,且谷氨酸合酶、糖基转移酶、钠/氢交换体、热休克蛋白同源物70 kD可能在硝态氮素缓解耐盐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认识硝态氮素缓解盐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白与红地球葡萄落粒因子的细胞学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无核白葡萄落粒的相关因子,为无核白葡萄落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易落粒的无核白葡萄与耐落粒的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测量无核白和红地球成熟期的果梗拉力与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对成熟期无核白与红地球的离区、离层与果刷部位进行染色切片观察;测量离区、离层厚度及细胞截面积、离区及离层细胞纵横径;无核白经2,4-D、PCPA及环剥处理后,测量其脱断率与脱断力。【结果】红地球的果梗拉力为(6.7±3.2)N,无核白的果梗拉力为(2.1±0.5)N,红地球的果梗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为247.5与142.3 mg/g,分别比无核白高13.03%与37.58%;无核白与红地球离区厚度分别为119.84与180.7μm,离层厚度分别为150.58与150.84μm,总厚度分别为108.78与198.48μm,红地球的总厚度较无核白大82.46%,两者差异显著;红地球果刷宽大,无核白果刷细小,果梗维管束都直接通过离区,呈放射状分布,而红地球维管束细胞较无核白多而密;无核白的断脱比分别为0.5、1.13、1.33,远大于CK,果梗拉力也大大增加,其中,环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断落力与脱落力分别为2.57与3.34N。【结论】在红地球与无核白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果梗拉力大的葡萄具有果梗维管束发达,维管束与果肉连接紧密,离区范围小,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生产品种机采农艺性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植物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椒蒿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植物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8种植物精油,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精油无抑菌活性,其他7种植物精油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香青兰和椒蒿精油的活性最强,在体积浓度为0.5μL/mL时,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95%以上,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在70%以上.在体积浓度为0.05μL/mL时,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上,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35%以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椒蒿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a,a-二甲基-1,4-二氧-2-奈乙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比72.17%.本研究可为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绿色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16种杀菌剂的毒力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甜菜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16种杀菌剂的毒力,分析其病原菌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并比较16种杀菌剂毒力.[结果]该病原菌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菌丝致死温度为57℃;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硝酸钾;pH值4.0~11.0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下生长较快,在pH值11.0时生长最快,对偏酸性环境也较为耐受;在24 h全光照下生长最好.16种供试药剂均对病原菌有明显不同的抑制效果;40%多菌灵和450 g/L咪鲜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EC50值分别为0.0891和0.91 mg/L;30%噁霉灵、30%苯甲丙环唑、1.8%辛菌胺醋酸盐次之(EC50:100~155 mg/L).[结论]甜菜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喜碱耐酸,全光照下生长最好;40%多菌灵、450 g/L咪鲜胺和30%噁霉灵等对病原菌有极强或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作为田间防病的首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柄灵芝菌LZ02高产漆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采自新疆天山的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中筛选获得1株高产漆酶的LZ02菌株,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部分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采用双向电泳检测酶蛋白.[结果]LZ02菌株产漆酶的最佳碳源为2.5%麦麸+1%葡萄糖,最佳氮源为干酪素;Cu2+、Mg2+、Fe2+、Zn2+和Ca2+的添加对LZ02产漆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o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藜芦醇和愈创木酚抑制产酶并使产酶高峰由第3 d推后至第9 d,添加没食子酸和ABTS对产酶影响不大,单宁酸对产酶有抑制作用.LZ02菌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80℃仍具有漆酶活性;在40℃,pH 4.0~5.0,酶活性最稳定;最适反应pH为3.0,Mn2+、Zn2+、Cu2+、Ba2+和K+对酶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o2+、Cd2+、Cr2+和Pb2+对酶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菌体及发酵液进行了双向电泳检测,测定其等电点为4.1;获得了1个纯化酶蛋白质谱序列,该蛋白与Ganoderma Lucidum来源的Laccase高度同源.[结论]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漆酶的合成和分泌受到营养水平、培养条件、生长阶段以及培养基中诱导剂的严格调控,木质素或木质素相关的芳香类化合物、N源和C源也能调节漆酶的合成;漆酶活性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以及诱导剂的响应不尽相同,其具有较复杂的生理功能及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田增效剂及药剂减施措施对农药沉积分布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增效剂及药剂减施措施对玉米植株沉积分布的影响,为基于增效剂的农药减施防治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疆T16型无人机在玉米抽穗期进行喷雾施药处理,以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试验药剂,添加飞防助剂配合不同增效剂(激健、辉丰、欧克森)及药剂减施梯度处理,分析其对玉米植株在沉积量及沉积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药剂减施处理中,减施30%处理在玉米植株上有最大沉积量且沉积利用率可达到45.60%;添加飞防助剂在玉米植株对药剂沉积利用率有显著性提高,并对上层沉积量有明显提高,但对中、下层沉积量无显著影响;添加增效剂处理在玉米植株上相比于对照对沉积量及沉积利用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合理添加新型增效剂减施30%对农药利用率无显著性影响;添加无人机飞防助剂可有效提升农药利用率.
关键词: 增效剂 玉米 植保无人飞机 雾滴沉积密度 雾滴沉积量 沉积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5~2018年中国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发展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和能源子系统在2011年后长期滞后于粮食子系统,成为西部地区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短板.(2)2005~2018年,中国西部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勉强耦合协调进入初级耦合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时空特征.(3)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对重庆、云南等西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在地理空间上均呈现出"北正南负"的空间特征;地方财政环保投入的影响程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受该因素的影响最大;R&D投入强度对系统耦合协调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影响程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多资源系统联合发展视角下的区域资源管理方式,减少对有限资源间的依赖性,改善人口规模及环保科技投入等因素,构建具有西部区域特色、体现资源优势、富有竞争力的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水-能源-粮食系统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SRO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RO (similar to radical-induced cell death 1)是一类植物特异小分子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SROs在大麦中仍缺乏系统鉴定。本研究从大麦中分离和鉴定了10个SRO家族成员(命名为HvSRO1~10)。系统发育和进化分析表明, SRO家族成员数目随着植物的分化和进化发生谱系特异性扩增,大麦SRO (HvSRO)可以分为3个亚组,与水稻OsSROs进化关系更近。基因结构显示,HvSRO基因不均等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差异较大,含有复杂的基因结构。多数大麦SRO家族成员特异靶向细胞核。从HvSRO基因的启动子中鉴定出许多激素、光和非生物胁迫应激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它们与多种胁迫响应蛋白和mi RNA存在互作关系。RNA-seq分析表明SRO基因在大麦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中广泛表达,且存在明显组织特异性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大麦SRO基因功能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麦抗性育种提供了潜在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大麦 HvSRO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