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褐家鼠对干玉米取食特点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明确褐家鼠食量与其对干玉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之间的关系,以干玉米籽粒为诱饵,在室内对褐家鼠进行无选择性取食试验。结果表明:褐家鼠取食干玉米的平均食损比为0.23±0.09,即平均每只褐家鼠在盗食干玉米时可以造成其食量4倍左右的损失。

关键词: 褐家鼠 干玉米 食损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植酸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植酸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由于植酸中的磷不能被非反刍动物有效吸收利用,而从粪便排出造成了磷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利用理化诱变与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低植酸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低植酸作物育种的现状,对植酸的简史、生物合成过程、低植酸突变体的培育及遗传特征、低植酸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低植酸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作物 低植酸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秸秆中可溶性糖提取及组成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摘要:建立高效、低耗的甜高粱可溶性糖提取方式条件,并分析糖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浸提率的影响.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性糖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得甜高粱秸秆中可溶性糖的种类.当料液比1∶4,温度60℃,浸提时间2 h条件下浸提得到的糖最多,水浸提法甜秸秆可提取出19.01%的(以葡萄糖计)总糖.甜秸秆中含有43.35%的蔗糖、14.2%的葡萄糖、11.36%的果糖.

关键词: 甜高粱秸秆 离子色谱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恶性杂草苣荬菜的防除效果评价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

摘要:为了筛选对恶性杂草苣荬菜防除效果好的除草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1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苣荬菜的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后30d,辛酰溴苯腈25%乳油株数防效最高为90.0%;其次为2,4-滴丁酯72%乳油和二氯吡啶酸30%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86.7%和84.4%,鲜重防效分别为94.1%的93.4%;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和苯唑草酮30%悬浮剂的鲜重防效也良好,分别为92.4%和91.7%。结论显示,辛酰溴苯腈25%乳油、二氯吡啶酸30%水剂、2,4-滴丁酯72%乳油、氯酯磺草胺84%水分散粒剂、苯唑草酮30%悬浮剂对苣荬菜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苣荬菜 茎叶处理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吸虫塔研究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吸虫塔是研究小型迁飞昆虫的有力工具,随着吸虫塔在多个地区的布点,为小型迁飞昆虫的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综述了利用吸虫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吸虫塔规模化、网络化和数据信息化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吸虫塔 生物多样性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镉、镍、铅全量和有效态的ICP-MS法测定及两者相关性分析

中国西部科技 2015

摘要:本研究以Rh103为内标,以EPA 6020为干扰方程,选择待测元素同位素为Cd114、Ni60、Pb 208,用ICP-MS测定土壤中镉、镍、铅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以国家标准物质GBW07424和GBW07412a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并通过153份土壤样品的全量和有效态数据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态和全量含量呈正相关,有效态存在量受元素种类影响显著。在污染情况上,镉和铅是土壤主要的污染元素,镍非主要污染元素。

关键词: 土壤 全量 有效态 ICP-MS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表达AtCBF4、BoWS大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过表达At CBF4基因、过表达Bo WS基因大豆株系的后代,研究其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大豆生理特性、光合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表现,以揭示其转基因大豆耐旱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CBF4基因株系在丙二醛、气孔导度、细胞CO2浓度、蒸腾速率,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上表现优于过表达Bo WS基因大豆株系;过表达Bo WS基因大豆株系在脯氨酸、可溶性糖、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株高、节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结荚期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上耐旱性更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表明过表达Bo WS基因大豆株系比过表达At CBF4基因株系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关键词: 大豆 AtCBF4基因 BoWS基因 过表达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植物——菊芋正在迅速崛起,为对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介绍了菊芋的形态特征、生态功能;概述了菊芋组织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菊芋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功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菊芋 组织培养 分子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紫花苜蓿越冬前后几个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研究北方高寒地区对紫花苜蓿越冬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越冬前后苜蓿根系为试验材料,于2013年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挖根采样,-80℃冰箱保存,并于2014年春进行越冬率调查。通过测定6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越冬前后可溶性糖、全氮、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公农1号’和‘草原3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越冬最冷月(11月)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龙牧806’和‘Wega7F’,均具有较高的抗寒能力,而‘敖汉’和‘WL319 HQ’的各项指标略低,抗寒能力较弱。供试的6种紫花苜蓿在佳木斯地区整个越冬期间其抵抗严寒能力大小为:‘公农1号’>‘草原3号’>‘龙牧806’>‘Wega7F’>‘敖汉’>‘WL319 HQ’。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寒 生理指标 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调查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52.34%。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排水性差的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丝核菌 疫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