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明确不同大豆栽培密度下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及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5万株/hm2、30万株/hm2、35万株/hm2,在大豆花期测定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菌核子囊盘萌发个数5个影响因子及8月末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密植尽管增产,但病情指数提高了,其主要原因是茎秆强度的减弱及子囊盘萌发个数的增多导致了菌核病发生严重,以后在密植的生产田中如果田间子囊盘萌发过多,应对菌核病多加注意。


种植密度对大庆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挖掘玉米栽培品种的产量潜力,从而筛选出适合大庆地区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选用克单14、克玉15、庆1337和庆1448四个玉米早熟杂交种,设置5.0万、7.5万、10.0万、12.5万和15.0万株·hm-2五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各品种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参试品种最适种植密度在10.0万~12.5万株·hm-2;密度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在不同参试品种间表现趋势相近,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基本都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秃尖长度(除克单14外)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


2015年黑龙江省春小麦播种及生产技术建议
《小麦研究 》 2015
摘要:黑龙江省麦区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强筋春小麦的生产,选用强筋类春小麦品种结合成熟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氮素的调控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配套生产强筋春小麦优质原粮,其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如下。1加强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黑龙江省降雨量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季节分配不均的现象。年降雨量80%集中在夏季,而冬、春两季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5%,且冬季的雨水对下年春季土壤水分作用


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份分属MG0-MGⅢ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对照品种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生育期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分别于2012、2013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归属划分,以明确该区域大豆主要品种的生产适应范围。结果表明,2012-2013年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归属品种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与标准品种差异显著。综合两年试验结果,确定归属于MG0组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号、黑河38、黑河43和黑河45,归属于MGⅠ组的大豆品种有合丰51、合丰50、合丰55、绥农26、绥农28和黑农44,归属于MGⅡ组的大豆品种有黑农51和垦丰16。


“沈农金皇后”等六个鲜食葡萄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的引种表现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引进的"沈农金皇后"、"信浓乐"、"醉金香"、"碧香无核"、"夏黑"、"香悦"等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生物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和抗性等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金皇后"、"香悦"和"夏黑"综合性状优良,可以在哈尔滨地区保护地栽培推广;"醉金香"和"碧香无核"品质优,抗病性较好,可适当推广;"信浓乐"成熟期较晚,不适宜在哈尔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紫香苹果丰产栽培技术
《落叶果树 》 2015
摘要:紫香苹果是以红海棠为母本,赤阳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寒中熟苹果新品种,在黑龙江省8月下旬至9月初成熟,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重45g,含可溶性固形物量12.7%,可滴定酸0.46%。果肉细脆多汁,芳香味浓。于2℃恒温冷库中可贮存3个月仍口感佳。苗木定植第3年结果,第4年666.7m2产量400kg,第6年1091kg,稳产性好。可耐-34℃低温,抗旱。适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或半山区栽培。介绍了紫香苹果的栽培技术。


大庆地区切花玫瑰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玫瑰(Rosa rugosa),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又名现代月季,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销售额位列五大切花之首。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需求迅速提升的社会中,玫瑰年销量在中等及发达城市每年以1.5~2.0倍的速度递增。我国玫瑰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广东等5个区域,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自2007年起从事寒地切花月季栽培技术研究,至今已推广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