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广东农业科技远程培训体系建设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参与广东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基于互联网、有线电视、卫星传播以及音像和纸质教材等媒介,辅以制作海量的实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及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农科讲堂、科技下乡、现场培训指导、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省农村的网络化远程培训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推进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的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科技 远程培训 农业信息化 农业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值得关注的花生新病害: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花生 花生基腐病 侵管新赤壳菌 Neocosmospora vasinfec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穗状枝的发现及其意义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提出穗状枝的概念,即新梢在生长过程中其腋芽萌动,侧枝同时正常生长,形成形态类似花穗的枝条。通过对12份荔枝母本及其实生后代的调查,发现两年生实生后代中有10份母本实生后代均出现穗状枝;1年生实生后代只有3份母本实生后代出现穗状枝,穗状枝比例很低;成年期植株未出现穗状枝。因此,推测秋梢期的穗状枝可能是荔枝实生后代进入转变期的形态学特征。

关键词: 荔枝 实生后代 穗状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菜地土壤汞在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的富集规律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东省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城市典型菜地土壤和蔬菜(小白菜和胡萝卜)对应采样,分析217个蔬菜可食部位中重金属汞(Hg)质量分数及对应土壤中Hg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研究大田条件下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富集Hg的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菜地土壤存在一定的Hg污染,约20%的土壤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值,但小白菜和胡萝卜中Hg质量分数较低,均值分别为0.001 2和0.001 3 mg·kg-1,仅2个小白菜样品Hg质量分数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中的限值0.01 mg·kg-1。TGA提取的土壤有效态Hg质量分数与土壤Hg全量显著正相关,TGA提取Hg量仅占土壤总Hg质量分数的3%~4%。小白菜和胡萝卜对H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90%和0.94%,表明土壤中绝大部分的Hg不易转化迁移、为蔬菜吸收。小白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Hg质量分数与土壤中Hg全量和有效态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蔬菜与土壤Hg有效态质量分数的关系优于其与土壤Hg全量的关系。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通过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出的保障小白菜和胡萝卜质量安全的菜地土壤Hg有效态质量分数临界值分别为0.038和0.063 mg·kg-1。计算出的土壤Hg全量临界值远大于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表明该标准值对于保障广东省小白菜和胡萝卜质量安全来说可能过于严格。

关键词: 富集 土壤临界值 蔬菜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混作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水稻混作对其生长性状的影响,选择两个品种水稻种子以1∶1比例混合种植,进行水稻苗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混作有使水稻苗高变矮、苗期地上部生物量减少、地下部生物量增加的趋势,也能有效减少水稻苗期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

关键词: 水稻混作 生长性状 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州市水稻施肥状况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07—2008年高州市典型农户开展的4 048份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州市水稻施肥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其中氮肥平均盈余量为37.8 kg/hm2,磷肥平均盈余量为16.1 kg/hm2,钾肥亏损量为120.83 kg/hm2;高州市有35.73%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合理,0.65%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不足,63.62%的农户水稻氮肥施用过量;有31.91%的农户磷肥用量合理,20.75%的农户磷肥用量不足,47.34%的农户磷肥施用过量;98.98%的农户水稻钾肥用量合理,只有1.02%的农户钾肥施用不足。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评价宜以年度为周期进行,若仅以单季作物养分投入评价耕地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可能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关键词: 施肥状况 水稻 高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艺术设计在农业广告中的应用

大众文艺 2012

摘要:艺术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网页设计等领域。艺术广告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它是技术、艺术、产品的结合体,借助于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产品的性能毫无保留的呈献给消费者,使得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产品信息,能够更快、更准地选择我们所需的产品。在这个媒体飞速发展、飞速创新的时代,人们对信息选择将越来越多样化、精细化乃至精致化。精彩的广告与动人的品牌形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农业 广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蚕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家蚕茧层 茧色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三系不育系荣丰A的稻瘟病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CSCD

摘要:以籼型水稻材料BL122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三系不育系荣丰A的保持系荣丰B为轮回亲本,通过常规杂交、回交、田间农艺性状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将Pi-1、Pi-2两个基因导入到荣丰B中,获得5个带有两个目标基因的改良保持系纯合株系。利用广东省致病性代表的3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人工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均为100%,而原始对照荣丰B的抗性频率仅为56.67%;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穗颈瘟均为1级,表现高抗,而对照为7级,表现感病。所有改良保持系株系与荣丰A杂交和回交进行不育系转育,根据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筛选出不育性彻底、后期熟色好的三系不育系安丰A。利用该不育系与一批恢复系配组,其杂交稻组合均表现出良好的稻瘟病抗性和丰产性,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1 Pi-2 三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G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AtCBF1)对大蕉抗寒性的影响,为从大蕉克隆抗寒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东莞大蕉的胚性细胞悬浮系,获得转AtCBF1基因的大蕉植株;利用GUS组织染色、PCR、RT-PCR以及RT-qPCR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比较低温处理后的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的冷害特征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转基因大蕉植株的抗寒能力.[结果]试验共获得6个抗性再生转化系.GUS组织染色结果表明,除T1外,其余均为阳性;PCR鉴定结果表明,AtCBF1在6个抗性再生转化系均为阳性,而GUS基因在T1转化系中没有检测出;RT-PCR结果表明,AtCBF1在6个转化系均得到表达,对T1、T2和T3 3个转化系进行RT-qPCR检测发现,AtCBF1基因在3个转基因株系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在低温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的累积都低于非转基因植株,而SOD总活性高于对照;低温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冷害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结论]At CBF1在大蕉中超表达,具有增强大蕉SOD活性,降低因低温导致的MDA含量和离子渗漏率,缓解质膜过氧程度,进而改善大蕉植株抗低温胁迫的能力.

关键词: 大蕉(Musa spp.ABB group) 拟南芥CBF1基因 转基因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