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四种低温储藏条件对橙汁品质的影响研究

制冷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巴杀橙汁在较高温冷藏环境(8℃)、较低温冷藏环境(4℃)、冰温(-2℃)以及冻藏(-20℃)四种不同温度下储藏五周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储藏温度相比,冰温条件下储藏的橙汁在可溶性物、挥发性风味物质等与风味相关的指标上更具优势,也就是该条件下储藏的橙汁的风味品质更优。在维生素C的保存方面,冻藏则更具优势。8℃储藏条件下的橙汁在品质上劣于其他三种储藏温度。1)冰温条件下,储藏期间橙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最小;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其中萜烯类、醇类种类最多,醇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2)冻藏条件下,第五周时VC含量最高;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的相对含量也最高。3)冷藏条件下,较高储藏温度的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幅较大;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化合物总数最少,但烯萜类组分的相对含量最高,重要风味贡献物月桂烯、里那醇和柠檬醛的相对含量最低。4)各储藏条件下,橙汁的总酸、pH值和色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食品包装与贮藏 橙汁 品质 冷藏 冰温 冻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以家蝇蛆粉(housefly maggot meal)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0.56±0.03)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相应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实验组。养殖45 d后测定对虾肌肉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肌苷酸含量,研究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肌肉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G100组粗蛋白含量和G80、G100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组肌肉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和游离鲜味氨基酸总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除G40组外,G20-G100组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G0组(P<0.05);与G0组相比,替代组游离精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游离赖氨酸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G20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肌肉结合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G0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G20-G80组肌肉肌苷酸含量与G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G100组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当家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60%时,除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外,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鱼粉 家蝇蛆粉 肌肉成分 氨基酸 肌苷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兜兰DEFJCIENS(DEF)-和GLOBOSA(GL0)-lik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同色兜兰'品种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DEFjcIENs(DEF)-和GLDBosA(GLO)-like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PcDEF和PcGLO,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PCR研究了PfDEF和PcGL0在花芽发育过程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cDEF和PcGL0的全长eDNA分别为1039bp和934bp,分别编码224和210个氨基酸;蛋白比对表明,PcDEF和PcGL0蛋白都具有典型MADS-box蛋白的MADS和K结构域;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PeDEF和PcGLO与已登录的其它兰科植物的DEF/AP3和GLO/PI蛋白的相似性分别在75%-96%和87%-9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eDEF和PeGLO分别属于B类MADS-box蛋白家族的AP3和PI亚家族.表达分析显示,PcDEF和PcGLO在花芽发育中均有表达,PcDEF在成熟花、唇瓣和花瓣中的表达量高,在蕊柱、萼片、苞叶和根中次之,在花茎和叶中较低,在子房中几乎不表达;PcGLo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丰度的表达.

关键词: 兜兰 MADS-box基因 DEFICIENS基因 GLOBOSA基因 RACE 进化分析 RT-PCR Paphiopedilum MADS-box gene DEFICIENS GLOBOSA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品种绿珍8072和白香占的抗白叶枯病遗传分析及其基因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CSCD

摘要: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抗病品种的培育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对新选育的抗白叶枯病品种绿珍8072和白香占抗性基因鉴定及遗传分析,以供生产应用参考。以绿珍8072和感病籼稻品种金刚30杂交,对亲本、F1和F2代接种广东白叶枯病强致病性菌系V型菌GD6027进行表型抗性鉴定,并利用与Xa7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亲本和F2代个体进行了多态性和连锁分析,确定绿珍8072含有Xa7等位抗性基因并独立遗传;用同样的方法鉴定了白香占的抗性基因及其遗传方式,结果表明,白香占抗白叶枯病基因与xa5基因相关,但其F2代抗感病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隐性单基因遗传抗感(1:3)的分离比定律,存在偏分离现象。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蓝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蓝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食用肥嫩的花苔和嫩叶,茎叶、根等被当作废弃物腐烂于菜地而污染环境。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可以从芥蓝废弃物中制备聚羟基烷酸脂、乳酸及其衍生物、芥蓝纸、膳食纤维、乙醇、沼气、有机肥、饲料和生物滤床滤料等。芥蓝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可提高经济效益,是芥蓝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芥蓝 废弃物 综合开发 生物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体液免疫效果对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3组猪群,分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生理盐水,结果发现,3组猪群均能获得有效的抗体,首次注射28 d后3组猪群均被疫苗感染;二次注射28 d后,3组猪群体内抗原转阴率均大于90%,证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发现弱毒疫苗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感染性。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弱毒疫苗 灭活疫苗 体液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江门株的分离鉴定及其E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011年江门新会区某养鸭场产蛋下降鸭群中分离出1株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JM株。经RT-PCR检测、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及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病毒是引起该场蛋鸭群产蛋下降的病原。对该病毒E基因进行序列对比、进化分析后发现,JM株与我国华东地区最早发生的鸭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达99.1%以上,表明该病毒可能来自华东地区。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蛋鸭 E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条件下,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5个浓度组(0、0.38、1.92、9.60和48.00mg.L-1)长时间胁迫下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内脏团和外套膜中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胁迫解除后这些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胁迫过程中,翡翠贻贝内脏团SOD活性表现为先显著升高,随后受抑制而逐渐降低(P<0.05),CAT活性则表现为先被抑制后受诱导,15d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MDA含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外套膜中的SOD活性在胁迫初期在低浓度组被抑制,而在高浓度组则被诱导(P<0.05),4d后SOD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浓度组MDA含量均出现明显的增加(P<0.05);净化阶段,低浓度组(0.38mg.L-1)内脏团SOD活性和CAT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但MDA含量升高;净化7d后,除高浓度组(48.00mg.L-1)外,其余浓度组外套膜中SOD活性均已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MDA含量也没有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DEHP对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抗氧化防御系统酶具有明显的影响,DEHP诱导引起2种组织内脂质过氧化损伤,并且短期内这种损伤无法消除。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翡翠贻贝 丙二醛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hhdA和hhdB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预先设计好的hhdA和hhdB基因的PCR扩增引物,扩增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的hhdA和hhdB基因,将扩增产物与克隆载体pMDTM18-T连接,转化入感受态细胞DH5α,通过PCR、双酶切及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16株HPS菌中有11株能扩增出hhdA基因,其中10株有测序结果,该10株菌的hhdA基因全基因序列有7种长度,分别为1 754、1 755、1 758、1 759、1 760、1 761和1 762bp。另外,16株HPS菌中有9株能扩增出hhdB基因,该9株菌的hhdB基因全基因序列有7种长度,分别为1 628、1 637、1 639、1 640、1 641、1 646和1 647bp。对于相同血清型的不同菌株来说,它们的2段目的基因序列长度两两不一致。强毒株中,71%的菌株均能扩增出hhdA和hhdB基因;中毒型菌株也基本可以扩增出hhdA和hhdB基因;而无毒型菌株均没有扩增出目的基因。同源性比对可知:所分离菌株的hhdA之间和hhdB基因之间,以及它们分别与GenBank中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hhdA和hhdB基因之间序列同源性都在98%以上,说明所分离的菌株中均含有hhdA和hhdB基因序列。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hhdA和hhdB基因在分离菌菌株间具有良好的保守性,可作为研制HPS新型疫苗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hhdA基因 hhd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振兴海南红茶的思考

中国茶叶 2012

摘要:一、海南红茶产业现状海南岛适合茶树生长,曾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1993年海南茶叶处于鼎盛时期,主要生产红碎茶,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吨。南海茶场曾是新中国五大茶场之一,年均出口量5000多吨,远销欧美和东南亚。1994年后,受外贸体质改革和国际茶价的影响,海南红碎茶出口严重受阻,茶叶种植面积减少2/3。近年来我国红茶迅速发展,海南红茶欲借此机遇从曾经的辉煌走向更加辉煌。据统计,目前海南省共有茶园3万多亩,实际投产茶园面积约2万亩,海南红茶主要由金江农场、乌石农场和南海农场生产,年产红茶约200吨。海南红茶知名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曾经的知名品牌"远航"已经销声匿迹。20世纪鼎盛时期的海南红茶主要用于出口,国内知名度并不响亮,21世纪初茶产业恢复后,绿茶成了主导,红茶产区面临"红转绿"的尴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