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沿海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沿海药用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药用维管束植物78科208属236种,其中蕨类4科4属4种,双子叶植物63科184属209种,单子叶植物11科20属23种。按全株类、根及根茎类、叶类等药用部位分,全株类药用植物最多。按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等中医功效分,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同时还就峨蔓镇沿海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关键因子对香蕉秸秆堆肥资源化过程中的乐果降解动态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乐果在香蕉生长过程中经常作为防治害虫的农药而使用,且成为日常果蔬安全检测的重要对象。本研究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研究香蕉秸秆堆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C/N、温度、含水率、pH及通风方式)对乐果残留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蕉秸秆堆肥对乐果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降解的各单因素得出,在通风方式为机械翻堆下,C/N为35:1,温度为40℃,pH为9.7,含水率为40%时,乐果在香蕉秸秆堆肥过程中达到最佳降解速率,其最小降解半衰期为0.15d(3.6h)。


拟南芥TGG5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芥子酶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降解硫代葡萄糖苷的酶。当植物受到病虫侵袭时,芥子酶与其底物硫代葡萄糖苷结合,释放有毒的水解产物形成植物重要的化学防御系统。TGG5是新发现的一类芥子酶基因,对其研究将有利于揭示芥子酶防御系统的功能。试验克隆了拟南芥TGG5基因cDNA,构建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氏酵母GS115。经甲醇诱导表达和Ni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TGG5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集中在58kD左右,并有较明显拖尾,呈现典型的糖基化蛋白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TGG5重组蛋白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芥子酶的Km为1.96mmol/L,Vmax为0.084mmol/(min·mg);酶反应的最适pH为5.5;该芥子酶在37~80℃范围内有较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并具有较好的80℃热稳定性;NaCl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抗坏血酸具有激活芥子酶的作用,抗坏血酸终浓度为1.5mmol/L时,酶活力最大。RT-RCR分析,证实了TGG5只在拟南芥根中特异表达,这表明TGG5可能代表了一个芥子酶基因新亚家族。


紫外诱变筛选海洋红酵母S8的尿嘧啶缺陷型菌株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课题组从海南天然海域筛选到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海洋红酵母菌株S8,该菌株对鱼无毒害,并与鱼共生,欲将其应用于盐诱导表达外源蛋白的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筛选的方法处理S8菌株,通过统计其UV致死率、5-氟乳清酸致死率等筛选S8的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5-氟乳清酸致死和回复突变率的实验筛选,共获得16株稳定的尿嘧啶缺陷型突变株,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了8d仍不能生长。选择了其中的一株ST5进行了产胡萝卜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野生型S8菌株细胞生物产量可达87.55g/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520μg/g,突变株ST5的细胞生物产量为85.45g/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512μg/g;ST5的产胡萝卜素能力方面与野生型S8无明显差异。因此,尿嘧啶缺陷型菌株ST5可为下一步海洋红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提供受体菌。
关键词: 海洋红酵母S8 尿嘧啶缺陷型 5-氟乳清酸 紫外诱变


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香蕉花蓟马Thrips hamaiiensis(Morgan)在香蕉园中普遍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筛选到更多防治香蕉花蓟马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此文采用滤纸药膜法,进行了6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h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咪对香蕉花蓟马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0.57、0.86、0.98、1.57、1.66、13.48mg/L,对香蕉花蓟马若虫的LC50值为分别为0.57、0.81、1.03、1.79、1.96、33.45mg/L。6种杀虫剂中毒死蜱、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香蕉花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季节菠萝果实糖积累的差异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菠萝‘无刺卡因’(Ananascomosus‘SmoothCayenne’)为试材,对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冬季果和夏季果的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月份采收的冬季果发育为快—慢不典型的单‘S’型规律,而7月份采收的夏季果发育为典型的单‘S’型规律(慢—快—慢),且夏季果比冬季果发育期短40d。2月份采收的冬季果,成熟时己糖与蔗糖的比值为0.37,主要以积累蔗糖为主;而7月份采收的夏季果,成熟时己糖与蔗糖的比值为5.92,主要以积累己糖为主。不同产期菠萝果实蔗糖积累与蔗糖代谢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2月份采收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积累较多的蔗糖,主要与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合成活性升高、转化酶活性降低有关;7月份采收的果实蔗糖积累较少,主要与转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表明不同产期的菠萝果实发育及糖代谢不同。


蜡状芽胞杆菌群三大类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基因组比对一般采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序列比对,本文首次采用单基因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基因排列比对,选取了蜡状芽胞杆菌群中的44个必须基因,在该群中3大类共5个(Bt.97-27,Bc.14579,Bc.10987,Bc.E33L和Ba.Ames Ancestor)全基因组进行横向比对,所有基因在各个基因组中的排列顺序完全一致,少有交叉,进一步证明:在蜡状芽胞杆菌群中,特别是在蜡状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和炭疽芽胞杆菌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基因相似性,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种相似性有利于将来用于在该群中所有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装配中。
丁香和石菖蒲提取物对采后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Tainung No.1)为材料,研究了丁香和石菖蒲丙酮提取物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8~30℃)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丁香提取物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病果率,延缓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能够显著延缓芒果VC含量的降解和TSS含量的积累,维持芒果果实较高的品质和风味。在降低果实的病果率,延缓果皮颜色的转黄方面,石菖蒲提取物处理作用比较显著,但显著促进了芒果果实的软化,VC含量的降解和TSS含量的积累,降低芒果果实的品质和风味。从综合保鲜效果来看,丁香提取物要优于石菖蒲提取物。


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幼虫分3龄,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为发育成熟型,成虫期补充营养和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不明显。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对雌蜂产卵有显著刺激作用。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步骤,存在过寄生现象。羽化主要是在08:00-10:00,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相对湿度在20%-90%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