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运筹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施用方式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产量和倒伏的影响,选用2个主栽水稻品种,设置3个施氮量和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水平较高(161 kg/hm2)时,后期施氮比例适当增加(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6.5∶3.5),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原因主要是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加能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了群体颖花数和群体库容量。施氮量增加使株高变高、弯曲力矩增大,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增大;而后期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加能使水稻茎秆抗折力增大,倒伏指数减小。减少施氮量或增加后期穗粒肥比例,能使水稻倒2节间及其叶鞘长度减小、节间横切面积增大、节间干物质重增加、茎壁变厚,改善茎秆的物理性状。


懒瓜王“甜抗158F1”露地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高糖、多抗、丰产甜瓜新品种"懒瓜王"—"甜抗158F1",果皮白色覆浅黄条带,皮色靓丽,光泽度好。果实卵圆形,花后28d采收,含糖量最高可达17°。植株生长健壮,耐旱、耐重茬,易坐瓜,单瓜结瓜能力强,单株结瓜8~12个,商品性突出。单瓜重0.38~0.42kg,667m2产量3 500kg左右。高抗枯萎病、抗白粉病及霜霉病。露地可定心栽培,懒瓜栽培效果最佳,是符合目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上)
《农村百事通 》 2015
摘要: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


WOFOST模型对东北春麦区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效果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WOFOST模型在东北春麦区的适用性,利用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牙克石等地春小麦生长监测点收集到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并对各个监测点2010-2013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校正过的WOFOST模型对各监测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需要的天数、地上部鲜重、经济产量、干物质积累模拟的效果较好,R2分别为0.968、0.904~0.974、0.911~0.944、0.853~0.931,均在可信区间,说明经过校正的WOFOST模型在东北春麦区的生产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 WOFOST模型 东北地区 春小麦 参数调试 模拟验证


中品03-5373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性的遗传解析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在我国已发现的8个小种中分布最为广泛,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中品03-5373(ZP03-5373)是对3号小种免疫的优良抗源。本研究以中品03-5373为母本,与感病品种中黄13(ZH13)杂交建立包含25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EST-SSR、In Del和SNP等506个分子标记对该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全长为2651.90 c 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24 c M。结合抗性鉴定数据,在中品03-5373中检测到3个控制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QTL区间,分别位于Gm07(SCN3-7)、Gm11(SCN3-11)和Gm18(SCN3-18)。其中SCN3-18可解释29.5%的抗性变异,为主效抗性位点;SCN3-7和SCN3-11分别控制6.2%和5.5%的抗性变异,为微效位点。SCN3-7与SCN3-18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互作。通过对中品03-5373祖先亲本2个QTL区间(SCN3-7和SCN3-11)侧翼标记的系谱追踪,进一步证明SCN3-7和SCN3-11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抗性相关。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国马铃薯 》 2015
摘要:对2005~2012年间采集自黑龙江省哈尔滨、望奎、漠河、塔河、呼玛、加格达奇、嫩江、克山、甘南、鹤岗、肇东、林口12个市县的133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2005~2010年间的51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采集自2011年的52个菌株中12个为A2交配型,占23.08%;2012年鉴定的30个菌株中9个为A2交配型,占30%。这是自2004年朱杰华报道发现一株A2交配型六年后,黑龙江省首次确认在甘南、哈尔滨、肇东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


35%多·福·克大豆超微粉种衣剂应用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大面积推广应用35%多福克大豆超微粉种衣剂,2014-2015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对35%多福克大豆超微粉种衣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种衣剂1∶300和1∶200拌种处理,对大豆病虫害防效显著,病虫害流行区域的增产效果明显。超微粉种衣剂1∶300和1∶200处理,对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6.9%、80.2%;对胞囊线虫防效分别为77.1%、83.3%;对蛴螬的防效分别为81.7%、87%,对根潜蝇的防效分别为93.2%、95.7%。


罗勒在黑龙江地区的栽培技术及市场开发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简要概括了罗勒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在黑龙江地区的培育繁殖技术,田间的管理工作以及罗勒在市场开发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