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感染菌核病不同向日葵品种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15
摘要:不同抗性向日葵品种感染菌核病后,抗病品种叶片中PAL、POD、CAT、SOD等4种酶活性的增幅均大于感病品种,而抗、感品种PPO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2个品种的PPO活性差异不显著。


耐盐碱水稻品种在中度盐碱条件下高产肥密优化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优化盐碱地水稻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中度盐碱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和钾肥用量对寒地耐盐碱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与两个品种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绝对值最大(r=0.835**,r=0.912**),可见在盐碱环境下应加大种植密度。因此对频数分析法获得的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建立最优方案绥粳5号:密度30.5~32.5穴·m-2、施氮量103.2~131.1kg·hm-2、施钾量75.0~96.4kg·hm-2;龙粳21:密度31.5~33.8穴·m-2、施氮量116.3~153.2kg·hm-2、施钾量77.2~94.1kg·hm-2。


柱前衍生化GC-MS法分析地表水中全氟羟酸
《环境化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地表水全氟羟酸柱前衍生化GC-MS测试方法,对全氟羧酸衍生化过程的衍生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衍生化试剂用量、辅助试剂用量、催化试剂用量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衍生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检测限为1.3—6.2μg·L-1,实际样品测定RSD在2.5%—5.7%范围内,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和全氟十四酸的线性范围为50—5000μg·L-1,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的线性范围为10—5000μg·L-1.


利用~(15)N标记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重23.2 g,总干物重73.9 g,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高7.91%和14.93%;籽粒氮素单株积累量为137.2 g,较不施氮处理(N0)高13.11%。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15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15N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 kg·hm-2(N3)条件下最高,籽粒单株积累量为8.32 mg。15N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总体趋势一致,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水稻种质资源常温贮藏
《中国林副特产 》 2015
摘要:种质资源的保存有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2种方法,频繁的种植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造成材料混杂和影响种性。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低温种质库贮藏法是种质资源贮藏的最佳方法,但低温种质库建设耗资大,技术要求高,运转费用昂贵。广大科研单位和育种者普遍采用常温贮藏。介绍了常温水稻种质资源贮藏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水稻种质常温贮藏提供有益的启示。


有机物料深耕还田改善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深耕方式和有机物料配施还田对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影响及持续改土效果,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石灰性黑钙土上开展了深松、秸秆心土还田、秸秆心土还田+鸡粪3种深耕处理对土壤p H值、盐基离子、有效氮、磷、钾和玉米持续增产效果研究,并与常规耕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耕处理可以改变土壤酸碱度及盐基离子浓度,明显降低土壤p H值,降低幅度分别为0.59~0.96,土壤的水溶性钾、水溶性钠、HCO3-离子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分别为0.9~6.9、79.6~272.1、19.5~46.6 mg/kg,提高水溶性钙离子质量分数,幅度为36.5~125.6 6 mg/kg,土壤p H值与水溶性钠、HCO3-离子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钙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深耕处理可提高深层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在>20~5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顺序为秸秆心土还田+鸡粪>秸秆心土还田>深松>对照,其中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影响最明显,高于对照幅度分别为13.5~36.0、2.4~4.1、41.2~71.3 mg/kg;深耕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不同深耕技术增产效果不同,秸秆心土还田和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一次改土后,连续3a均表现增产趋势,秸秆心土还田+鸡粪改土后第1年比对照增加47.1%,第2年和第3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5.2%和24.7%,3a平均比对照增产32.3%,效果显著,秸秆心土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不如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第1、2和3年增产分别为11.2%、9.8%和18.1%,3a平均增产11.3%,深松处理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第1年没有增产,第2年增产6.3%,第3年增产14.3%,3a平均增产6.2%;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及改土后玉米产量看出,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是比较适合石灰性黑钙土改良的耕作措施。
关键词: 土壤 化学性质 作物 石灰性黑钙土 深耕 有机物料 玉米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