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机械化草原松土补播改良技术措施
《新疆农机化 》 2007
摘要:介绍了新疆退牧(耕)还草、生态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化改良草场采用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机械化草原松土补播改良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及相应的农艺要求和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海岛棉茎尖再生体系及其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介导,对海岛棉的茎尖再生体系及其转化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茎尖培养与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相比,不同基因型的茎尖再生频率差异不明显;在9种不同的激素组合中,以6-BA0.5 mg/L+NAA0.1 mg/L与1/2MSB5+IBA 0.1 mg/L对茎尖的再生效果较好;获得较高转化频率的海岛棉培养条件为:海岛苗茎尖在OD600值为0.6~0.8农杆菌菌液中感染20~30 min,共培养3 d后进行转接,在含有不同激素和抗生素的各类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和筛选继代培养,选择压以50~150 mg/L梯度进行;农杆菌以EHA105菌株的转化效果较好;抗性苗用SDS-CTAB法提取其总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有7株PCR检测呈阳性反应。由此,初步证明外源抗虫基因已经进入到再生植株的细胞核中。


新疆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域划分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07
摘要:新疆是我国啤酒大麦主要生产区之一,全疆年均播种面积4.7万~5.3万/hm2,在全国生态区划中,属于荒漠春大麦生态区,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全疆可分为四个大麦种植区:①南疆喀什、和田早熟、特早熟大麦区;②北疆阿尔泰山、塔城盆地中早熟大麦区;③南疆焉耆、拜城盆地中晚大麦区;④北疆沿天山一带及东疆早熟大麦区。


伊犁河谷平原冬麦田杂草调查及防除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伊宁市冬麦田杂草调查表明:伊犁河谷平原冬小麦田杂草有29种,隶属16个科。其中菊科和十字花科各6种,豆科、紫草科和禾本科各2种,旋花科、茜草科、桑科、石竹科、玄参科、藜科、车前科、唇形花科、锦葵科、伞形花科、蓼科各1种,其中灰藜、三叶草、黄花蒿、米瓦罐和狗尾草5种杂草的相对多度分别是40.48%、32.98%、26.48%、26.01%和23.28%,为优势种群。根据其杂草分布特点,采取农业、物理机械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草害发生与危害。


几种药剂处理对棉花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为提高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在室内采用沙培进行不同药剂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8%)情况下,7个处理均能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在10%、12%含水量下,除0.0004%吲哚乙酸外,其余处理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用7.2%拌福悬浮种衣剂拌种,在12%含水量下的发芽率比正常含水量下提高6个百分点。棉花种子在早春播种前用7.2%拌福悬浮种衣剂和CaCL2+GA拌种,对防止低温冷害有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