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龙牧1号羊草不同生态区域生产性能研究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松嫩平原优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自1996年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牧草育种课题组历经18年,育成了龙牧1号羊草新品系,以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为对照,于2017年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开展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生产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的越冬率为99%~100%,其中在佳木斯市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1896.15 kg/hm2.在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中,龙牧1号羊草产量最高,为6536.80 kg/hm2,与中科1号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相比,分别增产10.01%、9.13%,其中在吉林白城的产量最高,为10268.33 kg/hm2.鉴于龙牧1号羊草的耐寒适应性较强,饲草产量较高,可作为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的优质牧草.

关键词: 羊草 龙牧1号 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STN基因对鹅体重遗传效应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鹅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重的关系,试验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莱茵鹅和籽鹅MST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应用PopGen32和PIC-CALC软件计算遗传多态参数及进行卡方适合性检验,利用SPSS 17.0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模型分析基因型对体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2个鹅品种MSTN基因中共检测到2处突变,分别是位于启动子区域的c.-490T>G(P1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即TT、TG和GG;位于外显子1区域的c.84G>C突变(E1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即GG、GC和CC.莱茵鹅在P1和E1位点极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E1位点极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1).对于MSTN基因P1位点,除了 3,4周龄外,GG基因型莱茵鹅个体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对于MSTN基因E1位点,初生、1,2,10~12周龄CC基因型莱茵鹅个体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或P<0.01);初生、1周龄CC基因型籽鹅个体体重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说明MSTN基因的SNPs位点有可能成为莱茵鹅和籽鹅体重选育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鹅;MST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体重;DNA直接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碱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对绿豆的促生作用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大庆耐盐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00株解磷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解磷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其他促生特性检验,选出3株耐盐碱高效解磷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鉴定出JC8、JC11和JP8这3株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和Microbacterium sp.;对3株菌株的耐盐碱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株菌株均具有较高的盐碱耐受能力.在轻度盐碱缺磷土壤中分别施用JC8、JC11和JP8后种植绿豆,3株解磷菌均能显著提高绿豆幼苗的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植株鲜质量;同时降低绿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性物质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说明解磷菌能够解磷并从多方面增强绿豆幼苗的盐碱抗性,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解磷菌 盐碱土 绿豆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星状病毒和鹅坦布苏病毒双重nano-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鉴别诊断鹅星状病毒(GoAstV)和鹅坦布苏病毒(TMUV),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GoAstV和TMUV基因保守区设计了 2对特异性引物,结合金纳米材料,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nano-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鹅细小病毒(GPV)、鹅圆环病毒(GoCV)、新城疫病毒(NDV)和禽腺病毒(FAdV)这4种鹅常见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对GoAstV和TMUV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21×101 copies/μL和1.21×103 copies/μL,敏感性较普通PCR分别高100倍和10倍.对4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GoAstV 13份,TMUV 1份.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nano-PCR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鹅星状病毒和鹅坦布苏病毒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鹅坦布苏病毒 双重nano-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腔双盘双种带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小垄双行种植农艺缺少先进适用播种机械的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腔、双盘、双种带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排种器性能的关键参数。设计三水平三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组合为:真空度4.5kPa,吸种孔直径4mm,排种盘转速18r/min。对最优组合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合格指数98.43%,重播指数0.78%,漏播指数0.79%,排种性能良好。进行作物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针对不同作物播种时排种性能良好,能够通过更换排种盘实现多种作物精量播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田间实际排种性能良好,排种器能够实现双种带125mm行距播种,且通过调节左右两片排种盘安装相角能够实现排种器左右两侧差时投种以及双种带交错种植,从而提高了产量。

关键词: 精量排种器 气吸式 双种带 差时投种 交错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质构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黑钙土区耕地土壤结构和质量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和常规旋耕(CK)相比,深松旋耕(DP)、秸秆覆盖还田+深松(DSM)和秸秆深翻还田(PS)使土壤容重降低5.22%~11.19%,孔隙度增加5.09%~11.45%;DP、DSM处理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14.99%和18.58%;DSM处理下>5 mm的团粒量与CK差异不显著,DP和PS处理使>5 mm的团粒比例降低,2~1 mm、1~0.5 mm和0.5~0.25 mm团粒比例升高。收获期,DSM、PS和DP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3.92、3.03和2.47 g/kg,DSM、PS和DP处理均能提高各时期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最终使玉米增产3.2%、6.8%和1.3%。从综合效应来看,秸秆覆盖还田+深松是黑钙土区更为适宜的耕作措施。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措施 黑钙土 土壤结构 土壤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收获机械智能监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苜蓿收获机械收获过程中人工操作复杂、关键部件监控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苜蓿收获机械智能监控装置。装置融合了CAN总线通讯、无线网络通讯、视频监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信号处理和嵌入式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苜蓿收获机械的工况信息数据有效传输和监控。通过整机搭载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CAN通讯协议的可靠性,装置工作性能良好,实用性强,是苜蓿收获机械作业智能监控的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 苜蓿收获机 智能监控 北斗导航 CAN总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子狸源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果子狸源细小病毒流行特点及其VP2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细小病毒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猫肾细胞(CRFK细胞)对患有肠炎的果子狸肠道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并对病毒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的毒株在CRFK细胞中培养出现细胞脱落、崩解和破碎等典型细小病毒细胞病变效应(CPE);血凝试验结果显示,此病毒可凝集猪红细胞,血凝效价为1∶512;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CRFK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绿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分离毒株命名为MPCPV-SX。VP2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犬细小病毒处于同一分支,位于CPV-2和CPV-2a型之间,同时VP2氨基酸的87和101位显示为CPV-2型,而300和305位氨基酸则与CPV-2a型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从果子狸肠道组织样品中分离出1株细小病毒MPCPV-SX,其VP2基因是介于CPV-2和CPV-2a之间的中间型,表明细小病毒通过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跨越宿主流行传播,可能在细小病毒遗传进化方面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

关键词: 细小病毒 果子狸 分离鉴定 VP2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论文编辑校对过程中常见问题汇总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编校质量是保证期刊质量及推动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从科技论文的题名、摘要、计量单位、图和表、参考文献这几方面着手,汇总和分析了在编辑校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为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提供指导,也为编辑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论文 编辑校对 常见问题 汇总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花叶病毒RT-PCR和RT-q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检测侵染马铃薯核心种苗和种薯的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以AMV马铃薯分离株为阳性材料,建立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基于EvaGreen及TaqMan探针的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技术,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测定不同马铃薯品种6种组织和桃蚜Myzus persicae、蓟马体内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探针RT-qPCR法对RNA 1和RNA 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45×101copies/μL和1.46×101copies/μL,分别是EvaGreen RT-qPCR法和RT-PCR法的10倍;建立的TaqMan探针RT-qPCR法对RNA 3的检测灵敏度与EvaGreen RT-qPCR法相同,为1.15×102copies/μL,是RT-PCR法的10倍。丽薯15号6种组织中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含量为3.04×106~1.67×108copies/μL,以叶片中病毒平均含量最高;中薯21号6种组织中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含量为2.94×10~2~4.78×108copies/μL,未发现明显分布规律。蓟马体内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含量分别为8.64×104~4.76×10~7、2.13×103~1.50×10~5和8.08×10~3~4.96×105copies/μL,RNA 1的含量高于RNA 2和RNA 3。桃蚜体内AMV RNA 1、RNA 2和RNA 3的含量分别为4.71×103~3.44×104、2.22×102~1.32×105和5.41×101~8.08×102copies/μL,RNA 3的含量最低。表明RT-PCR法、TaqMan探针RT-qPCR法和EvaGreen RT-qPCR法均可有效扩增马铃薯6种组织和2种昆虫中的AMV。

关键词: 苜蓿花叶病毒 TaqMan探针RT-qPCR EvaGreen RT-qPCR RT-PCR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