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遮光对2种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遮光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红果葡萄品种87-1和绿果葡萄品种碧香无核为试材,自果实呈黄豆粒大小开始至果实采收为止,用外黄内黑的纸袋(纸袋剪开,呈伞状)对果穗进行遮光处理.结果显示,遮光可改善葡萄表面色泽,每天11:00—14:00对果穗进行遮光不会延迟果实成熟期,24 h对果穗进行遮光处理会延迟果实成熟期;经不同时间遮光处理,均会降低果穗质量、果穗纵横经、平均单果质量、果粒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及总花色苷含量,增加总酸含量.每天11:00—14:00对果穗进行遮光处理,可增加总黄酮及总酚含量;24 h对果穗进行遮光处理,则降低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本研究认为采用外黄内黑的纸袋在每天11:00—14:00对果穗进行遮光处理,不仅可以改善果实表观性状,提升果实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增加果实抗氧化能力,延长果品保存期,而且可降低花色苷含量,避免果实着色过深,影响美观.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冷棚栽培 遮光处理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根系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S3307的缓解效应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小豆(Vigna angularis)根系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预喷施S3307,然后进行连续淹水5 d处理,测定淹水后小豆根系活性氧物质的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及小豆产量。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根系H2O2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胁迫3~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降低4.77%~8.40%,天津红单盆产量显著降低5.59%~9.91%。喷施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根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SOD/CAT比值。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使天津红产量显著提高5.29%。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根系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等方面的生理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S3307 小豆 淹水胁迫 根系生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龙甜9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龙甜9号是以T2005-12-3为母本、T2006-25-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薄皮甜瓜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叶片大,单株可结瓜5~7个;早熟,抗病,品质优良。黑龙江省春季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27 d左右,全生育期85 d。果实短椭圆形,黄白皮,尾有绿晕,果实转色快;果肉白色,果肉厚度1.8 cm,质地沙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70%,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5%。平均单瓜质量0.48 kg,生长速度快,采收期比较集中;667 m~2产量2500 kg左右,耐贮运性好;适于全国各地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甜瓜 新品种 龙甜9号 杂交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超强适应性大豆黑科56号选育及遗传组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科56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河33号为母本、黑河3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05~110 d,需≥10℃活动有效积温2030~2100℃。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9.6~75.0 cm,有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荚镰刀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6.5~19.0 g。5年品质平均:蛋白质含量38.80%~43.05%,脂肪含量18.18%~19.69%。经过两级审定机构抗病鉴定,灰斑病为2级,抗(R),病毒病为3级,中抗(MR)。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下限及第六积温带上限种植。通过遗传系谱分析,黑科56号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克山白眉,通过育种第3轮到育种12轮共经历了9个传递过程,细胞质遗传物质通过克山白眉→紫花四号→丰收1号→黑河54→黑河4号→黑交7710→黑河9号→黑河18→黑河33号→黑科56号完成100%遗传传递。黑科56号细胞核遗传追溯到14份祖先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其核基因来自2份国外优异种质,7份东北地区的骨干地方品种,4份地方育成品系,1份野生大豆。祖先亲本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北92-28(25.00%)、十胜长叶(15.63%)、黑交83-1345(12.5%)、尤比列(7.81%)、黑河51(L)(6.25%)、蓑衣岭(4.69%)、克山白眉(4.30%)、克山四粒荚(3.91%)、四粒黄(3.71%)、金元(3.71%)、黑河野生豆3-A(3.13%)、黑交75-861(3.13%)、黑龙江41(3.13%)、长叶1号(3.13%),广泛的遗传基础为黑科56号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超强广适奠定遗传基础。

关键词: 黑科56号 选育 遗传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与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大豆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关键词: 大豆 诱变 育种 基因挖掘 生物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牛冠状病毒(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牛的呼吸道感染和成年牛的冬季痢疾的重要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冠状病毒可在不同物种间发生传播,目前已在野生反刍动物和人类中检测到类似BCoV的病毒。深入开展对牛冠状病毒的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对BCoV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犊牛腹泻 冬季痢疾 牛呼吸道冠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肺颗粒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清肺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给8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进行半数致死量试验和最大给药量试验;将40只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和对照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5 d,灌胃结束后测定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液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显示,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最大给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75 g时小鼠未出现死亡情况;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清肺颗粒对大鼠的一般情况无影响,血液检查、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也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也未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清肺颗粒的安全性高,无毒性作用,合理使用时可应用于兽医临床.

关键词: 清肺颗粒 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抗穗颈瘟能力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穗颈瘟 人工接种 抗性频率 联合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龙麦81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麦8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研究室2009年根据亲本互补原则配置杂交组合克02-850/AMAZON//龙麦33, F1~F6代的选择采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并于2015年获得稳定品系,代号为龙15-5233。2016-2017年参加所内产量比较试验及黑龙江各生态区异地鉴定试验,201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名称为龙麦81。于2021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精油是一种芳香类物质,具有抑菌、抗炎、减小应激、改善生产性能与畜产品质量、提高免疫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功效.植物精油是一种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在替代抗生素使用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植物精油的来源、成分、提取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为植物精油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抗氧化功能 抗菌 免疫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