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蒲公英超微粉馒头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开发新型健康馒头,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辅以一定比例的蒲公英超微粉、酵母和水,经过和面、定型、醒发和蒸制等工艺研发出蒲公英超微粉馒头,并以感官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蒲公英超微粉馒头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配方:蒲公英超微粉添加量为2.2%、酵母添加量为1.9%、水添加量为52.0%,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制备的蒲公英超微粉馒头具有均匀一致的淡绿色、挺立饱满、富有弹性、香味浓郁无不良异味、咀嚼时适口不黏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相较于对照小麦粉馒头,蒲公英超微粉馒头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之相接近,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明显优于小麦粉馒头;理化性质分析表明,相较于对照小麦粉馒头,蒲公英超微粉馒头的比容、径高比、质构特征参数(硬度、弹性、黏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和硬化速率与之相接近,而在色差、pH值、黄酮含量和气孔的微观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蒲公英超微粉馒头更偏向略暗的黄绿色调、pH值更小、黄酮含量含量更高、气孔的孔隙度更好.综上,制备的蒲公英超微粉馒头具有较高的产品品质.

关键词: 蒲公英超微粉 馒头 配方 品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大豆品种牡豆12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

大豆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豆1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8年审定的大豆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为解析牡豆12育种过程中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在其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变化和传递规律,本研究追溯牡豆12的祖先亲本,建立系谱树,揭示其遗传基础,并对主要亲本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豆12属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为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黑农41→牡豆12.牡豆12核基因来自21个祖先亲本,其中Clark 63的核遗传贡献率最高(25%),四粒黄和金元应用次数最多(11次).牡豆12的选育过程可归纳为4个阶段,随着遗传基础的拓宽和育种方法的发展,实现了大豆产量和抗性的提升.选用抗性优良的地理远缘种质可作为亲本来改良品种抗性;提高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及在保持一定株高范围的情况下增加主茎节数可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牡豆12 亲本追溯 遗传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氮肥有机替代条件下黑土DOC荧光光谱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无机肥配施是实现土壤培肥、减少无机肥施用的有效措施.为探讨黑土区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氮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及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学氮肥,分析土壤DOC的含量及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M(100% 有机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土壤DO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含量为325.97 mg·kg-1.与CK(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荧光峰各波长均有不同程度蓝移,各处理土壤DOC的荧光指数(FI)分布在1.54~1.59范围内,腐殖化指数(HIX)均小于0.85,表明DOC来源受自生源和陆生源共同作用的影响,土壤腐质化程度均较低.平行因子分析法分析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分别为2个腐殖质类组分(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及1个类蛋白组分(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各施肥处理3个组分荧光强度均高于CK处理,其中M和M2 N2(25% 有机替代化学氮肥)处理下土壤DOC总荧光强度较高,C3组分荧光强度以M2 N2处理最高,土壤DOC中3个有机组分的相对比重以荧光组分C1最高,接近50%,表明该地区土壤中小分子物质占有较大比例,施肥能够提高土壤腐质化程度,有利于土壤DOC固定,合理的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能增加DOC的有效性,提升土壤供肥能力.

关键词: 黑土 有机无机肥配施 可溶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菌肥对软枣猕猴桃品种'魁绿'和'佳绿'生长发育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生物菌肥对软枣猕猴桃植株形态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从而为软枣猕猴桃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软枣猕猴桃品种‘魁绿’和‘佳绿’的1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穴施方法施用生物菌肥,定期测定植株的多项生长指标、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参数。【结果】施用生物菌肥后,‘魁绿’和‘佳绿’植株的多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魁绿’品种的新梢长度、新梢基部直径、叶长、叶宽在试验期间每个生长阶段(以10 d为1个阶段)的平均增长量,与其对照组的相比,分别增加了50%、39.26%、35.46%、78.46%;‘佳绿’品种植株在试验期间每个生长阶段的新梢长度、新梢基部直径、叶长、叶宽的平均增长量,与其对照组的相比,分别增加了9.83%、64.23%、19.95%、75.94%。‘魁绿’与‘佳绿’品种施肥处理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其对照组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而其叶片干物质量均不断下降。从新梢长度增长量、光合特性和叶片功能性状来看,菌肥对‘魁绿’品种植株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更好:‘魁绿’施肥处理组的新梢长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增长量分别为‘佳绿’施肥处理组增长量的147.83%、121.19%、135.27%。从新梢基部直径增长量来看,菌肥对‘佳绿’品种的施用效果更好,其施肥处理组的基部直径增长量为‘魁绿’施肥处理组增长量的143.26%。与‘魁绿’施肥处理组植株的新梢长度增长量相比,‘佳绿’施肥处理组植株的新梢长度增长了47.83%;与‘佳绿’施肥处理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增长量相比,‘魁绿’施肥处理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增长量均更高,而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更显著。从新梢基部直径增长量来看,菌肥对‘佳绿’品种的施用效果亦更佳,其基部直径增长量比‘魁绿’基部直径的增长量增加了43.26%。【结论】施用适量菌肥能够提高软枣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可以增加其有机物的积累量,对植株的生长发育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生物菌肥对不同品种软枣猕猴桃植株的施用效果不同。从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等方面综合来看,生物菌肥对‘魁绿’品种的施用效果相对更好。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生物菌肥 生长指标 叶片功能性状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7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苜蓿种子萌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设置不同温度(4℃、4℃/18℃、18℃/25℃、25℃)处理,比较分析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进而鉴定苜蓿种子萌发期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品种间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和发芽率差异显著,且与萌发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指标鉴定萌发期苜蓿的抗寒性。经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各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依次为:龙牧801>草原3号>公农2号>皇后>敖汉>420>赛迪。

关键词: 苜蓿 种子 萌发期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TUR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和面积耦合关系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农业机组技术参数与作业单元地块条件间无定量匹配关系,依据经验选择不同地块条件所用农业机组存在地块适应性差、农机动力浪费、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在界定农业机组作业季节时间利用率(STUR)概念基础上,建立直观表达收获机组STUR随作业单元地块条件定量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两次曲线拟合,得到大、中、小型3种常用收获机组STUR随作业单元地块面积呈对数函数关系变化,目标STUR条件下3种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与面积呈幂函数定量耦合关系.研究证实较大功率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长度和面积亦较大,当STUR为0.8、作业单元地块长度为1000 m时,雷沃谷神GF40、约翰迪尔C110和凯斯6130三种收获机组适宜作业单元地块面积分别为2.8、2.95和3.2 hm2.研究确定基于目标STUR收获机组选型原则,完善农业机组运用和农业机器选型理论,为农业机械化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农业机组 作业季节时间利用率 作业单元地块 耦合关系 农机选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最佳的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优化清肺颗粒发酵培养基组成,提高组方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建立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玉米面、可溶性淀粉和清肺组方中药)、氮源(蛋白胨、黄豆粉、麸皮、酵母浸膏、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和无机盐(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和氯化钠)成分,HPLC测定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4因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3水平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培养基成分比例,用筛选出的最适培养基成分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物质,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于37℃、130r/min振荡培养22h,再以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响应面分析筛选培养基各组分含量。【结果】清肺颗粒最适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为组方中药粉,无机盐为CaCO3,氮源为黄豆粉以及水;响应面分析优化的各培养基成分含量为:中药粉30%、黄豆粉10%、CaCO30.2%和水59.8%,此时固态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达0.0184mg/g,而未优化前清肺颗粒组方中(R,S)-告依春含量为0.0150mg/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更有利于清肺颗粒组方有效成分的释放。【结论】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易于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

关键词: 清肺颗粒 固态发酵 培养基 (R,S)-告依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及结构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人类农业措施的干扰,氮肥和畜禽粪污大量输入到黑土中,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根际有机碳在调控土壤碳循环和养分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明根际有机碳对不同养分的生态响应,可为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碳固持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采集长期不施肥(CK)、常量氮(N)、二倍量氮(N2)、常量有机肥(M)、二倍量有机肥(M2)、常量有机肥+常量氮(MN)、二倍量有机肥+二倍量氮(M2N2)7个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分析了根际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特征,同时利用固态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N、M2、MN和M2N2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水平,且以MN和M2N2处理的根际效应最显著,分别比非根际增加了18.3%和26.7%.分析核磁共振光谱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具有较高的烷氧基碳比例和较低芳香碳比例,表明根际效应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结构比例.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大部分施肥处理提升了黑土根际有机碳含量,其中以氮肥马粪配施和二倍量马粪(M2N2)处理提升幅度最高.由核磁共振图谱可知,M2和M2N2处理均增加根际土壤难降解成分烷基碳比例、芳香基碳比例、烷基碳与烷氧基碳比值、芳香碳与总碳比值,而MN处理仅增加烷基碳比例、烷氧基碳比例以及烷基碳与烷氧基碳比值.二倍量氮肥(N2)处理降低烷基碳比例、芳香碳比例和烷氧基碳比例,根际土壤难降解成分降低,不利于土壤固碳,同时证明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半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地分析不同有机碳结构组分变化,深刻认识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

关键词: 有机碳 有机肥 核磁共振 大豆根际 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清肺颗粒中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分别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考察清肺颗粒在光照、高温及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度是影响改良清肺颗粒的主要因素,高湿度环境导致改良清肺颗粒颜色加深,放置10 d后水分提高19.37%(P<0.01),粒度降低9.3%(P<0.05),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降低3%(P<0.05).在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中,改良清肺颗粒的性状、水分含量、粒度、溶化性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改良清肺颗粒稳定性良好,于室温保存12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兽药典》稳定性规定.

关键词: 改良清肺颗粒 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对猴头菇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猴头菇"黑威9910"为试材,以汉麻秸秆和阔叶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汉麻秸秆作为新型栽培基质替代木屑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可以促进猴头菇菌丝生长,缩短出菇时间和成熟时间;当基质中汉麻秸秆添加量达到40%时,猴头菇子实体大小适中、菌肉紧实、畸形率低,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当完全添加汉麻秸秆替代木屑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子实体无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成分检出.

关键词: 汉麻秸秆 猴头菇 产量 营养品质 四氢大麻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