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线粒体DN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技术的牛亲子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确定争议小牛的生物学母亲,利用mtDNA(mitochondrial DN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hort tandem repeats)技术对送测牛样本进行亲子鉴定.[方法]以送测牛外周血液样本为研究材料,利用PCR扩增、胶回收测序、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扩增、STR微卫星标记分型等方法对送测样品雌雄个体检测、母系来源检测.[结果]①牛B mtDNA D-loop区的47个位点与牛C突变方式完全一致,证明来源于同一母系个体.②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检测,牛C可见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条带.证明牛A、牛B为雌性个体,牛C为雄性个体,与送检样品标注相符.③牛B与牛C的13个STR位点基因型全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牛A与牛C的13个STR位点基因型中有7个位点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根据mtDNA D-loop基因分型结果,确定牛B与牛C具有母系血缘关系;根据DNA遗传标记分型结果确定牛B是牛C的生物学母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砂梨品种在湖北的种植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翠玉、圆黄、黄金、秋月和爱宕等8个砂梨品种为试材,对不同梨品种物候期、产量、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抗逆性及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与测试分析,并对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砂梨品种的花期集中在3月中下旬。翠玉、苏翠1号7月上旬果实成熟,翠冠、鄂梨2号7月中旬成熟,圆黄、黄金8月中旬成熟,秋月8月底到9月上旬成熟,爱宕9月下旬成熟。不同梨品种单株产量26.44~43.73 kg,折合每667 m~2产量2 194.52~3 629.59 kg,高产的品种有爱宕、翠冠、圆黄,丰产稳产的有秋月、黄金、翠玉、鄂梨2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3%~13.07%,其中圆黄、秋月、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黄金、爱宕含量较高;总糖含量最高的是圆黄和秋月,其次是翠冠、苏翠1号、黄金和爱宕,而翠玉的总糖含量较低。翠冠、翠玉的总酸含量均较低。果实中主要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果糖、葡萄糖、山梨醇和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均值为79.59 mg/g,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月>圆黄>爱宕>黄金>鄂梨2号>翠冠>苏翠1号>翠玉。果实中有机酸含量范围为2 478.08~4 821.65 mg/kg,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金>鄂梨2号>爱宕>圆黄>翠冠>秋月>苏翠1号>翠玉。翠冠、鄂梨2号、苏翠1号、翠玉在湖北省栽植表现早熟、品质好、效益好,可以作为早熟梨更新换代的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提高优质早熟梨良种覆盖率。适当发展中晚熟梨品种,延长梨鲜果供应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照对鳝鱼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鳝鱼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鲜活鳝鱼剖杀、切段处理后进行辐照灭菌,设置2、4、6、8 k Gy 4个剂量组,以未辐照组作为对照组,真空包装后在4℃冰箱中进行储藏。定期取样测定其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脂肪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LPO)来研究~(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鳝鱼冷藏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研究未辐照、8 k Gy辐照鳝鱼的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结果 第8 d时未辐照组鳝鱼片TVB-N值为20.92 mg/100 g,菌落总数超过1.0×10~6 CFU/g,超过可食用标准限值,但辐照导致鳝鱼脂肪氧化产物增加,第6 d时未辐照组的LPO和MDA含量分别为8.64μmol/g prot和7.64 nmol/mg prot,而辐照各组均高于未辐照组。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在鳝鱼中一共检测出6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胺类6种、醛类15种、烃类25种、酸类5种、酮类5种、酯类2种、醇类1种,其他化合物3种。结论 辐照能够有效延长鳝鱼冷藏货架期,结合TVB-N和菌落总数指标,辐照组鳝鱼的冷藏货架期最长可至15 d,但辐照也有促使脂肪氧化、产生影响风味的挥发性物质等副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牛DKK3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构建及与miR-25的靶向验证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旨在鉴定miR-25与肉牛DKK3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为开展miR-25调控肉牛肌内脂肪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5的潜在靶基因及结合位点,然后PCR扩增包含miR-25结合位点的肉牛DKK3基因3’非编码区(3’UTR)片段,构建DKK33’UTR野生型、突变型及删除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分别与miR-25 mimics和mimics NC共转染牛肾细胞(MDBK),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此外,miR-25 mimics、mimics NC、miR-25 inhibitor、inhibitor NC分别转染MDBK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KK3表达量。结果表明:TargetScan软件预测到miR-25具有包括DKK3在内的共944个潜在靶基因,且与DKK3结合的靶位点位于DKK3基因3’UTR的25~32 bp处;构建的3种质粒经双酶切后释放出大小约321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表明质粒构建成功;miR-25mimics可显著降低DKK3野生型质粒的双荧光素酶活性;过表达miR-25显著抑制DKK3表达,而抑制miR-25后DKK3的表达量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miR-25可靶向肉牛DKK3 3’UTR,并抑制其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菌3-10发酵液及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链霉菌3-10的代谢产物,本研究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链霉菌3-10发酵液中的抗真菌物质并得到发酵液的提取物.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温度、紫外线辐射、酸碱度和贮存条件对3-10抗真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最佳提取溶剂,链霉菌3-10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提取后余液几乎无抑真菌活性.该提取物对80℃以上的高温比较敏感,紫外线照射1 min后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照射5 min后抗真菌活性丧失.在酸性条件下(pH=2~6)提取物抗真菌活性较高,碱性条件(pH=8~13)会破坏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提取物经冷冻干燥后制备的干粉在低温(4℃)和室温(20℃~28℃)条件下贮存100 d仍能保持较强生物活性.链霉菌3-10发酵液和提取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条件的研究可为后续开发利用链霉菌3-10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链霉菌3-10;提取物;稳定性;贮存条件;抗真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梳理行为
《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梳理行为规律,为挖掘防控柑橘大实蝇的新靶标,制订有效的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录像技术和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梳理行为检测与统计系统,对柑橘大实蝇成虫梳理行为的特征图谱、单次平均耗时和频次占比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的梳理行为类型可以分别分为9和8种,雌雄成虫均有前足、后足、复眼、触角、口器、腹部、翅和中足的梳理,雌成虫还有产卵器梳理行为。柑橘大实蝇成虫可以从非梳理行为随意转入所有类型的梳理行为,或者从任一类型梳理行为转入非梳理行为。在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各类型梳理行为之间的频次占比和单次平均耗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雌雄成虫梳理前足的频次占比(♀:33.70%±2.53%;♂:33.89%±2.43%)和梳理翅的单次平均耗时(♀:15.58±2.55 s;♂:24.76±4.12 s)均为最高。【结论】柑橘大实蝇成虫各类型梳理行为的时间序列并不固定,但这些梳理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 梳理行为模型 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 行为特征图谱 行为频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与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份生育期一致、果皮柔嫩度存在梯度差异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探讨果皮柔嫩度和果皮主要成分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湖北武汉和海南陵水2种不同环境下,果皮柔嫩度好、中、差的3份自交系PE10、T105、S33205在授粉后第12~24天内,果皮柔嫩度值(打孔读数)均呈由小到大的曲线变化,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均为S33205>T105>PE10;环境条件影响果皮柔嫩度变化速率。在2种环境下的测定时间段内,3份自交系果皮半纤维素含量均逐渐增大,木质素含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而纤维素含量始终在24%上下波动,果胶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主要成分含量均值始终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无论是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还是在最适采收期,果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果皮柔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果皮柔嫩度的化学成分因子。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果皮柔嫩度 成分含量 动态变化 相互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陈化前后大米的淀粉结构及理化性质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比分析陈化前后6个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体积平均粒径(D[4,3])、结晶度及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热焓(ΔH)分别介于17.24%~22.69%、5.74~7.09μm、16.45%~18.19%、64.77~73.03℃、71.73~81.13℃、77.17~87.40℃、12.62~18.44 J/g之间,陈化后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p<0.05)上升,结晶度显著下降,陈化对淀粉晶型及短程有序性无明显影响;陈化对回生前后大米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大米淀粉经回生处理后,To、Tp、Tc及ΔH明显下降;随着温度升高,大米淀粉溶解度与膨胀度明显上升,陈化降低了大米淀粉膨胀度、溶解度和透光率.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其To、To'(回生淀粉To)正相关;大米淀粉的D[4,3]与其To、To'、透光率正相关;大米淀粉结晶度与其To、ΔH、ΔH'(回生淀粉 ΔH)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稻米资源合理利用、陈米资源高效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米陈化 淀粉 粒径 X-衍射 红外光谱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