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耐荫性春大豆品系筛选及耐荫指标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黄淮海地区遮荫胁迫对春大豆的影响,筛选春大豆耐荫鉴定指标和数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大豆的10个指标的耐荫系数衡量单项指标的耐荫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逐步回归法计算综合耐荫性评价值衡量25个大豆品系(种)的综合耐荫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系(种)对遮荫胁迫的响应不同;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和平均节间长度在荫蔽条件下会不同程度的增加,变异程度增大,而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粒茎比、单株粒重和每荚粒数显著降低;综合耐荫评价值(D)的聚类分析将25个试验大豆品系(种)按照耐荫性的强弱划分为强耐荫型、较耐荫型、中度耐荫型、不耐荫型和极不耐荫型5类;建立黄淮海地区春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149+0.202X01-0.054X04+0.233X05+0.233X07(R2=0.963),预测精度达82%.综上,筛选出株高、底荚高度、单株粒数和平均节间长度4个指标作为黄淮海耐荫春大豆鉴定指标,鉴定到6份强耐荫大豆材料.

关键词: 大豆 遮荫胁迫 耐荫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氢卟吩铁对葡萄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卟吩铁是一种新型的、源于蚕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安全、绿色无污染,已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部分园艺作物上表现出广谱的增强作物抗逆性和增产效果.本研究评估不同质量浓度的二氢卟吩铁溶液对冷藏和新鲜的白罗莎里奥葡萄保鲜效果,以烂果率、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水处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在烂果程度方面,冷藏葡萄,0.04 μg/ml和 0.02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的烂果率低于其他处理,分别为 53.5%和 48.4%;新鲜葡萄,0.04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的烂果率最低,仅为 18%.在硬度方面,冷藏葡萄在 0.10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后,硬度值为 1.07 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鲜葡萄,除0.40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的硬度值较低外(为0.75 N),其他处理与2 个对照差异不大.在可滴定酸含量方面,冷藏葡萄,所有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其中 0.10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为 0.18%;新鲜葡萄,1-MCP处理后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为 0.24%.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冷藏葡萄,0.04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后含量最高,为 19.3%;新鲜葡萄,0.10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后含量最高,达到 21.3%,且所有处理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综上,使用二氢卟吩铁溶液处理葡萄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尤以质量浓度为 0.04 μg/ml二氢卟吩铁溶液的保鲜效果最好,可以延长葡萄在室温密闭条件下的保存时间,为葡萄保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葡萄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烯菌酯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氰烯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国内外尚无类似产品,其残留免疫检测方法亦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半抗原,制备了该农药的鼠源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纳米金标记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鉴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G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c-ELISA)结果表明:在38.72~438.08 ng/mL线性范围内,该单克隆抗体对氰烯菌酯的检测灵敏度即20%抑制浓度(IC20)为38.72 ng/mL,50%抑制浓度(IC50)为108.42 ng/mL,与结构类似物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醚菌酰胺和啶氧菌酯的交叉反应率(CR)<0.01%,表明该抗体对氰烯菌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裸眼观察检出限为50 ng/mL,15 min内可完成检测,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无交叉反应。以添加氰烯菌酯的面粉样本进行方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测试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研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可实现样品中氰烯菌酯残留的快速定性以及半定量分析。

关键词: 氰烯菌酯 胶体金免疫层析 单克隆抗体 纳米金标记 特异性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风幕式施药装置设计与试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目前温室植保作业多采用背负式摆动作业方式,喷施过量与不足并存,不均匀现象严重,针对此问题研制了一种适应于温室环境的风幕式施药装置,实现气、雾场均匀分布.[方法]以风幕系统各出风口风速相等为设计目标,利用"静压复得"原理,完成了渐缩式导流管的设计,其最大截面直径为 120 mm,最小截面直径为 57.5 mm,出风口直径为 35 mm,间距为 0.2 m,数量为 7 个.通过气流场分布试验分析出口风速对气流场气流特性的影响,雾场试验检验喷雾均匀性.[结果]风幕式施药装置在 800~1300 m3·h-1出风量的出口风速变异系数小于 11%;有效作业区中心位置与出口风速间呈现线性关系,在 20~32 m·s-1出口风速的有效作业区的高度为 0.224~0.368 m;有效作业区内雾量水平空间分布变异系数小于 12%,与传统背负式摆动作业方式相比,雾滴覆盖率平均提高 48.71%,层内雾滴分布变异系数平均减小 39.42%,各层间变异系数小于 13%.[结论]该风幕式施药装置气、雾场均匀性较好,为温室气流辅助施药装置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温室施药装置 风幕 均匀出风 雾量分布 雾滴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低温白化突变体lta1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全球低温极端气候频发,对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低温严重限制了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因此,鉴定克隆水稻低温发育相关基因,阐明其分子机理,可为水稻低温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从水稻日本晴化学诱变突变体库筛选鉴定到1个低温叶片白化的突变体lta1(Low temperature albinism1).相比野生型,在20℃生长条件下,突变体lta1叶片白化,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结构发育异常;在30℃生长条件下,突变体lta1与野生型生长无显著差异.通过图位克隆将突变基因lta1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短臂InDel标记LTA1-3与LTA1-7之间,物理距离为132 kb.基于水稻基因表达数据库,在132kb区间内有17个候选基因,其中有6个候选基因翻译的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多数叶绿体编码基因的表达在突变体中受到显著抑制,而多数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LTA1基因与揭示水稻低温下叶绿体发育的机理提供可能.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叶绿体发育 LTA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分类分级、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面粉最终加工用途的重要指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硬度的选育效率。为了发掘和开发更多与小麦籽粒硬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硬质小麦扬麦158与软质小麦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了群体遗传连锁图,结合4年群体籽粒硬度的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QTL进行了分子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覆盖2784.9 cM,含有3830个非共分离的SNP标记;除PIN基因外,共定位到12个可重复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1B、1D、2A(2个)、3A、4D、5A、5D、6B、6D和7A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3.2%~15.2%籽粒硬度变异;11个QTL来自软质小麦西风,1个QTL由硬质小麦扬麦158贡献;7个QTL表现稳定,可在4年试验中重复,其中5个QTL未见报道,为新发现QTL,特别是5D染色体新发现的QTL最高可解释15.2%表型变异。与这些稳定QTL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将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麦区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重组自交系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森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昆虫多样性以南京紫金山南麓为例

生物多样性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影响城市森林昆虫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扫网法与马氏网法,于2020年7月下旬至2021年7月上旬对江苏南京紫金山南麓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沼泽地、针阔混交绿道、人工阔叶绿道和人工针叶林6类生境开展昆虫多样性调查.累计采集昆虫9目78科145种59,648头,其中鳞翅目、半翅目、膜翅目与双翅目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相对较高.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阔叶混交林昆虫多样性最高,人工针叶林最低.仅针阔混交沼泽地与阔叶混交林的昆虫群落中等相似,其他生境昆虫群落均互相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冗余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各主要昆虫类群α-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影响紫金山南麓昆虫多样性的环境因素主要为人为干扰程度、人流量、气温、日照时长、降水和海拔,其中植被人为干扰程度影响最为显著,干扰程度越强,昆虫多样性越低.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植被结构是保护城市森林昆虫多样性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昆虫多样性 影响因素 人为干扰 紫金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丰县井心村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说明井心村位于江西吉安永丰县七都乡西南部,因四周环山、地形狭窄,状如井心而得名。规划区域总面积35 hm~2,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茶产业为特色、森林苗木为依托。项目重点围绕休闲景观、民宿体验、森林康养、科普研学等功能,将农耕文化与儿时记忆有机融合,历史光影与现代生活并存不悖,使留住乡愁与焕发生机齐头并进。通过采用“追本溯源+科技赋能”的设计理念,一方面保留原有村落和建筑的机理特征,将茶饮文化与建筑结构进行巧妙连接,通过木材、钢筋和特质混凝土营造胖茶篓瞭望塔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另一方面突出技术集成应用与科技赋能,在茶田中应用“数字链”技术,构建摩尔纹动态记忆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脯恒温与分阶烘干过程中水分迁移特性与品质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干燥过程对草莓脯水分迁移及品质的影响,对渗透脱水后的草莓脯采用恒温(60℃-12 h,干至6 h翻面)与分阶(65℃-2 h,60℃-2 h,55℃-2 h;翻面;65℃-2 h,60℃-2 h,55℃-2 h)2种方式烘干.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asonance,LF-NMR)研究草莓脯中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并对 2种干燥方式得到的草莓脯理化(质构、VC、总酚)和感官品质(风味、组织形态、口感、色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延长,草莓脯干基含水量逐渐降低,但分阶干燥的速率高于恒温干燥.LF-NMR的T2 反演图谱及峰面积的变化显示渗透脱水后的草莓中自由水为水分主要形态,还有少量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2种干燥方式下草莓脯的T2 值均随干燥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水分流动性降低,但至干燥结束时,恒温干燥和分阶干燥的总弛豫峰面积分别下降至初始水平的 31.3%和 26.4%,分阶干燥较恒温干燥具有更高的干燥效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asonance imaging,MRI)显示在干燥过程中,草莓中水分最初向破损的果蒂端富集并散失,中期则以经果皮失水为主,最后水分主要残留在髓部.从成像结果看,2种干燥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恒温干燥的草莓脯在干燥 6 h时存在明显的均湿现象,即水分在果脯内重新均匀分布,而在分阶干燥中未出现此过程.另外,分阶干燥后的草莓脯VC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恒温干燥(P<0.05),为恒温干燥的 1.89倍和 1.14倍,而粘力、硬度、咀嚼性则显著低于恒温干燥(P<0.05);分阶干燥的草莓脯质地、外观、口感以及整体评分均显著高于恒温干燥(P<0.05),为恒温干燥的 31.3%、41.3%、40.2%.总体而言,分阶干燥的干燥效率更高,并且获得的草莓脯品质更优.

关键词: 干燥过程 草莓脯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迁移 品质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胞杆菌YL2021高产嗜铁素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L2021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其基因组中含有完整的儿茶酚型嗜铁素合成基因簇,在缺铁条件下能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嗜铁素.为了提高贝莱斯芽胞杆菌YL2021嗜铁素的产量,采用摇瓶培养发酵,通过Plackett-Burman(PB)试验、中心组合试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和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优化菌株YL2021 高产嗜铁素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YL2021 高产嗜铁素的最优培养基配方:葡萄糖 19.43 g/L、NH4Cl 1.93 g/L、KH2PO4 9.02 g/L、谷氨酸钠 6.00 g/L、MgSO4 1.75 g/L和CaCl2 0.08 g/L;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 30℃、初始pH值 7.0、接种量 5%、培养时间 36.5 h、转速 200 r/min和装液量 75 mL(250 mL三角瓶中).菌株YL2021在优化条件下嗜铁素产量达到 734.86 μmol/L,较优化前提高了 10.34倍,优化效果明显.本文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适用于 YL2021 高产嗜铁素的摇瓶发酵体系,为嗜铁素的生防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嗜铁素 发酵优化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