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连作年限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连作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栝楼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以连作2年和连作4年的栝楼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以及土壤细菌16S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与连作2年的栝楼根际土壤样本相比,连作4年的栝楼根际土壤样本中有机碳含量下降;与对照土壤样本和连作2年的栝楼根际土壤样本相比,连作4年的栝楼根际土壤样本阳离子交换量(CEC)下降,说明土壤保肥能力已下降.细菌群落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栝楼连作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样本相比,栝楼连作根际土壤中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菌门相对丰度下降.与对照土壤样本相比,连作2年和连作4年的栝楼根际土壤样本中真菌群落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一些有害真菌属如Stagonosporopsis、Rhizoctonia和Colletotrichum的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含量、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是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H值、阳离子交换量是CK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栝楼 连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功率脉冲微波协同花色苷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在蛋糕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利用高功率脉冲微波(high power pulse microwave,HPPM)处理蓝莓花色苷(blackberry anthocyanins,BANs)-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物,得到iHPPM-SPI-BANs复合物,通过分析该复合物的理化特性等,研究HPPM处理对SPI功能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此外,将HPPM-SPI-BANs应用于蛋糕制作,替代部分蛋清蛋白,进一步研究HPPM-SPI-BANs对蛋糕烘焙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PPM协同作用下,HPPM-SPI-BANs的溶解性显著增加了1.11倍,起泡和乳化特性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能力相比SPI和未经HPPM处理的SPI-BANs复合物也均有显著提升;HPPM-SPI-BANs的添加能有效抑制蛋糕焙烤过程中水分散失,改善蛋糕的硬度与咀嚼性,使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提高3.56倍和2.79倍,将蛋糕老化速率常数k降低至0.12,对提升戚风蛋糕的货架期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功率脉冲微波 花色苷 功能特性 抗氧化能力 蛋糕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如东草甸土水稻穗肥减氮运筹技术研究
《核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江苏如东草甸土水稻穗肥减氮运筹效应,以当地农户传统施肥模式(A)为对照,在穗肥减氮10%的情况下,设置B(2∶1)、C(1.5∶1.5)、D(2.5∶0.5)、E(3∶0)、F(0∶3)5个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水平,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产量效益、群体质量和稻米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穗肥减氮10%后,不同施肥比例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产量与之相反(除F减产6.67%),其中C增幅最大(2.47%),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与千粒重的提高,其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增幅分别为2.48%、17.31%和3.38%.成熟期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65.抽穗期上3叶(总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均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呈相反趋势(除F处理),其中C成熟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衰减率最低.适当提高保花肥比例有助于上3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且处理C、F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倒2、3叶增加趋势比倒1叶明显.穗肥减氮10%后,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改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亦呈增加趋势,其中C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相对较好,直链淀粉含量最低,胶稠度较长,蛋白质含量适中.与对照相比,C氨基酸总量增幅最大(8.05%),主要提高了蛋氨酸、缬氨酸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幅>5%)和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组氨酸5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幅>10%).综合考虑,草甸土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适宜的氮素穗肥运筹方式为纯氮99 kg·hm-2情况下分促花肥(倒4叶期)和保花肥(倒2叶期)两次等量施用,切忌在倒2叶期保花肥作穗肥一次施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如东草甸土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规范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氧化还原法水稻秸秆基抑菌薄片的制备及表征
《化工新型材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以南粳46水稻秸秆为原料,用氧化还原的处理方法,通过光学表征、红外光谱、微观形貌及元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浓度硝酸银溶液对纳米银颗粒生成的影响,用热重分析法和抑菌环法测试了薄片的主要性能,探索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在水稻秸秆纤维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法在水稻秸秆纤维上较好地负载上纳米银颗粒,具备一定的抑菌效果,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对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和分布影响明显,硝酸银浓度为40mmol/L时纳米银颗粒负载和抑菌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嘌呤核苷乳酸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探索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利用乳酸菌降解嘌呤类物质是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新方法。【目的】筛选高效降解嘌呤核苷的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HPLC法评价乳酸菌对肌苷、鸟苷的降解效果。通过药敏性试验、体外耐受性试验及细胞黏附试验研究目标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R2-6,对肌苷和鸟苷的降解率分别为99.26%和98.85%。该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等5种常见抗生素不具备耐药性,在pH 2.0环境下处理4 h后菌株的存活率为76.51%,在饱腹状态下的人工肠液模拟消化4 h后活菌数仍能达到6.85 lg(CFU/mL),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为(52.29±15.14) CFU/cell。【结论】发酵乳杆菌SR2-6能够高效降解肌苷和鸟苷且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潜在优势菌株,可作为优势菌种资源应用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的甘薯芽变株系类胡萝卜素基因代谢差异分析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浙薯81及其芽变系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浙薯81及其芽变系的薯皮(红色变黄色)和脉基(紫色变绿色)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薯皮和脉基分别筛选出24个和1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4个DEGs同时存在于薯皮和脉基中。类胡萝卜合成代谢上游途径中,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薯皮中的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DPS (g29773、g38646)、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 (g11630)和ζ-胡萝卜素异构酶基因Z-ISO (g42608)均显著上调, GGDPS (g29773)仅在突变系中有表达;脉基部在类胡萝卜素上游代谢途径中没有筛选到DEGs。番茄红素环化分支点后,在薯皮中检测到2个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HYB (g33351、g953),与浙薯81相比,芽变系中g33351下调表达, g953则上调表达。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到一个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ZEP,薯皮中的ZEP (g41700)显著下调,脉基部的ZEP (g1103)显著上调。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中突变体薯皮中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CD8 (g21348)下调表达; 2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加氧酶基因NCED (g30636、g43412)在突变系的薯皮和脉基中均下调表达;此外在薯皮和脉基分别检测出5个黄氧素脱氢酶基因ABA2,薯皮中有4个上调表达,而脉基中的则全部下调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验证了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对甘薯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机制及解析甘薯薯皮和脉基不同颜色突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E2蛋白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以BVDV-1重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BVDV-1 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经过一系列的条件筛选与优化,建立阻断ELISA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与中和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进行测定.经优化后的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0.25 mg/L;酶标单抗稀释度为1∶2 000,37℃孵育1 h;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8,37℃孵育1.5 h;37℃避光显色10 min.使用该方法对87份BVDV阴性牛血清进行检测,确定当待检血清的阻断率≤ 21.13%时,该血清为阴性;阻断率≥ 26.86%时,该血清为阳性.该方法检测BVDV-2、边界病病毒、猪瘟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口蹄疫病毒、布鲁菌、副结核及牛支原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最低可检出中和效价为8的阳性血清.用该方法检测105份临床血清样品,与血清中和试验总符合率为93.33%,且阻断率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为BVDV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效果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2蛋白 阻断ELISA 单克隆抗体 中和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类型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 共3 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 7 d、14 d、21 d、28 d收获 6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 为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南粳2728 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较南粳 9108 显著提高.稻米品质指标也以南粳 3908 最优.随着收获期的延迟,3 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外观值、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垩白度、垩白粒率、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收获期延迟总体使稻米品质变劣,但是收获期延迟 7d对南粳3908 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水稻应适期收获,提前和延迟收获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蒡多酚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生物活性评价及组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6种低共熔溶剂对牛蒡多酚的提取效果,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牛蒡多酚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分析其总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和对体外胆酸盐结合力,初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并分析其组成。结果显示,DES 5(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为1:4)对牛蒡多酚的提取效果最优,料液比55:1 mg/mL,含水率为40%,提取温度49℃、时间41 min是其最佳提取工艺,在此条件下牛蒡多酚的得率为1.19%±0.11%。生物活性分析表明,牛蒡多酚的总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IC50分别为0.93mg/mL和7.03μg/mL,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效果,但弱于VC;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IC50为0.13 mg/mL,高于阿卡波糖,表明其降血糖能力较强;另外,样品质量浓度为1.5 mg/mL时,其胆酸盐结合率为33.23%,提示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能力。HPLC分析表明,牛蒡多酚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试验结果为牛蒡多酚的绿色制备和作为抗氧化和降血糖、血脂的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食中新兴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污染谷物粮食等农产品产生有毒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威胁食用和饲用产品的质量安全.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国内外针对这些主要污染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近年来,随着真菌毒素研究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更新,一些新型真菌毒素不断被发现.新兴毒素(Emerging toxins)是目前尚未被列入常规风险筛查和监管、也尚无相关限量标准的真菌毒素种类.目前检出频次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新兴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产毒真菌产生.这些新兴真菌毒素通常与主要毒素复合污染,文章将依据现有的风险调查报告与数据,综述粮食中常见新兴镰刀菌和链格孢毒素的污染现状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真菌毒素的全面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