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根际土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泰州高砂土和江苏常州黄泥土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袋法,基于温室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单独还田(S)、秸秆与常规氮肥配施(SN)、秸秆与高量氮肥配施(SHN)3种施肥模式对水稻成熟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脱氢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区土壤相比,两种类型稻田根际区土壤脱氢酶、脲酶、羟胺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4%~48.7%、13.4%~70.9%、12.4%~23.0%,仅江苏常州S处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效应不显著;同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江苏泰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34.2%~44.7%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49.6%~87.1%,以及江苏常州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243.8%~270.5%。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秸秆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区土壤中脱氢酶活性14.2%~62.7%,脲酶活性8.2%~54.4%,以及羟胺还原酶活性3.8%~18.0%(江苏常州非根际土脲酶和江苏泰州SN处理羟胺还原酶除外);与以上3种酶不同,根际区土壤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氮肥施用的响应与非根际区显著不同。基于主成分分析(PCoA)显示,土壤类型、根际效应、氮肥施用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且氮肥施用显著改变了非根际/根际土壤酶活性;方差分解分析(VPA)表明,3种因素共解释土壤酶活性变异量的63.5%,其中根际效应与氮肥施用影响效应较大,其贡献率达32.8%和20.8%。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氮肥施用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入渗及氮磷迁移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猪场沼液在砂壤土贮存池中入渗率及其影响因子、氮磷迁移特征,采用间歇供水方式,设置沼液(BS)、井水(W)、1/3沼液+2/3井水(1/3BS)共3个处理,开展3个贮存周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呈现BS<1/3BS<W处理的规律,且沼液入渗率随间歇供水次数增加而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沼液的水质特性及间歇供水方式有关。砂壤土贮存沼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趋势。在1.2 m贮存深度条件下,沼液氮磷垂直迁移深度达10~20 cm;而沼液氮磷水平迁移相对较弱,其中氮水平迁移深度达5~10 cm,磷主要附着于贮存池侧面的表层土壤。与井水相比,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会显著降低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且沼液中氮磷损失均以垂直迁移为主。

关键词: 沼液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主栽品种营养和功能品质研究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主栽品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的组成与差异,以台湾292、新3号和苏新6号为研究对象,对营养组成(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组成、糖组分)和功能成分相关指标(总酚、总黄酮、6种异黄酮组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鲜食大豆的氨基酸主要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苏新6号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7.38 g·(100 g)-1;糖组分中,蔗糖(47.93~63.45 mg·g-1)是鲜食大豆的主要糖组分;鲜食大豆主要以糖苷型异黄酮形式(64.17~95.67μg·g-1)存在,而苷元型异黄酮为23.6~33.88μg·g-1。不同品种间营养及功能品质都有显著性差异,台湾292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高,甜味较好,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苏新6号具有高蛋白质和高氨基酸含量,且有较高的苷元型异黄酮含量。综上所述,营养成分上,苏新6号更符合消费者对鲜食大豆营养品质的要求,功能特性上,台湾292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江苏省 鲜食大豆 主栽品种 营养组成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对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共代谢降解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中筛选获得1株编号为W34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进行鉴定,并研究W34对6种PAEs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共代谢基质对W34降解代谢PAEs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菌W3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能以6种PAEs为碳源生长,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6种PAEs。其中,该菌对DBP和BBP的降解能力较强,20 mg/L质量浓度下DBP和BBP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0.33 d。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W34对DMP、DEP、DEHP和DnOP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质量浓度和接菌量对这4种PAEs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菌的吐温-80最佳添加量为0.025%,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0 mmol/L),最佳接种菌液OD600为0.3。此外,发现菌株W34含有质粒,但其质粒上不含PAEs降解基因,该菌的PAEs降解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上。菌株W34的粗酶液对6种PAEs均有催化降解活性,蔗糖可显著提高菌株W34胞内酶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内生菌 邻苯二甲酸酯 共代谢 降解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根系和产量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特性,以4个耐盐水稻品种和2个盐敏感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盐浓度处理(0.0、1.0、2.0和2.5g/kg)。结果表明,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耐盐水稻品种能够耐受更高浓度的盐胁迫(2.5g/kg),且减产幅度较小。耐盐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得益于其较高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且总颖花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与盐敏感水稻品种相比,在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耐盐水稻品种在盐胁迫下具有更大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更高的根系氧化力,更有优势的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较低的过氧化氢含量,较高的脱落酸含量以及更强的固定Na+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分蘖中期、穗分化期和抽穗后15d根系生理性状和形态性状差异会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率,进而影响产量,且根干重与根长对总颖花量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这也证实了较发达的根系是水稻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生理基础。耐盐水稻良好的根系生理和形态性状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该研究结果对水稻耐盐生理机制研究与水稻耐盐育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产量 根系生理性状 根系形态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疏水表面高效制备方法及其在养殖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表面工程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规模养殖业中养殖舍内灰尘、皮屑、粪污沾染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环境清洁与动物健康。金属超疏水表面由于具有的特殊性质,有望成为改善养殖环境的重要手段。以鸭羽表面结构为仿生原型,以不锈钢为基底材料,利用激光加工方法制备仿生结构,同时利用低温硅油-热处理方法改变表面化学。最后通过超景深显微镜、SEM、XPS、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表面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表面结构与化学的双重影响,制备后的表面获得较好的超疏水性(接触角156.8°,滚动角2.7°),表面的自清洁性获得大幅提升,同时表面粪污粘附情况得到明显优化。通过激光-硅油热处理工艺,加工效率与经济性相比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得到显著提升,且制备过程清洁环保,可为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在养殖工程中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 养殖工程 表面工程 激光加工 超疏水性 自清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籼稻不育系盐169S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169S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03S与优质早籼中间材料325B/特籼占25杂交选育而成.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米质优,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与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育成的盐两优丝苗1号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不育系 盐169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稻降解毒死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受毒死蜱污染的禾本科植物水稻Oryza sativa L.中分离出一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内生细菌ST6,经16S rRNA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后得到标记菌株ST6-gfp,该菌株能成功定殖到水稻植株中,通过平板回收试验得出ST6-gfp在水稻根部数量为7.0~7.2 log CFU/g,在茎叶中数量为4.9~5.1 log CFU/g。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了该内生细菌定殖水稻后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并初步解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生菌的定殖可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并促进植株生长,与未接菌植株相比,接菌植株中的毒死蜱含量降低了58.3%,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8.9%、69.5%和41.5%。在毒死蜱胁迫下,ST6-gfp定殖增强了水稻氧化还原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1、1.3、1.2、1.8、1.22和1.7倍;细胞色素P450 (CY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解毒酶活性上调了1.5~1.7倍;此外,接菌水稻丙二醛(MDA)的含量与未接菌的水稻相比降低了46.9%。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良好地定殖在水稻体内,并可通过提高水稻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水稻中毒死蜱的降解,进而减轻毒死蜱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损伤,提高对毒死蜱的耐受性。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嗜水气单胞菌 植物-内生菌相互作用 毒死蜱 生物降解 抗氧化酶系 水稻解毒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葡萄糖添加对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血酮(血液中酮体)浓度、产羔情况及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评估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葡萄糖(RPG)缓解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的效果.试验期共57 d,从产前30d到产后20 d,预饲期7d.选取80 只妊娠期(120~130 d)湖羊,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RPC组每只每天添加3 g RPC,RPG组添加15 g RPG,RPC+RPG组添加 3gRPC和 15 g RPG.结果表明,1)RPG组母羊在产羔当天血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RPC+RPG组羔羊初生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RPC和RPG的添加没有改变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母羊粪便的优势菌种类,但影响了核心菌群的相对丰度,各试验组厚壁菌门和瘤胃球菌科UCG-010 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PC+RPG 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G 组毛螺菌科AC2044 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围产期母羊饲粮中添加RPC和RPG均有助于提高羔羊初生质量,提高母羊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利用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纤维分解菌群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RPG的添加还使得肠道抗炎有益菌毛螺菌科属相对丰度得到提高,同时有效降低血酮浓度.综合考虑,RPG单独添加效果最佳,RPC的适宜添加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过瘤胃胆碱 过瘤胃葡萄糖 能量负平衡 粪便微生物 湖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锰对微好氧堆肥腐熟、温室气体及臭气排放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锰矿物添加对微好氧堆肥过程腐熟、温室气体和臭气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以由厨余垃圾、水稻秸秆、羊粪和尾菜组成的多元混合物料堆肥为研究对象,共设 3个处理,采用间歇通风方式,将通风速率为 0.14 L/(kg·min)设置为好氧堆肥对照(CK),速率为 0.06 L/(kg·min)为微好氧处理(T1),添加二氧化锰(MnO2)的微好氧处理为T2.结果表明:多元废弃物好氧或微好氧堆肥在堆制 70d后均能腐熟,但T2处理腐熟度显著高于T1.微好氧处理T1、T2减少了 26.47%~30.29%的NH3 和 33.19%~38.60%的N2O的排放,总温室效应减少了 29.26%~31.38%.臭气的排放集中在前 14 d,T1、T2处理的H2S和VOCs的释放量显著增加了 320.35%~501.04%和 39.82%~53.63%.因此,微好氧堆肥可达到减排目的,但却加剧臭气的排放;MnO2 可提高促进堆肥腐熟,降低温室气体和臭气的排放.

关键词: 微好氧 温室气体 臭气 通风速率 二氧化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