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674条记录
美洲斑潜蝇的抗药性监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龄浸叶法在1996~1997年对广东省不同的用药水平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敏感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以英德九龙地区作物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药剂毒死蜱、功夫、杀虫单及害极灭最敏感,而惠州福田地区植株上美洲斑潜蝇种群对上述药剂相对较耐药。2年来不同地区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对害极灭、毒死蜱、杀虫单、功夫的敏感性变化不大,1997年10月惠州福田地区种群对上述药剂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8、1.55、1.63和5。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功夫在惠州福田地区处于低抗水平。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抗药性;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谱型结构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散布性重复序列(dispersedrepetitivesequence)MGR586探针与EcoRI组合,分析了采自广东省4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12个猪瘟病菌株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s),根据彼此间RFLPs单型(haplotype)的带型位置相似率达80%为度,把这些菌株划分为15个遗传宗谱(geneticlineage),其中宗谱1及宗谱2占总数的78.58%,遍布全省各地,是优势宗谱。供测菌株的RFLPs单型的多样性显示出我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参试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值为0.64。谱型分析表明,我省多数病原型是杂合群体。在分子水平上划分的病菌宗谱与寄生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也初步建立了病菌宗谱与用以鉴别寄主反应划分的生理小种致病谱型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稻瘟病菌 RFLP DNA指纹分析 遗传宗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报道了水稻对广东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抗性研究与抗源筛选评价结果。从1076份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9份抗病材料,占2.70%。其中IRBB7等5份具有广谱、高抗兼较好农艺性状。由日本和国际水稻所鉴定的14个抗性基因中Xa-3、xa-5、Xa-7、xa-13等抗Ⅴ型菌。抗Ⅴ型菌材料多数兼抗其它菌型,但亦有一些不抗Ⅳ型菌,表明菌型与品种间有强烈互作效应。水稻对Ⅴ型菌抗性与其类型有关,梗稻与籼稻、糯稻与粘稻、国外稻与国内稻比较,抗病率均以前者为高。

关键词: 白叶枯病 强毒菌系Ⅴ型菌 稻种资源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组配杂种稻途径改进整体光合能力(英)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美国水稻Lemont和中国华南水稻七桂早所组配成的杂种稻Le/Qi,既具有较高的光能截获能力,又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其整体光合能力和亲本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不论是在美国阿肯色州,还是在中国广州,Le/Qi较之Lemont及七桂早,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62%及8%~15%,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高的产量,比中国亲本明显提高了品质,增加了经济产值。利用由美国水稻和中国华南水稻所组配成的12对杂种组合进行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杂种都显示了整体光合能力的明显改进,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快的叶面积发展能力,表现在明显为高的生物学产量上;比中国华南亲本具有明显增强了清除有害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在高光强下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效率。

关键词: 光强生态型 杂种稻 化学杂交剂 整体光合能力 光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双向选择系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8周龄1500只岭南黄鸡A系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据此建立了高VLDL(高脂)系和低VLDL(低脂)系;测定了零世代基础群及选择后高低VLDL系个体重、血浆VLDL、甘油三酯、总脂、胆固醇浓度和腹脂。结果表明,零世代血浆VLDL的变异系数很大,对其选择应该是有效的;零世代血浆VLDL、总脂、胆固醇浓度雄性高于雌性(P<0.01),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雌性高于雄性(P=0.0001)。腹脂与血浆VLDL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0,P<0.01),而与血浆甘油三酯的相关弱于血浆VLDL(r=0.35,P<0.5)。对8周龄血浆VLDL双向选择后,零世代腹脂呈显著的品系差异,8周龄腹脂高脂系是低脂系的两倍多;而整个生长产蛋期平均体重,高、低脂系无差异

关键词: 极低密度脂蛋白,双向选择,腹脂,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兽医科技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魏文康吴惠贤彭新宇谢宏料谢明权(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1995年8~10月,广东省有几个甲鱼场的100~150g幼鳖发生症状相同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鳖体底板苍白,体表出现疖疮。其中某甲鱼场每天有10只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ELISA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

中国兽医科技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ELISA检测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动态变化黄忠黄引贤1)杜伟贤赵心贤伍惠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鸭巴氏杆菌病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预防本病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同,许多种鸭场注射疫苗后仍有该病发生,给防治本病带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冷灌繁种技术。结果表明,1)冷灌开始时期以幼穗分化Ⅲ期(二次枝梗和颖花原基分化)为好。但是,GD-2S的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第11天至19天,即雌雄蕊形成期(Ⅳ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期)。冷灌处理开始至植株产生反应之间存在一个启动过程。2)冷灌天数以13d左右为宜。冷灌处理会导致颖花退化,延缓生育进程,推迟抽穗时间。冷灌开始时期越早或冷灌时间越长,颖花退化越严重(如冷灌20d的达25.5%),结实率也降低。3)冷灌深度以12cm左右(刚浸至生长点)深的结实率最高。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低温敏核不育系 冷水灌溉 繁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杀杂种稻优杂1号对母本的竞争力评价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杂种稻 竞争力 种子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稻虱生物型变异动态监测及抗虫品种资源推荐

昆虫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近十多年来广东省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生物型变异动态监测的研究结果,针对当前褐稻虱优势生物型及发展趋势,推荐优良的抗褐稻虱品种资源。监测结果表明;根据苗期抗性反应,分蘖期生存率测定,田间系统调查监测,广州褐稻虱田间种群对带有Bphl抗性基因的代表品种IR26的致害力不断增强,1992年以来抗性反应达生物型2的水平。1992~1994年在全省7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取样测定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型2已上升为广东褐稻虱田间主害代的优势种群。多年的抗性鉴定结果证实,外引品种IR56、IR50404同其对应亲本PTB33、Babawee一样,对褐稻虱的抗性稳定,已推荐用作进一步抗性育种的优良抗源。粳籼89等23个品种能抗褐稻虱生物型1和2,可及时替代带Bphl抗性基因的品种。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抗性品种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