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河43号大豆品种大面积推广原因分析

中国种业 2015

摘要:黑河4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1997年以黑交92-1544为母本、黑交94-121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黑交00-1152。2007年初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0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70227.0)。黑河43号的种植面积之大,种植范围之广,社会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作用与向日葵主要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宁夏农林科技 2015

摘要:钾肥是进一步提高向日葵增产潜力的限制因素之一。通过不同钾肥施用量与向日葵主要性状和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初步分析,以期为黑龙江省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钾肥施用量与向日葵单株籽粒重、百粒重、花盘直径、结实率、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或P<0.01)。

关键词: 钾肥 向日葵 产量 品质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三省鹅业市场空间亟待提升

中国禽业导刊 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发展佳木斯的绿色农产品,以番茄为研究对象,以佳木斯农业、工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稻壳和炉渣为基质,通过设计不同的基质配比对番茄的生长动态、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栽培番茄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和各基质的配比密切相关,其中以处理B(玉米秸秆∶稻壳∶炉渣=4∶3∶3,附加10%腐熟鸡粪)栽培效果最佳,较其它各处理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产量达到28.13kg·m-2,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也都最高,分别为320g和4.22kg,与土培对照相比表现出极显著水平。而且各品质指标也都较土培对照要高。

关键词: 佳木斯 有机基质 无土栽培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掺混肥对春玉米产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比例包膜控释尿素(100%、75%、60%、45%、30%)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释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玉米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45%~75%CRU与普通尿素配比的处理在灌浆期仍保持较高净光合速率(Pn),玉米增产幅度及效益较高;各配比处理平均增加氮肥农学效率3.6 kg kg-1~6.5 kg kg-1,增加氮肥利用率3.1%~14.9%。其中哈尔滨地区以60%CRU处理玉米产量效益最高,增产13.2%,增效1554元hm-2,双城地区以75%CRU处理玉米产量效益最高,增产12.9%,增效1402元hm-2。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以一定比例配施能够增加穗位叶的叶绿素浓度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增加0~3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30~60 cm和60~90 cm及0~9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在黑龙江省早春冷凉的气候条件下,玉米生产不宜施用100%控释尿素,应将控释尿素比例控制在45%~75%,以达到高产高效、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 控释肥 春玉米 产量 光合特性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性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三叶新品系‘Z0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80、120、160、200mmol/L)碱性盐溶液(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20mmol/L)提高白三叶种子的萌发能力、促进幼苗生长,而高浓度(>40mmol/L)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溶液浓度大于80mmol/L,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白三叶种子萌发适宜的碱性盐溶液浓度应小于94.50mmol/L。碱性盐溶液对白三叶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白三叶 碱性盐胁迫 发芽率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底肥施入深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在2014年实施了不同底肥施入深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5 cm施肥深度最佳,分别比3 cm、7 cm各处理增产,经差异显著性测定差异显著。生育期间的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每平米株数,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千粒重、小区产量也都高于种3 cm、7 cm施肥量各个处理。试验表明:5 cm施肥优于其他施肥深度处理。很多农民在烧苗后进行补苗,而补种或是移栽又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而且移栽和补苗需要一定时间缓苗和出苗,后期生长出的小苗在群体生长中会被正常出苗的植株遮光,造成光照不足,因此出苗率和肥料施入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施肥深度 施肥量 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pFATB水稻后代耐冷性鉴定与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获得水稻抗寒育种的基因资源,将腊梅花硫酯酶基因(CpFATB)转入水稻中,并对其后代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低温下发芽率与常温发芽率比值为98%,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达0.01水平显著差异;幼芽5℃存活率最高为98.41%,与对照达0.001水平显著差异;芽期在经历低温后比对照能较快地恢复生长;孕穗期经低温处理后,穗长、穗重、千粒重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有效分蘖率最高为76.928%,空粒率最低为10.02%,与对照达0.001水平显著差异。说明外源基因CpFATB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耐冷性。

关键词: 水稻 CpFATB 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豆基因型对农杆菌敏感性研究及优异种质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的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的侵染能力最强的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的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的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的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的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新型转化受体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农杆菌 敏感性 GUS染色

长期不同施肥黑土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主效影响因子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依据黑龙江省农科院3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影响东北黑土细菌和古菌区系的主效环境因子。【方法】试验采集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5个施肥处理的耕层土样借助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土壤化学性状和细菌与古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4种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古菌丰富度,NPK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古菌的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所有土样中的优势菌群,占细菌与古菌总量的38.2%~42.9%。施肥条件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升高而其他菌门的相对丰度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不同。2)施用氮肥显著改变了土壤化学性状,长期施氮(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pH则显著降低。3)RDA分析结果显示,pH对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解释了66.5%的变化;其他环境因子则共解释了细菌与古菌群落33.5%的变化各因子的贡献率依次为pH>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细菌和古菌群落与土壤化学指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结论】解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特征,确定了pH是影响土壤细菌和古菌区系的主效环境因子,氮磷钾均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丰富了土壤养分含量,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古菌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对揭示东北黑土肥力演变机制、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细菌和古菌群落 土壤化学性质 焦磷酸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