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小区定位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隔年轮作免耕条件下,0%、30%、60%、100%四种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以期从土壤酶学角度确定免耕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脲酶(6.3%~43.5%)、酸性磷酸酶(4.9%~22.2%)、蔗糖酶(3.1%~34.6%)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7.3%~56.0%),且对表层(0~10 cm)土壤的酶活性影响较大;酶活性的增幅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各种酶活性至60%秸秆还田量时达到较高值,影响顺序为60%处理>100%处理>30%处理>0%处理;另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存在显著相关性。


玉米-大豆免耕轮作体系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法,研究玉米-大豆隔年轮作免耕条件下,0%、30%、60%、100%4种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及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秸秆及农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大豆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量,60%秸秆还田量效果最佳,产量达4 770.2kg/hm2;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且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幅度大于对全量养分的影响。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增加8.9%~28.1%,全氮增加2.2%~20.0%,全磷增加11.4%~30.2%,碱解氮增加4.5%~27.2%,速效磷增加12.9%~73.3%,速效钾增加6.7%~63.0%,在本地区连续5年免耕条件下,60%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


齐齐哈尔市杂粮的分布与生产现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明确齐齐哈尔市杂粮的分布与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与当地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市各县杂粮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齐齐哈尔市各县杂粮5年累计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讷河市、泰来县、拜泉县、甘南县、克山县、龙江县、富裕县、依安县、克东县,其累计面积分别为:163 740 hm2、59 381 hm2、43 330 hm2、25 305 hm2、21 707 hm2、19 735hm2、15 990 hm2、6 690 hm2、5 307 hm2。在不同杂粮作物中,2009~2013年累计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芸豆、红小豆、绿豆、高粱、谷子、糜子,其累计面积分别为:164 155 hm2、84 418 hm2、66 582 hm2、27 597 hm2、16 627 hm2、1 806 hm2。同时,调查了各县主要杂粮的常见病虫害,为合理开发杂粮资源提供指导依据。


长期施肥对黑土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长期施肥对黑土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OX-PCR、IGS-PCR-RFLP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黑龙江省7种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25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大豆根瘤菌群体结构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7种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有机肥(OM)、单施氮肥(N1)、单施2倍氮肥(N2)、氮肥+有机肥(N1+OM)、氮肥磷肥混施(N1P1)和2倍氮肥磷肥混施(N2P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其中大部分菌株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相似性最高,少部分菌株与辽宁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相似性最高。BOX-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70%相似性水平上分为15个群,在与施肥处理相关性分析中分为3个群体,分别对应于不施化肥处理(CK和OM)、化学氮肥处理(N1、N2、N1+OM)、氮肥磷肥处理(N1P1和N2P2)。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速效氮和速效磷与根瘤菌群体结构相关性极显著(P=0.002,0.004,0.002)。不同施肥措施下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有明显差异:N2P2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M处理的Simpson指数最高;N1和N2处理的3种多样性指数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p H、速效磷对多样性指数有较高的直接正效应;速效氮通过p H的间接负效应影响多样性指数。本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改变了根瘤菌群体结构,单施氮肥减少大豆根瘤菌多样性,而氮肥磷肥混施则有助于提高大豆根瘤菌多样性。
关键词: 多样性指数 BOX-PCR IGS-PCR-RFLP 典型对应分析 通径分析
苹果果皮、果肉多酚含量测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国产4个品种苹果果皮和果肉为研究对象,对其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花牛苹果果皮和果肉总酚含量分别达到11.31 mg/g,1.95 mg/g,总黄酮含量为27.22 mg/g,4.7 mg/g以及花青素含量13.16 mg/g,1.63 mg/g。高于其他3个品种苹果。4种苹果的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性能,Trolox当量抗氧化性能和还原能力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的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有着较大差距,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决定着苹果的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苹果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多指标综合优化南瓜多糖片的处方工艺
《中成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设计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南瓜多糖片剂的处方工艺。方法以累积溶出度、压片合格率以及压片颗粒流动性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法L_9(3~4),结合变异系数法加权综合评价筛选制剂处方,确定南瓜多糖片剂的制备工艺。结果优化所得处方工艺为南瓜多糖330.00 mg,崩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20.00 mg,填充剂Ca HPO4200.00 mg,5%聚维酮K30(PVPK30)的95%乙醇水溶液作润湿剂和黏合剂,1%硬脂酸镁和2%微粉硅胶混合作润滑剂。以此处方制备的南瓜多糖片累积溶出百分比为97.33%,压片合格率为79.63%,休止角为33.4°。结论优选所得处方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进一步分离纯化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促进拮抗菌的开发和利用,选取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硫酸铵沉淀法粗提2株菌株的抑菌蛋白,酸沉淀法粗提脂态类抑菌物质,分别测定粗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初步检测2株菌株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活性。结果表明:BQD1菌株20%~3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直径达31.48mm。TY菌株30%~4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直径最高达34.20mm。2株菌株脂态类粗提液对靶标病原菌株的拮抗作用均高于其发酵液,且均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山西农经 》 2015
摘要: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组成部分,是通过管理模式实现科研目标,规范科研环境和科研信用,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证。本文从科研管理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