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法提取豌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及影响因素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种低变性的提取方法——盐法提取豌豆分离蛋白并使用流变仪测定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盐法豌豆分离蛋白最低凝胶形成质量浓度是5.5 g/100 m L,豌豆分离蛋白凝胶点与蛋白质量浓度无相关性。豌豆分离蛋白凝胶点随加热速率增加呈上升趋势。较高的加热和冷却速率能够增加反应终点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值,因而降低凝胶强度。盐法豌豆分离蛋白凝胶韧性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蛋白质量浓度与G’、G"值之间存在乘幂规律。tanδ值随蛋白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当蛋白质量浓度高于5 g/100 m L时,弱凝胶开始形成;当蛋白质量浓度高于7 g/100 m L时,tanδ值几乎保持恒定,表明凝胶弹性在此范围内基本恒定。比较盐法和商业豌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后发现:盐法豌豆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凝胶性。
关键词: 豌豆分离蛋白 盐法提取 凝胶 凝胶点 最低凝胶质量浓度 加热冷却速率 盐浓度


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概括了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理论基础,归类了近10年间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技术方法,重点评述了不同技术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讨论和展望了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的发展方向。当前,光谱特征、时相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三大理论基础。基于单一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但往往难以获取种植结构"最佳识别期"的遥感影像;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季相节律特征,成为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主流方法。在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中,多特征参量法较单一特征参量法更适用于农作物种植结构复杂区域,基于多特征参量的统计模型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合像元问题,但模型的鲁棒性有待提高。此外,遥感与统计数据融合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法在国家及全球大尺度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中具有优势,但较低的制图分辨率使得数据产品的区域适宜性较差。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将以区域"作物一张图"为目标,充分发挥多源数据组合利用的优势,围绕多类型作物同步提取和大范围作物种植结构提取开展深入研究,重点加强遥感数据预处理、特征参量提取和分类器高效选择等关键技术研究,从而提升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时空尺度,满足多方位的农业应用需求。
亚麻品种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选育耐盐亚麻品种,采用不同浓度中性盐(NaCl)、碱性盐(NaHCO3)和混合盐(NaCl/Na2CO3/NaHCO3)溶液对16份亚麻品种进行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性盐胁迫下,黑亚19和双亚9发芽率最高,双亚12、黑亚14和黑亚17长势较好;碱性盐胁迫下,黑亚19和美若琳发芽率最高,黑亚17、Agatha和Diane长势较好;混合盐胁迫下,黑亚19和双亚14发芽率最高,Agatha、美若琳和Diane长势较好。综合上述结果,亚麻黑亚19在萌发期的耐盐能力最强,其次是Agatha和黑亚17;高浓度盐胁迫下不同品种间发芽率的变异程度较大,可作为亚麻耐盐品种筛选评价的标准;不同亚麻品种对中性盐和碱性盐的耐受能力不同。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Landsat TM8及GF-1影像黑龙江省线状地物实际与解译宽度对比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线状地物又称为线性地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在遥感图像上,线状地物大量存在,这种存在表现为线状地物的可见性,即线状地物的图像特征表现为数个像元宽度的狭长型地物;另一方面,大量线状地物被"淹没"在遥感图像的混合像元中,这部分线状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具有相对不可见性。在面状地物解译中,线状地物常常由于遥感影像分辨率有限而包含在面状地物中,使面状地物解译结果偏大而不够准确。因此,准确解译线状地物可以校正面状地物解译结果。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农业遥感中亦是如此。在农作物面积估算中,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线状地物扣除技术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面积估算精度。Landsat TM8影像与GF-1影像线状地物实际宽度与解译宽度对比研究对于农作物面积估算和估产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分辨率相差较大,在线状地物解译中,GF-1影像具有明显优势。该文以23景Landsat TM8影像和14景GF-1影像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341条线状地物实际宽度与解译宽度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线状地物解译精度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为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Landsat TM8影像解译精度较差(|夸张系数|>50%)的线状地物共94条,占全部线状地物的27.5660%;在这部分线状地物中,通常是解译宽度远大于实际宽度;以线状地物实际宽度分类中的0~10 m类别中,线状地物的解译精度最差,而按走向分类和按类型分类对线状地物解译精度影像不大。GF-1影像解译精度较差的线状地物共有29条,占全部线状地物的8.5044%,在这部分线状地物中,通常是解译宽度远大于实际宽度。
关键词: 遥感 图像识别 土地利用 线状地物 解译宽带 夸张系数 精度


生防放线菌Actl2对棚室连作甜瓜根域微生物的调整效应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探究棚室连作甜瓜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生防放线菌Actl2对棚室连作甜瓜根域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ctl2菌株在整个甜瓜生育期具有较好的定殖稳定性,且在第6周存活数量达到最高,根区及根表活菌数分别为4.26*10^6cfu·g^-1和7.84*10^6cfu·g^-1;Actl2同时促进了根域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以及真菌数量的减少,当接种量为5.0g·kg^-1时,在根区及根表细菌/真菌分别较CK增加了295.53%和253.36%,放线菌/真菌增加了479.10%和297.63%,说明Actl2生防菌促进了土壤中细菌的增加及真菌的减少;Actl2同时显著降低镰刀菌在根域真菌中的比例,当接种量为5.0g·kg^-2时,根区及根表镰刀菌比例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05和9.30百分点.


玉米品种合玉2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世界 》 2015
摘要:合玉24(原代号:合玉28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抗冷玉米育种研究所以合系603为母本,合系604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1030。1品种特征特性品种类型为普通品种类型,幼苗期第一叶鞘为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88cm,穗位高102cm。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6片,穗长21.2cm,穗粗4.7cm,穗行数12~16行,籽粒中齿型、黄色,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