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桃儿七遗传多样性的DALP分析
《中草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行药用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桃儿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遗传理论基础。方法对6个桃儿七居群进行DALP分析,利用PopGene 1.31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相关数据,UPGMA方法聚类,结合Treeview软件生成树状图。结果筛选5对引物组合,扩增共产生150条DNA片段,其中104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占69.33%,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20.8,6个居群平均多态百分率为14.22%。6居群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93 3,平均1.142 2;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1,平均1.083 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4 3,平均0.048 8;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64 3,平均0.073 0;居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244 3,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48 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00 5,即遗传变异有80.05%发生在居群间,19.95%发生在居群内,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0.124 6。结论桃儿七居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受到阻碍,这与桃儿七的繁育系统和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气象因素对海南荔枝花芽分化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 2009 CSCD
摘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试验研究了妃子笑和鹅蛋荔两个荔枝品种花芽分化期间气象因素对荔枝树体生理因素的影响、荔枝树体生理因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气象因素对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树体生理因素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最小相对湿度、最低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对树体生理因素影响较小的是降水量、日照时数;(2)对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较大的树体生理因素是结果母枝中ABA含量和IAA含量;(3)气象因素影响荔枝花芽分化的各因素中,最低气温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大,降水量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荔枝花芽分化因素调控采取相关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象因素 荔枝花芽分化 树体生理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崀山唇柱苣苔的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崀山唇柱苣苔(Chirita langshanica W.T.Wang)。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种子采集于2008年9月18日,湖南省新宁县崀山乡公路旁干旱的丹霞地貌红色砂砾石的石壁上)。3培养条件(1)丛生芽诱导与分化培养基:MS+100mL·L-1椰子汁+20g·L-1蔗糖+7g·L-1琼脂;(2)壮苗


蛇皮果不同品种幼苗耐寒性比较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蛇皮果[Salacca zalacca(Gaertner)Voss]Bali、Pondoh、Galing和马来西亚(M)4个品种的盆栽幼苗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测定叶片伤害率、叶片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研究其抗寒性。结果表明,叶片的伤害率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变化强度为:Bali>马来西亚(M)>Gading>Pondoh;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4~6℃之间。同时,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等的含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耐寒性依次为:Pondoh>Gading>M>Bali。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蛇皮果耐寒性的研究和中国热区的引种和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PRSV-CP基因小hpR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将获自海南(prsv-cp hno1~4)、云南(prsv-cp yunnan)和广西(prsv-cp guangxi)的番木瓜环斑病毒株系外壳蛋白(PRSV-CP)基因序列与DQ340771、X97251(来自中国台湾的PRSV株系)以及AY162218、AY231130、DQ374153、S46722、X97251(分别来自泰国、墨西哥、巴西、美国的PRSV株系)等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在CP基因高保守区设计靶向目标序列进行亚克隆,获得长度为50bp的DNA片段,并通过一步套叠PCR把50bp正向片段和反向片段与拟南芥内含子拼接,成功构建了小hpRNA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培育安全性好、抗谱广的番木瓜转基因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诸多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食品、医药、植物生理等领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简要介绍了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发现、组织分布、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对近年来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部分衍生物提取方法和常用的分析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TLC)法、荧光分光光谱法等应用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提出并总结了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尚待研究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芒果种质对炭疽病的抗病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法对来自国内外的189份芒果种质进行了抗炭疽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其中高抗种质9份、中抗种质55份、中感种质90份、感病种质34份和高感种质1份。对于这64份抗病种质,应在炭疽病流行年份继续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工作,同时结合农艺性状评价,确定种质是否能在生产上推广或能否作为育种材料。试验结果为189份芒果种质抗炭疽病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水稻地方品种铁含量的差异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我国12个省的113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糙米铁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13份水稻地方品种的铁含量变异范围为8.1~19.9mg/kg,平均值为11.5mg/kg,变异系数为15.56%。各省份水稻地方品种的平均铁含量大小顺序为吉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四川>云南>广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粳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籼米;糯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粘米;紫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米和红米。福建省的陆种糯和吉林省的红毛稻铁含量较高,分别为19.9mg/kg和16.5mg/kg。今后应重视吉林省地方品种以及粳稻、糯稻和紫稻地方品种的铁含量分析,积极发掘富铁水稻种质,以提供利用于水稻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