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组鸡 γ干扰素的抗球虫作用
《中国兽医杂志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鸡 γ干扰素 (Ch IFN- γ)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对 r Ch IFN- γ抗球虫作用进行初步研究。在 7日龄对试验雏鸡口服接种 4× 10 4 个成熟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时 ,结果表明 ,r Ch IFN-γ可以增加试验雏鸡的相对增重率 ,同时还发现 r Ch IFN-γ可以减少 OPG值和肠道病变记分 ,各 r Ch IFN-γ处理组中以肌肉注射 5 0 0 0 U r Ch IFN-γ组的相对增重率最高 ,为 93.0 %,其肠道病变记分和 OPG分别为 1.8和 6 .6 1万 / ml,ACI为 14 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食品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DPPH·法测定芹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芹菜各相提取物对O2和·O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强于正丁醇相提取物,其中各相提取物清除 O2 自由基能力最强,清除·OH自由基能力最弱;芹菜各相提取物对DPP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亦是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清除能力最强。芹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黄酮含量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实用型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技术
《杂交水稻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广东省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 ,确定了广东省应以选育起点温度 <2 3 .5℃的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为主的育种方向 ,总结了一套“广州—乳源—三亚”穿梭育种的低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程序 ,可使不育系选育进程每年增加 2个世代 ,并据此选育出GD-1S等一批低温敏核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实用型低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蔬菜系列专用肥的增产效果
《中国蔬菜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蔬菜田土壤由于一年多次连作和不恰当的施肥管理措施,会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其土壤表现为酸化,次生盐渍化,磷素富集,钙、镁、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如孔隙度降低和团粒结构差等)等特征,产生“增(施)肥不增产”的现象。 针对此问题,笔者开发了土壤改良剂,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CaO 25%,MgO 15%,SO_35%,SiO_2 17%,B 0.1%,Zn 0.1%,粘土矿物(2:1型)20%]和安全使用控制标准(Pb≤100 mg·kg~(-1),Cd≤5 mg·kg~(-1),Hg≤5 mg·kg~(-1),As≤600 m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