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罗非鱼水产品中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水产品中携带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类型,评估水产品中细菌耐药性风险。从广州市14家超市随机购买100条鲜活的罗非鱼,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携带的优势菌群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hydrophila)和气单胞菌(Aeromonas)。采用大肠埃希菌和气单胞菌筛选培养方法,分别从鳃、肌肉和肠内容物筛选分离出182株大肠埃希菌和280株气单胞菌;运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PCR法扩增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 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oqxAB)并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14%;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82%和18.13%。肌肉中分离的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或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鳃和肠道的;各组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远高于气单胞菌。分离菌株中,携带PMQR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占59.89%,且检出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包括qnrB、qnrD、qnrS、aac(6?)-Ib-cr和oqx AB;而携带PMQR基因的气单胞菌仅占6.79%,只检出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S。结论认为,罗非鱼食用部分肌肉携带的耐药菌较少,食品相对安全;肠道和鳃组织携带的耐药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而且大部分菌株携带有不同类型的PMQR基因,存在一定的耐药传播隐患。
关键词: 水产品 气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类耐药 PMQ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遥感数据的大亚湾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评估大亚湾伏季休渔的养护效果,以渔业环境卫星遥感和拖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亚湾休渔前(2015年5月)和休渔后(2015年8月)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种类组成和体长、体质量变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后,总渔获物CPUE的主要分布范围从休渔前的0~10 kg·h–1提高到休渔后的0~40 kg·h–1。渔获物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增加,生长速率加快。渔业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增加了0.36和0.14,群落结构有所改善。渔业资源群落的生物量谱研究表明,休渔后标准化生物量谱线性回归系数大于–1,生物量随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伏季休渔降低了近海的捕捞强度,恢复和养护了大亚湾的渔业资源。建议采取适当延长休渔期、减控近海渔船数、加强资源养护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休渔制度,促进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夏季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群组间的群落结构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口虾蛄、葛氏长臂虾和海蜇虾对群组区分的贡献率最高;(5)群落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渤海甲壳类群落的稳定性以2010年最好、2013年最差。总体来看,2011年蓬莱19-3平台溢油后的第3~4年,即2014~2015年渤海的甲壳类群落已逐渐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迟排卵对红鳍东方鲀卵子质量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延迟排卵对卵子生理生化变化及卵质的影响,人为对性成熟亲鱼推迟1~2周挤卵,并将未推迟挤卵组记为A组,推迟1周挤卵组记为B组,推迟2周挤卵组记为C组,研究推迟排卵后卵子内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唾液酸、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等生化参数变化规律及延迟排卵与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推迟1周排卵后,B组受精率显著下降(P<0.05),受精率由A组的86.66%降至57.14%;推迟2周后,C组受精率降至31.89%;卵内酸性磷酸酶活力随产卵期推迟而显著下降(P<0.05),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R~2=0.705);A组苹果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高于B、C两组(P<0.05,R~2=0.630),总氨基酸含量亦存在相似变化趋势,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R~2=0.706);此外十四烷酸(C_(14:0))、十五烷酸(C_(15:0))、棕榈酸(C_(16:0))、棕榈油酸(C_(16:1n-7))、a-亚麻酸(C_(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在总脂中比例均在正常组中最高,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二十二碳五烯酸(C_(22: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均与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卵子中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与卵子活力存在相关性,在红鳍东方鲀人工授精时,在亲鱼卵子成熟后1周内进行人工挤卵最为适宜。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卵子 过熟 受精率 生化成分 质量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轻腌大黄鱼中溶藻弧菌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来预测溶藻弧菌在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下的生长概率,探究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的生长的交互作用,该文选取轻腌大黄鱼室温25℃贮藏货架期终点分离的溶藻弧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5℃下p H值、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和盐分对其生长概率的交互影响。使用Gompertz模型对其生长情况进行拟合,比较其生长动力学参数。用简单Logistic方程、二阶线性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及概率神经网络算法(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建立溶藻弧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使用正确率、假阳性率对其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阶线性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更优,验证集的正确率为90.9%,PNN验证集正确率为90.0%。随着盐分的增大,生长/非生长的界限明显向低水分活度、低p H值方向移动;在相同盐分条件范围内,高水分活度且p H值较高条件下,比生长速率较高,延滞期也相应较短;随着盐分的增长,0.91与0.90低水分活度条件下溶藻弧菌也开始缓慢增长,但存在较长时间的延滞期,高盐分对溶藻弧菌有生长促进作用。研究表明:PNN可在工业生产中对溶藻弧菌的生长和非生长快速预测分类,通过二阶线性Logistic可评估p H值、aw和盐分许用范围内水产品的安全性。通过构建溶藻弧菌概率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可为改进贮藏条件和产品配方、确保轻腌大黄鱼质量安全提供支持。
关键词: 鱼 菌 模型 生长动力学 环境影响 溶藻弧菌 轻腌大黄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夷扇贝EST-SSR标记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EST-SSRs 微卫星 多态性 通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微生态制剂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8
摘要:微生态制剂因其具有低成本、无污染、无耐药性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也推动了渔用微生态制剂产业的迅猛发展。虽然渔业微生态制剂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使用所占比重与日俱增,但其实际发展现状仍需进一步分析。文章通过对渔用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渔业微生态制剂功能研究进展;同时,对渔业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由此,指出了中国渔用微生态制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渔用微生态制剂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以及建立标准体系必要性的建议。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渔业微生态制剂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为中国渔用微生态制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渔用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免疫 标准 现状分析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动拖拽转挂式海带采收船的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中国海带采收机械化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海带产业落后等问题,以及解决海带采收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用工难的矛盾。从海带采收及后续加工整套生产流程综合效益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优化了海带养采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结合目前传统的海带采收工序,针对海带设备采收中遇到的集中问题及难点,对海带收割时环境因素及设备使用所遇问题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在解决目前采收设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带采收关键设备自动拖拽转挂式海带采收船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采收船主要组成模块和其功能的实现,对促进海带产业的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下游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 (Ehrenberg) Simonsen及形态相近种赫组基沟链藻Aulacoseira herzogii (Lemmerman) Simonsen的形态学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采自珠江下游的沟链藻属2个物种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Ehrenberg)Simonsen和赫组基沟链藻A.herzogii(Lemmerman)Simonsen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与其他相近种的形态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家系幼虾淡化和养殖阶段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渔业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61(P<0.01),呈中度正相关(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