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2种溶解态铜对凡纳滨对虾Cu~(2+)-ATPase及Ca~(2+)-Mg~(2+)-ATPase和Cu-Zn-SOD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溶解态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代谢的影响,以络合态铜和离子态铜作为在水体中添加形态,各设置2个水平的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8周养殖实验,检测其不同组织中的铜三磷酸腺苷酶、钙镁三磷酸腺苷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肌肉中的铜含量。结果显示:2种溶解态铜的水体均会影响虾肌肉组织中的铜含量,但不会随时间延长和水体中铜水平增高而上升,且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下降趋势;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铜三磷酸腺苷酶活力与水体中铜含量呈正反馈关系,2个组织中的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力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养殖时长超过16d后与水体含铜量呈负反馈关系;在鳃、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多呈波浪起伏状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设置的范围内,不同溶解态铜及含量不会使对虾积累过多的铜;一定量的铜可以促进对虾代谢,但时间过长会抑制对虾对钙镁的吸收利用;在本实验条件下,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中均表现出铜在水体中的溶解形态要小于铜水平对铜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溶解态 代谢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介电特性的狭鳕鱼糜无线电波解冻数值模拟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线电波加热具有选择加热的特性,随着被解冻物料温度的升高,物料的介电特性随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点部位吸收能量多,升温迅速,而相应的较冷部位吸收能量少,致使温度分布差异增大,物料品质大幅下降。提高加热均匀性是无线电波解冻中被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阿拉斯加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轴探针方法测定了狭鳕鱼糜的介电特性,得出了狭鳕鱼糜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随温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无线电波解冻狭鳕鱼糜的物理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以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电磁波耗散及热传递耦合方程并通过实验测定对温度计算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介电特性的耦合方程可准确地模拟无线电波加热过程的温度变化,从而用于预测物料的温度分布。

关键词: 狭鳕鱼糜 介电特性 无线电波 解冻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动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疫苗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对水产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染,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治理环境的经济损失。其中注射疫苗费时费力,易损伤鱼体;浸泡疫苗需要量大,易产生强应激反应;而口服疫苗能够适用于各种体型的鱼类,避免了注射和浸泡两种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目前水产口服疫苗中,聚合微球体和生物被膜制备的佐剂疫苗可使抗原成分免受各种消化酶类影响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成本较高。通过非致病性的微生物如细菌等来表达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生物载体疫苗,使用成本低,免疫效果好,但安全性评价周期长,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有难度。综述了几种主要的水产口服疫苗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重点解决疫苗安全性、临床适用性等问题,研制出生产成本低、免疫效果好的口服疫苗。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免疫 口服 疫苗 形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olidWorks的双流道吸鱼泵三维实体造型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吸鱼泵是鱼类起捕与输送的重要机械设备。确保鱼体无损伤并提高存活率是目前吸鱼泵研究的重点。鱼体在通过双叶片吸鱼泵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叶片进口端的切割而损伤。双流道吸鱼泵的叶轮由两个空间通道组成,介质通过能力强,无堵塞性好,不会对鱼体造成损伤,是双叶片吸鱼泵的理想替代型式。双流道泵在工业领域中已被广泛使用,但在渔业方面至今仍是空白。介绍了双流道吸鱼泵叶轮及蜗壳的水力设计方法,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采用Solid Works进行双流道吸鱼泵三维实体造型的过程。研究表明:采用Solid Works进行双流道吸鱼泵三维造型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深入开展双流道吸鱼泵研究,以及在深海网箱养殖和远洋渔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双流道吸鱼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双流道吸鱼泵 水力设计 三维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芽孢杆菌N11-8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极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sp.)N11-8液体发酵产蛋白酶PBN11-8的发酵条件进行快速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南极海洋芽孢杆菌N11-8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并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温度、氮源和碳源;以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至上述因子最大响应区域,进而采用RSM法对其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 g/L,蛋白胨13.1 g/L,酵母浸粉2.9 g/L,Na Cl_5 g/L,KH_2PO_4 1 g/L,Fe Cl3·6H_2O_2 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0℃,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250 ml,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60 h。最终优化后的酶活达到90.5 U/ml,比初始酶活提高了23.6%。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白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洋渔场基础性长期性监测调查与数据管理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开展远洋渔业基础性长期性调查监测工作,对分析资源变化与环境关系,掌握渔场时空动态,制定渔业政策等都有重要意义。选择北太平洋渔场、中西太平洋渔场、东南太平洋渔场、西南大西洋渔场、中大西洋渔场等、南极磷虾探捕渔场、南海鸢乌贼渔场7个渔场,针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头足类(Cephalopod)、秋刀鱼(Cololabis saira Brevoort)、鲐鱼(Scomber japonicus)等渔业资源,由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进行长期调查监测,以获取渔场环境、渔船装备、鱼种组成、捕捞状况、生物学测定等数据,并构建对象关系模型管理数据。平台定义了远洋监测数据交换标准和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设计了基础数据层、逻辑交换层、应用服务层三层架构提供服务,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展示建立基础。

关键词: 远洋渔场 基础性长期性 渔业资源 数据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战后日本渔业的兴衰与变化:1946—2016(下)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日本是传统渔业大国,也是渔业强国,了解日本渔业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日本的海洋养殖产业、栽培渔业和内陆渔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日本蓝鳍金枪鱼养殖的发展,并对日本渔业振兴计划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日本渔业 海水养殖 内陆渔业 渔业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鱿鱼和龙头鱼中甲醛本底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探讨鱿鱼和龙头鱼中甲醛本底含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鱿鱼和龙头鱼中的甲醛本底含量,初步探讨了龙头鱼和鱿鱼内源性甲醛的来源,研究了冻藏条件下甲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龙头鱼鱼肉中的甲醛含量明显高于鱿鱼。太平洋褶柔鱼肉的甲醛含量为6.76~146 mg/kg,平均值为26.4 mg/kg;剑尖枪乌贼中未检出甲醛;龙头鱼中的甲醛含量范围为17.5~374 mg/kg,平均值为167 mg/kg。在-20℃条件下,太平洋褶柔鱼和龙头鱼肉中的甲醛含量都随冻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剑尖枪乌贼在冻藏3个月后甲醛含量仍为未检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种类的鱿鱼都含有内源性甲醛,检测机构在测定水产品中甲醛含量时,应标明取样时间和检测时间。

关键词: 鱿鱼 龙头鱼 甲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肉类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产品加工贸易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的竞争优势呈现减弱趋势。本文在综述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水产品加工水平、用工成本、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工设备及国际贸易壁垒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和策略,以期为改进我国水产品加工贸易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贸易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江豚种群现状初探

兽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渤海是黄渤海江豚种群的重要分布区,但是有关该区域江豚种群数量的资料极其匮乏。2015年至2016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在渤海水域开展了6个航次的目视调查,收集了渤海江豚的分布数据,首次评估了区域内的江豚种群数量,为制定有效的渤海江豚种群生态保护策略提供了基础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在2015年8月,2016年5~7月、9月和11月进行的6个调查航次共计8 972 km的有效航程中,发现江豚87次、136头次。江豚在渤海各海湾和中部水域都可观察到; 14:00~18:00时段、离岸15~35 km范围内较易观察到江豚;黄河口外、秦皇岛东北侧老龙口和莱州外沿岸河口水域,江豚出现频次较多。各季节中,以5月在黄河口外20~40 km范围内发现江豚的频次和数量最多。采用Distance 7. 0软件估算渤海江豚种群数量,其中探测概率分别取值0. 399、0. 85和1时,渤海江豚种群数量估算值分别为7 883头(CV=0. 21)、3 701头(CV=0. 21)和3 124头(CV=0. 21),对应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 441头/km2、0. 066头/km2和0. 056头/km2,均低于已报道的南黄海和日本海江豚种群相应值。受海上天气、调查条件和经验所限,本文估值可能存在偏差,但限于渤海江豚历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本文的结果对于认识渤海江豚的种群状况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江豚 分布 种群密度 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