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彩色鲜食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色花生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对彩色鲜食花生进行无公害栽培,其效益明显高于普通鲜食花生。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彩色鲜食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彩色花生 鲜食 无公害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痣悬茧蜂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互作及氟啶脲对寄生蜂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不同生物防治资源协同控制害虫的可行性,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联合作用于斜纹夜蛾时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NPV浓度为10~6PIB/ml、10~7PIB/ml和10~8PIB/ml 3个浓度下,无论是病毒和寄生蜂—同处理,还是先寄生蜂处理1d后再病毒处理,斑痣悬茧蜂对SINPV的侵染力和侵染速度均无显著影响。联合处理时病毒对寄生蜂也无不良影响,蜂后代结茧数与对照无差异,仅缩短了先寄生蜂后10~6 PIB/ml SlNPV处理组寄生蜂从卵到茧的发育历期。从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来看,寄生蜂寄生经1.25 mg/L氟啶脲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其后代发育历期和结茧均未受影响,仅羽化受影响。寄生蜂成虫直接经10 mg/L、20 mg/L和40 mg/L(田间推荐剂量)氟啶脲处理后,均对后代结茧和发育历期等无显著影响。表明斑痣悬茧蜂可较安全地与一定浓度范围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或氟啶脲联合用于夜蛾类害虫的控制。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氟啶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猪肺炎支原体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免疫状况进行检测,作者拟建立抗猪肺炎支原体IgA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比较了猪肺炎支原体全菌抗原和粘附因子P97R1原核表达蛋白后,选择后者作为包被抗原;以羊抗猪IgA为二抗,兔抗猪IgG-HRP作为酶标三抗,并分别对包被抗原的浓度、样品的孵育时间、二抗与三抗的最佳稀释度和作用时间以及显色液的作用时间作了优化。最终建立了稳定而特异的抗猪肺炎支原体IgA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批间与批内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或免疫状态的临床监测。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IgA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口冷冻虾仁辐照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冻虾仁是江苏近年重要出口水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污染致病菌及氯霉素,常因超标而被欧美退货。采用5~6kGy射线辐照,能杀灭虾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降低氯霉素含量;棉被包裹可减少辐照过程中产品失重,满足商家要求。

关键词: 虾仁 辐照 杀菌 失重 氯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及交互抗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群体筛选法对2001年采自云南楚雄对毒死蜱敏感的灰飞虱(SS)进行连续筛选,筛选13代后,获得抗性为107.86倍的抗性(RR)品系。估计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33,在室内同等选择条件下,致死率为50%~90%时,抗性上升10.00倍需4~9代。利用RR品系与敏感品系SS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正、反交后代对毒死蜱的抗性分别为12.96倍和12.78倍,显性度D值分别为0.095和0.089,说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品系SS回交后代对毒死蜱的LD-P线,表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交互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RR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有5.82倍的交互抗性,对烟碱类噻虫嗪、苯基吡唑类氟虫腈和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没有交互抗性。

关键词: 毒死蜱 现实遗传力 抗性遗传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遗传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析CSSL群体及双亲的穗颈长度。结果表明:在17个置换系中检测到8个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别位于第2、3、7、8、9和第11染色体;利用代换作图法,定位了其中的7个穗颈长度QTL;其加性效应值介于0.10~3.20之间,其中qPE-9和qPE-11的加性效应值较大,平均效应值分别为3.15和2.95,表现为主效基因特征;qPE-2-2、qPE-3-1、qPE-3-2、qPE-7和qPE-8等5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CSSL可以有效地鉴定水稻穗颈长度QTL,这些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颈长度适中的水稻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穗颈长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逐日开花量与结实率的估算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稻穗日开花概率和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及其平均穗粒数和结实率等特征,提出了稻田逐日开花量和结实率的估算方法。并以华粳1号为试验材料,观察了其稻穗逐日开花量百分率及稻田逐日始花穗的数量、平均颖花数和结实率,估算了水稻花后逐日开花量及结实率。结果表明:华粳1号稻田日开花百分率呈左偏态分布,开花高峰期出现在始花后的4~9 d,日均开花量占总颖花的10%左右;而颖花结实率在开花后呈衰减变化。

关键词: 水稻 逐日开花量 结实率 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人结核杆菌hsp70为载体的“通用型”禽流感疫苗构建及免疫效力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合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2蛋白N端胞外域基因序列3拷贝基因(3M2e),与人结核杆菌hsp70蛋白基因融合,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表达载体pET-3M2e与pET-3M2e-hsp7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获得表达,通过镍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利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20日龄的禽流感非免鸡,以人工合成的M2e与KLH偶联后免疫鸡作为阳性对照,以pET-32a(+)载体蛋白注射组作为阴性对照,初免后2周加强免疫。通过抗M2e抗体检测、细胞病变抑制试验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后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利用流式细胞分群及细胞因子产量检测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加强免疫后4周用100EID50的H9N2亚型AIV攻毒,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攻毒后3、5、7天免疫鸡泄殖腔棉拭子中病毒的含量。结果表明,重组蛋白3M2e hsp70免疫组能够刺激免疫鸡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应答,并且攻毒后泄殖腔棉拭子中病毒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M2e 结核杆菌hsp70 免疫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9个赤豆品种配制的19个杂交组合的F2代每荚粒数、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百粒重、粒色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赤豆F2代的每荚粒数、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大多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但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颜色赤豆杂交结果分析表明,棕>黄>绿>红>鞍挂,黑>黄,红>深红,前一种颜色对后一种颜色为显性;正反交对赤豆杂交种皮颜色变化没有影响。

关键词: 赤豆 农艺性状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杂交油菜宁杂11号的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进行了宁杂11号肥料与密度二因子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两个施肥水平间及种植密度间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农艺性状表现上,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宁杂11号适宜施肥量为22.5 kg/667m2(纯氮量)左右,直播密度宜控制在12 000株/667m2左右。

关键词: 油菜 宁杂11号 肥料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