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绿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y157S的开花习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水稻黄绿叶光温敏核不育系gy157S的开花习性,为特色水稻不育系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实用性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C815S为对照,对比研究水稻黄绿叶光敏温不育系gy157S的花粉败育程度、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等开花习性。【结果】gy157S单株和单穗的开花持续期分别为15.9 d和10.2 d,在11:00—13:00有明显的开花高峰期,午前花率达60.86%,开颖角度为34.0°,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为65.0%,与C815S相似。gy157S的花粉不育度为99.97%~100.00%,优于C815S的99.73%~99.98%。【结论】gy157S开花习性良好,在11:00—13:00期间进行赶粉制种效率较高,在水稻两系杂交种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gy157S 光温敏核不育系 开花习性 两系不育系 叶色标记


红酸汤直投式发酵剂制备及其发酵效能分析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实验室自选植物乳杆菌为目标菌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干燥保护剂选择、喷雾干燥条件优化以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DV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产酸效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标菌株在8~12 h即可达到菌泥收集标准,并可在脱脂乳粉10.00%、D-山梨醇5.20%、L-赖氨酸5.02%、喷雾干燥温度90.36℃条件下获得微观结构饱满、无褶皱和破损且菌株存活率为98.77%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其活菌数为5.05×10~9 cfu/g。另外,pH值和有机酸检测结果证实,试验制备的直投式发酵剂能快速(9 d内)发酵番茄产生以乳酸(15.88 g/kg)和柠檬酸(1.92 g/kg)为主的多种有机酸,且在相同发酵时间内,乳酸含量是自然发酵的16.37倍。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方法,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效果,可为工业生产贵州红酸汤提供技术支持。


UHPLC-MS/MS测定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唑虫酰胺在茶叶上使用后的安全性,在山东、江苏等10地开展了田间残留试验,研究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并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1~1.2 mg/L范围内,唑虫酰胺在鲜茶、干茶叶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01、0.05、0.50、50、100 mg/kg添加水平下,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7.3%.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26~10.53、0.85~4.00 d.鲜、干茶叶中唑虫酰胺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70~3.8、0.54~16 mg/kg.茶叶中唑虫酰胺对18岁及以上男女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商(RQc)为0.10~0.17,短期摄入风险商(RQa)为0.33~0.41,均为可接受风险.[结论]30%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推荐有效成分112.5 g a.i./hm2剂量在茶园中施药1次,不会造成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残留超标,且对成年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消费者较为安全.


芥菜全基因组中Hsf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鉴定与分析芥菜基因组中Hs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为芥菜Hsf基因功能研究与遗传改良提高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芥菜Hsf热激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功能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共线性及采用RNA-seq验证Hsf低温胁迫的基因表达.[结果]芥菜基因组中鉴定出71个Hsf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18条染色体上,归类为3个亚家族,蛋白均含有DBD和HR-A/B结构域.BjuHsf启动子区域包含与逆境胁迫、激素、生长发育等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与共线性分析表明,芥菜Hsf家族成员与大白菜Hsf家族成员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在低温胁迫下,BjuHsf基因表达分析表明8个BjuHsf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结论]这些显著差异表达BjuHsf基因与芥菜抗寒性极其相关,可作为芥菜耐寒性遗传改良的候选基因.


不同钝化材料对酸性土壤中玉米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23
摘要:在Cd安全利用类酸性土壤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钝化材料(CK、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生石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土壤有效Cd含量及玉米籽粒Cd吸收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3 000 kg·hm-2的钝化材料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其中生石灰处理的增幅最大,分别为6.62%、6.36%、12.20%;施用3 000 kg·hm-2的生石灰还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百粒重、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8.58%、16.43%,并且其土壤有效Cd含量较CK降低43.66%,玉米籽粒Cd含量降低了28.38%,表明实现了玉米籽粒的安全生产.


贵州低海拔地区豇豆套种春大白菜-水稻-豌豆苗一年三季四收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贵州立体气候特点和优势,形成了春夏、夏秋、秋冬、冬春错季蔬菜优势产区,其中以海拔≤800 m的低热河谷地带如榕江、罗甸、望谟、册亨、从江、黎平为主,秋冬降温晚,冬春回温快,无霜期360 d以上,给喜温蔬菜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结合气候优势,不同种类蔬菜结合水稻,开展水旱轮作及蔬菜作物的换茬,集成优化1 a 3季4收高效种植技术,改变传统1 a 2季种植模式,增加土地产出。豇豆(裙带豆、豆角)属豆科蔬菜,不耐寒,喜温暖;可鲜食、泡制、干制。豌豆(苗)是豆科喜凉豆类的一种,以豆苗为主要食用器官,口感脆嫩,青香四溢,是贵州冬季种植最为广泛的蔬菜之一。


4种不同酵母酿造杨梅酒的风味特征差异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 探究3种商业酿酒酵母(DV10、D254、X16)及1种从杨梅醪中筛选的原生酵母(CCTCC M2015627)酿造杨梅酒的风味特征差异。方法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不同酵母发酵杨梅酒的挥发性香气物质,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重要香气活性化合物,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筛选关键差异特征呈香物质。结果 4种酵母发酵杨梅酒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原生酵母发酵的杨梅果酒香气物质种类总数最多,为93种,X16杨梅酒香气物质类别丰富度最低,为62种,DV10及D254杨梅酒产香物质类别丰富度居中。DV10杨梅酒香气物质总含量最高,且ROAV≥0.1的香气活性成分最多,为17种。ROAV≥1的物质为异丁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是杨梅酒的主要呈香化合物。VIP>1且ROAV≥0.1筛选的差异特征香气物质共计9种,分别为1-石竹烯、芳樟醇、(Z)-6-壬烯-1-醇、癸酸乙酯、辛酸3-甲基丁酯、乙酸辛酯、乙酸己酯、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以上9种活性香气化合物是区分4种酵母发酵杨梅酒的呈香活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鉴定了4种酵母发酵杨梅酒的香气特征成分、关键香气活性化合物及差异特征呈香物质。原生酵母发酵的杨梅酒香气物质丰富,DV10杨梅酒香气物质含量高且呈香活性物质种类多;原生酵母及DV10发酵的杨梅酒均富含萜烯类香气物质,可赋予杨梅果酒功能活性。综上,原生酵母(CCTCC M 2015627)及商业酵母DV10均可作为杨梅发酵酒的优势酵母,为发酵型杨梅酒的风味调控提供参考工程菌株。
关键词: 杨梅酒 原生酵母 商业酵母 相对气味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呈香物质


稀有鲫Foxo3a、Foxo3b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
《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CE技术自稀有鲫的卵巢中克隆叉头蛋白O3a(Foxo3a)、叉头蛋白O3b(Foxo3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RT-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其组织分布、时序表达、细胞定位和雷帕霉素处理后的表达.结果显示,Foxo3a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562 bp,包括242 bp的5'端非编码区、367 bp的3'端非编码区、19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0个氨基酸;Foxo3b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804 bp,包括470 bp的5'端非编码区、375 bp的3'端非编码区、19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2个氨基酸.Foxo3a基因只在脑和卵巢中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Foxo3b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脑和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随着卵巢的发育,Foxo3a基因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oxo3b基因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Foxo3a、Foxo3b基因定位于卵巢Ⅱ、Ⅲ、Ⅳ时相的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中.雷帕霉素处理影响了卵巢中Foxo3a基因的表达,对Foxo3b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oxo3a和Foxo3b基因可能在稀有鲫卵子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稀有鲫 Foxo3a基因 Foxo3b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红托竹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9个红托竹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TM值(溶解温度)差异对78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34条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其片段大小为100~2 000 bp;各种质间Nei’s遗传距离(GD)值0.131 2~0.997 4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01 6~0.877 0之间变化,聚类分析将29个红托竹荪菌株分为三类,Z 8(重庆市石柱县)与Z 10(四川省青川县)菌株间亲缘关系最近,Z 5(兴义市)和Z 2(织金县)菌株间亲缘关系最远,29个红托竹荪菌株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遗传信息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