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生物菌肥对川党参连作障碍及紫纹羽病的防控效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川党参连作障碍及紫纹羽病的防控效果,以川党参为研究对象,探索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重茬灵和新特锐菌2年后,与对照(CK)相比,川党参的种苗存活率分别提高了42.3%和38.4%,紫纹羽病发病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K(13.4%)>施用新特锐菌(3.4%)>施用重茬灵(0%)。2种微生物菌肥均可有效防控川党参紫纹羽病,且重茬灵的防控效果更佳。与CK相比,重茬灵处理的单株鲜重提高了20.3%,产量提高了71.4%;新特锐菌处理的单株鲜重提高了34.6%,产量提高了85.7%。此外,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川党参叶片叶绿素a含量,增幅分别为4.9%和2.6%;并显著提升了总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5.3%和3.0%。与CK相比,重茬灵处理下川党参叶片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升高;新特锐菌处理下仅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重茬灵处理显著提高了川党参根茎总蛋白含量,增幅为15.6%~16.5%,新特锐菌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其炔苷含量,增幅为10.1%~15.3%。土壤酶活性对施用2种微生物菌肥的响应规律一致,与CK相比,重茬灵和新特锐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连作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综上所述,微生物菌肥能够通过影响川党参植株的光合代谢、抗氧化能力以及土壤酶活性来改善其生长,从而有效防控川党参连作障碍和紫纹羽病害。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粒型的影响及耐高温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在南方湿热背景下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粒型的影响,并对粒型的耐高温性进行评价,为该地区的小麦耐热育种研究提供更多信息。以来源广泛并在长江流域种植后正常结实的234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生长室模拟高温[较室外对照高(8±1.6)℃],在小麦花后1周高温处理10 d,收获后利用万森自动考种仪测量对照和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的粒长、粒宽、直径、圆度、周长以及面积。高温处理导致参试小麦6个粒型指标整体下降,下降程度为粒宽>圆度>面积>直径>粒长>周长。根据耐高温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评价参试小麦的耐高温性,建立基于6个粒型指标的耐高温评价函数方程。高温处理对小麦不同粒型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粒宽受影响程度最大;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高温性,其中北京12、偃大25、徐麦27号等多个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性。


水生蔬菜答农民问(63-1):荸荠如何贮藏保鲜?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荸荠[Eleocharis dulcis(Eleocharis tuberosa)]又名马蹄,产品器官主要为球茎。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61、62)中,介绍了荸荠的传统药用~([1,2])、鲜食与加工利用等相关内容~([3~5])。本文主要介绍荸荠完整球茎(未去皮、芽完好、无破损、无腐烂等)贮藏保鲜方法。1荸荠贮藏保鲜的主要目的生产上,荸荠球茎贮藏保鲜的目的主要有3个。其一是用于留种。要求球茎保持高活力至翌年播种育苗季节,其中春夏季播种育苗时期一般为3~4月,夏季播种育苗时期为6~7月。对于春季播种育苗用球茎,通常留田贮藏即可满足要求;


植物茉莉酸与水杨酸信号途径互作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途径是植物主要的抗性相关激素信号途径。JA和SA途径在信号传导时存在广泛互作,进而影响两途径介导的抗性基因表达、代谢物合成以及抗性功能的表现。研究植物的JA-SA互作机制和效应对于解释植物抵御生物胁迫的分子机理、提高植物抗性、开发农业生产所需的植物诱抗剂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20年来的相关报导,从JA、S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 JA-SA途径在信号转导、植物代谢、防御功能等层面上的互作效应,以及影响JA-SA互作关系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对今后植物JA-SA互作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茉莉酸 水杨酸 JA-SA互作 信号交流 信号转导 代谢合成 抗性表现 影响因素


一例鸭源鸡杆菌感染蛋鸡的诊断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2021年9月份湖北省黄冈市某鸡场的产蛋鸡发生以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了确定感染的病原,试验采集肝脏、脾脏及大脑等组织进行细菌(鸭源鸡杆菌)、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及支原体(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采用RT-PCR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RT-PCR结果均为阴性;16S rRNA基因和鸭源鸡杆菌的保守基因infB、atpD、rpoB、23S rRNA菌液RT-PCR结果均为阳性;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同源性比对,16S rRNA基因与鸭源鸡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大于99%,23S rRNA基因和管家基因ropB、atpD、infB序列与鸭源鸡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均大于99%。该分离菌株能发酵多种糖类,不能发酵乳糖,不能分解尿素和明胶,不产生苯丙氨酸。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大观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说明该鸡场蛋鸡感染了鸭源鸡杆菌,建议该鸡场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按照药物的休药期合理安排用药。


野葛不溶性膳食纤维在不同碱体系中的分离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粮食与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野葛不溶性膳食纤维(LIDF)在不同碱体系中的提取工艺.以LIDF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LIDF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分别为NaOH/CH3OH体系,反应时间92 min、反应温度85℃、NaOH添加量3.5 g、CH3OH添加量800 mL、超纯水添加量200 mL,在此条件下LIDF得率为62.77%;NaOH/CH4N2O体系,反应时间148 min、反应温度80℃、NaOH添加量7.5 g、CH4N2O添加量12 g、超纯水添加量900 mL,在此条件下LIDF得率为63.51%;NaOH/H2O2体系,反应时间150 min、反应温度70℃、NaOH添加量4.5 g、超声功率90 W、超纯水添加量200 mL,质量分数3%H2O2添加量800 mL,在此条件下LIDF得率为66.53%.NaOH/H2O2提取的LIDF对DPPH·有较好的清除率、NaOH/CH3OH提取的LIDF对ABTS+·有较好的清除率,LIDF有较好的还原力.


新型纳米材料在农产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色谱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农产品中农药、兽药、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等污染物高效、快速和灵敏的分离分析新方法,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产品基质复杂,污染物浓度低,采取适当的样品前处理对农产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富集净化是非常重要的.固相萃取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核心吸附剂决定了萃取的选择性和萃取效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用作固相萃取的吸附剂,结合多种萃取模式(固相微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等),大大提高了目标物的萃取效率、萃取选择性和分析通量.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痕量目标物亲和力强,将其作为固相萃取的吸附剂,极大地改善了分析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已经成为农产品中痕量化合物预富集技术的优先选择.本文概述了磁性材料、碳基材料、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有机共价骨架材料等纳米材料的吸附特性,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结构可设计等众多优点,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非常适合作为农产品安全分析中污染物富集净化的吸附剂,结合色谱、光谱、质谱等检测技术,所开发的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多种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分析,很好地消除了基质干扰,提高了样品前处理的萃取效率、选择性和分析通量.本文围绕几类新型纳米分离材料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吸附剂与目标物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纳米分离介质的制备及其在农产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中熟红皮砂梨新品种-金彤
《中国果业信息 》 2023
摘要:金彤是由金水2号×大理火把杂交选育出的中熟红皮砂梨新品种。2021年7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GPD梨(2021)420002。该品种果大,平均单果重251 g,最大单果重532 g。果实圆形,果实纵径9.9 cm,横径10.2 cm,果形指数0.97。果面光滑,果皮底色为黄绿色、表面着桔红色,果锈少。肉质细、脆,汁液多。萼片脱落。风味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溶性糖含量7.84%,可滴定酸含量0.22%,维生素C含量为0.15 mg/g,果肉硬度为5.8 kg/cm~2,果肉石细胞含量为0.35%,品质上。


室温贮藏过程中不同防腐技术处理后猕猴桃果酱品质的变化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品种为"徐香"的猕猴桃为原料制备猕猴桃果酱,分析不同防腐技术对猕猴桃果酱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热灭菌或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都可显著抑制在室温贮藏(20?25℃)条件下猕猴桃果酱中微生物的生长,在 9 周的贮藏时间内,热灭菌组和山梨酸钾组的猕猴桃果酱均无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出.在 9周贮藏时间内 3 种防腐技术处理组猕猴桃果酱中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变化,维持在12.01%?13.18%和7.81?8.58 g/kg范围内.但当贮藏时间由 1 周延长至 9 周时,CK组、肉桂酸钾组、热灭菌组和山梨酸钾组果酱中抗坏血酸含量分别由 58.00、53.40、50.80、和 61.9 mg/100 g下降至 38.46、37.92、37.10 和 42.50 mg/100 g.相同的贮藏时间内,上述四组猕猴桃果酱的粘度分别由 4.68×104、4.73×104、4.45×104 和 4.42×104 下降至 1.96×104、2.43×104、2.52×104 和 2.53×104,水分活度分别由 0.721、0.743、0.719 和 0.716 增加至 0.876、0.834、0.0.797、0.811.上述研究结果为选择适合猕猴桃果酱的防腐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对猕猴桃果酱的工业化生产和贮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生蔬菜答农民问(64-1):荸荠植株的主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有哪些?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荸荠[Eleocharis dulcis(Eleocharis tuberosa)]又名马蹄,了解荸荠植株的主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不仅有助于提升荸荠生产栽培管理水平,而且有助于荸荠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1荸荠植株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间的衍生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1.1荸荠植株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间的衍生关系荸荠植株通常由种用球茎繁殖而来,其茎可分为短缩茎(肉质茎)、叶状茎、花茎、根状茎及球茎共5种。其中,荸荠地下水平着生的细条状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