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果肉厚度的苦瓜种质细胞大小和形态差异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探讨苦瓜果肉生长规律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对果肉发育的影响,以2份不同果肉厚度苦瓜种质(分别为LX1-3、ZK54)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果肉厚度动态变化以及细胞大小和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份苦瓜种质果肉厚度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大,在花后17、23 d种质间差异显著。(2)LX1-3细胞面积在花后10、17和23 d差异显著,细胞周长、长度、宽度在4个取样时间差异显著,ZK54细胞面积花后17 d显著大于花后10 d,细胞周长、长度在花后3、10和17 d差异显著,细胞宽度在4个时间差异显著;在花后17、23 d, LX1-3细胞面积、细胞周长、长度和宽度均显著大于ZK54。(3)LX1-3细胞纵横比和圆度在花后17、23 d显著大于花后3、10 d, ZK54两个指标在花后17 d显著大于花后3、10 d,但花后23 d这两个指标均显著小于花后17 d;在花后17、23 d, LX1-3的细胞纵横比和圆度显著大于ZK54。(4)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参数与果肉厚度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细胞发育对苦瓜果实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水开菲尔粒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其发酵荔枝汁的特性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乳酸菌发酵能保留荔枝原有风味,并赋予其全新储存性能和营养价值.为拓展发酵剂资源,经MC培养基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出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 FJAT-54886(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 FJAT-54886)和红条液体乳杆菌 FJAT-54887(Liquorilactobacillus satsumensis FJAT-54887).这2株菌与适合于植物原料发酵的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 arum FJAT-54898)和类干酪乳杆菌类干酪亚种 FJAT-54854(L 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 FJAT-54854)进行荔枝汁发酵特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类干酪乳酪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的活菌数增殖速度及最终活菌数均显著高于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和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P<0.05),后两者最终活菌数为7.36 Lg(cfu·mL-1)和7.02 Lg(cfu·mL-1).类干酪乳酪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和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的pH显著低于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和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P<0.05),后两者pH分别为3.75和4.33.类干酪乳酪杆菌类干酪亚种FJAT-54854和植物乳植物杆菌FJAT-54898的酸度也高于红条液体乳杆菌FJAT-54887和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FJAT-54886,后两者酸度分别为99.6°T和76.5°T.以上结果为荔枝汁发酵产品研发的菌株优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开菲尔粒 菌种鉴定 类干酪乳酪杆菌坚韧亚种 红条液体乳杆菌 荔枝汁 发酵


酚酸介导下连作茶树根际病原菌Alternaria sp.及其拮抗菌Pseudomonas sp.变化
《茶叶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长期宿根连作铁观音茶园存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探究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形成的分子机制对寻求有效的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平板对峙等方法对铁观音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不同宿根连作年限(0、1、10、20 a)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拮抗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并模拟土壤中各酚酸配比,研究酚酸类物质对茶树根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连作20 a患病铁观音茶树根系分离鉴定到1株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并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拮抗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1 a茶园相比,20 a茶园土壤中的链格孢菌绝对含量显著偏高,而假单胞菌含量却显著偏低.连作茶园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阿魏酸5种酚酸类物质,其平均配比为38∶229∶11∶11∶3.连作条件下酚酸类物质并未在土壤中累积,而是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模拟试验发现,中低浓度(30~120μmol·L-1)的混合酚酸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单一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丁香酸在低浓度(30μmol·L-1和60μmol·L-1)时也能够显著促进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对羟基苯甲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混合酚酸以及其他单一酚酸对假单胞菌的生长无明显作用.由此可见,铁观音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对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菌群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是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害增加等连作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铁观音茶树连作障碍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武夷山赤芝GL8栽培子实体鉴定及其孢子粉成分检测
《中国食用菌 》 2023
摘要:通过形态鉴定及ITS序列比对证实武夷山GL8栽培子实体为赤芝正品,在其ITS2区域中发现单碱基突变和插入位点.扫描电镜观察到原木栽培采收得到的GL8孢子粉纯度高,呈完整而饱满的椭圆形,而在破壁样品中可见其孢壁结构均已崩裂、破损.检测结果表明,破壁孢子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可达13.04 g·100-1·g-1,其中甲硫氨酸含量占比高达56.21%~57.64%;其粗脂肪含量高达32.1~32.4g·100-1·g-1,主要成分为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包括油酸(C18∶1,61.4%)、亚油酸(C18∶2,13.3%)、棕榈酸(C16∶0,14.6%)和硬脂酸(C18∶0,4.2%).通过临界CO2流体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色谱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孢子油中脂肪酸组分及是否存在齐墩果酸、熊果酸.
关键词: 赤芝 形态鉴定 ITS序列比对 孢子粉 破壁形态 化学成分


海岛型城市红火蚁发生程度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以福建海坛岛为例
《生物多样性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极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研究海岛在城市化发展中红火蚁发生程度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对保护海岛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东部的海坛岛为例,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红火蚁发生程度空间格局,进一步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环境因子(8种)、社会经济因子(10种)以及两类因子交互作用对红火蚁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红火蚁发生程度空间密度表现为不均匀聚集特征,农田发生程度最为严重(高-高聚集)、园林绿化用地次之(高-低聚集和低-低聚集)、居民区周边最轻,且发生区域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18种影响因子对红火蚁发生程度空间分异解释度的q值范围为0.014–0.278。从整体上看,两类因子对红火蚁发生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且社会经济因子q值平均数高于环境因子。对红火蚁发生程度影响最大的经济因子是农村人口数量(q=0.278),其次为乡镇面积(q=0.268)。在环境因子中,土壤类型(q=0.172)和年均降水量(q=0.149)的影响力较强。环境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两两叠加作用都将正向增强红火蚁的发生程度,其中,乡镇面积与邻近景区距离、年均降水量与邻近景区距离两组因子交互作用对红火蚁发生程度的影响力最大(q=0.466)。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城镇化建设中绿化苗木引种、道路交通运输对海岛型城市红火蚁发生程度的空间格局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防控中不仅要加强对调运苗木和往来货物的检疫,还应采取因地适宜的防控措施,有效抑制红火蚁种群数量和扩散速度。


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与番薯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BGISEQ-500平台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全基因组进行建库测序,并组装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果显示: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1 387 bp,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其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 LSC)、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 SSC)和2个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IR)的长度分别为87 597, 12 052和30 869 bp.注释共得到132个基因,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在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搜索到54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序个数分别为32, 4, 3, 11, 2和2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叶菜型甘薯与甘薯四倍体野生种Ipomoea tabascana和二倍体野生种Ipomoea trifid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一株固态发酵豆粕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应用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分析其产酶和抑菌特性,应用于豆粕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在45℃、pH为8时的酶活性达0.90 U/mL.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具有抑制效果,电镜观察显示FJAT-5561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使青霉菌丝变形和萎缩,抑制菌丝生长.豆粕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FJAT-5561可降低豆粕中难降解的粗纤维含量,提升豆粕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发酵后的豆粕中未检出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镶刀菌烯醇等真菌毒素,也未检出黄曲霉.


细胞自噬在细小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常见的一种保守的溶酶体分解代谢途径,对宿主代谢至关重要。其主要功能包括饥饿时的能量守恒、细胞器的循环和长寿蛋白质的正常周转。自噬在清除细胞内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很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内在细胞防御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复杂的多向作用,它不仅保留了降解细胞内病原体的能力,还具有增强和微调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功能。然而,一些病毒也进化出各种机制以逃避自噬降解,促进其自身的复制和释放。本文综述了自噬与病毒感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自噬与细小病毒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细小病毒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