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揉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复揉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品质的影响,以指导都匀毛尖茶的生产,进行了复揉技术对都匀毛尖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揉处理茶样条索较紧结,较弯曲,色泽较绿润,毫较显,形状得分91,色泽得分96,匀整度得分93,外形品质平均得分93.3,与对照(不复揉)处理茶叶差异不大,但复揉处理茶叶的内质优于对照。


茶叶3种采摘方式的效益比较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茶叶不同采摘方式的效益,在遵义市湄潭县东南茶场连片茶园进行了单人采茶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手工采3种采摘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茶区春茶以手工采摘独芽效益最高,夏秋季采摘效率及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双人采茶机采>单人采茶机采>手工采。表明,贵州茶区夏秋季茶适宜双人采茶机采摘。


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18R的选育及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从浙江引入的常规材料浙18R为母本,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黄籽双低高油分常规材料3911R杂交转育而成黄籽双低高油恢复系18R。转育工作开始于2003年,于2006年完成。该恢复系叶色较浅,苗期长势好,整齐一致,结实性好,角粒数较多,抗倒性、抗逆性强。含油量44.04%~47.38%,芥酸0.21%~0.72%,硫甙19.42~26.13μmol/g饼。用18R组配的组合D4818和D1918在国家区试中表现产油量增产显著,已连续2年通过国家油菜区域试验,并通过生产试验。


黔西南地区火龙果园桃蛀螟的发生及防治
《中国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桃蛀螟别名桃蛀野螟、桃蛀心虫、果斑螟蛾等,属鳞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属,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发生。该虫食性较杂,可为害桃、石榴、杏、李、梅、梨、苹果、板栗、山楂、柿、无花果、柑橘、荔枝、龙眼等多种果树。近年来,我们发现桃蛀螟在火龙果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优质、高产、熟期较早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中早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8009A与自育自交系6051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黔杂2501。该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83kg/h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8.39%,最高产量达3 570.00kg/hm2(黔西点);全生育期221.15d,平均较对照(油研10号)早熟2.55d,部分地区早熟6~7d。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4.00kg/hm2,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32.43μmol/g、41.44%和27.03%。该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黔油30号,适宜在贵州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