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不同播期对薏苡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对薏苡籽粒中淀粉积累规律、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最佳播种时间.本研究选取'仁薏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播期,在开花后不同时间段测试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收获期测定产量、检测成熟籽粒中药用指标成分.结果表明,薏苡籽粒中总淀粉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成熟期总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早播种会影响籽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的积累,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不同播期处理对薏苡药用指标成分和产量产生影响.适时播种,籽粒中的药用品质成分(浸出物,三油酸甘油酯)含量和亩产量都较高,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使药用成分和产量降低.因此,根据贵州气候特点和春耕时间,结合籽粒中的营养品质、药用品质和产量综合分析,贵州薏苡最佳播种时间应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播期 薏苡 淀粉含量 药用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我国西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间相互关系,鉴定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785份西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隶属函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3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0.5%~84.0%,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97~1.999;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与产量的紧密程度,性状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遗传变异丰富。785份地方种质资源按照K-means聚类法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168份种质资源,类群Ⅱ包括405份,类群Ⅲ包括212份,筛选到15份综合表现优异的地方种质资源。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食同源植物水芹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蔬菜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蔬菜。我国水芹种质资源丰富,其利用涉及食用、药用、污水净化、提取加工等方面,但育种及其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水芹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生理生化、育种、基因及组学研究的进展,具体内容包括:(1)伞形科植物及水芹种质资源研究;(2)水芹营养品质及生长调控研究;(3)水芹生理生化及次生代谢物质研究;(4)水芹功能基因及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水芹资源创新和保护、遗传育种、基因挖掘、加工、栽培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芹 种质资源 生理生化 基因功能 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酵素的贮藏稳定性及货架期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采用克鲁弗毕赤酵母菌(Pichia kluyveri)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共发酵制备复合酵素,旨在研究其产品经巴氏杀菌处理后的贮藏稳定性,并建立一个可靠的货架期预测模型.该实验将杀菌后的复合酵素分别放置在4、25、37℃恒温贮藏,测定了复合酵素的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此外,根据Arrhenius方程和零级动力学反应建立了该复合酵素的货架期模型,通过此模型对复合酵素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4℃贮藏的复合酵素pH和总酸变化幅度最小,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且贮藏56 d后pH值为3.41.抗坏血酸在贮藏过程中分别降低了33.10%、52.11%和77.9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抗坏血酸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色差ΔE和感官评分在4℃劣变速度最慢.根据建立的货架期模型,预测该复合酵素在常温下的货架期为184 d.在不同温度下(10、20、25℃)对该货架期模型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因此,此货架期模型较为可靠.

关键词: 复合酵素 贮藏 感官品质 理化性质 活性成分 货架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糖李花芽分化过程与开花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蜂糖李的花芽分化与开花过程,为深入探究蜂糖李低产的原因提供关键信息。【方法】选取相对高产的李品种蜜李1号作为对照品种,观察蜂糖李和蜜李1号的花芽外观特征和大小,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畸形情况、花原基数量,同时研究开花过程和花量,并特别关注过程中出现的畸形花。【结果】蜂糖李与蜜李1号花芽分化均经历了未分化期、开始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二者花芽的分化开始时间基本一致,但蜂糖李的花芽分化高峰期发生时间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至10月末,且雌雄蕊几乎同时开始分化。蜂糖李在高峰期产生了更多畸形花芽,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相对较少。开花期蜂糖李的花量明显低于其它李品种,并出现较多短雌蕊和双雌蕊的畸形花朵。持续观察发现,双雌蕊花后期可以发育成畸形双果。【结论】9月中旬至10月末为蜂糖李花芽分化与畸形花芽出现的高峰期。蜂糖李花芽中的畸形比例高,且每个花芽分化出的花原基数量较少,这些因素导致蜂糖李开花时畸形花较多,且花量较少,可能是导致蜂糖李低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蜂糖李 低产 花芽分化 花原基 双雌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成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测定“贵芨1号”中花、块茎、须根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法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部位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成分基础。结果 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花,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块茎。各部位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须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9.17±8.05)%;花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70.27±1.47)%、(0.59±0.03)μmol Trolox/m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各部位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须根最强,总多糖含量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呈相关性,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正相关。结论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并与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贵芨1号” 总酚 总黄酮 总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有拮抗作用的云南木霉菌Trichodema yunnanense的发酵培养条件,并明确发酵液对茶炭疽病的防控效果,以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云南木霉菌的发酵条件并获得发酵液,比较其对茶炭疽病的抑菌活性、离体叶片和盆栽茶树叶片防效及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T.yunnanense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200 g·L-1、甘露醇18.85 g·L-1、酵母浸膏4.73 g·L-1、装液量372.60 mL·L-1、培养温度25℃、pH 6.6、12L∶12D。10%的发酵液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达92.61%,对感染茶炭疽病的离体茶树叶片与盆栽茶树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3.71%与68.95%,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可湿性粉剂与多菌灵的防效。同时,10%发酵液处理后的茶树幼苗根长提升69.16%,根鲜重提升215.70%,株高增加42.13%,地上部鲜重增加212.11%。表明T.yunnanense发酵液兼具抗菌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为T.yunnanense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云南木霉菌 茶炭疽病 发酵液 响应面 生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的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扩张/收缩趋势,明确其在我省的潜在危害及威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 GIS软件,基于331个分布点地理信息、23组生物气候变量及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下2021―2100年的生物环境变量对番茄潜叶蛾在我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模式下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axEnt预测模型AUC值为0.958,说明模型对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预测结果较为精准。通过刀切法筛选出11月的降水量(p11)、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平均温(bio1)、海拔(elev)、年温变化范围(bio7)等5个因子是影响番茄潜叶蛾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环境变量。经预测,在我省的适生区面积约为15.96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99.99%,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毕节市东部地区、遵义市西北部与黔南州大部地区,面积约为8.94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5.96%;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铜仁市、毕节西部、遵义市东南部、黔南州南部等,面积为6.47万km2,占比为40.54%,贵州省近99.99%的区域均为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从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可知,番茄潜叶蛾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先缩减后扩张的趋势。至2081―2100年,适生区面积变化范围在-32.74万km2~8.54万km2间浮动;在我省的适生区总面积没有变化,其中高适生区整体往我省西部移动;我省东部、南部、北部等部分区域将由高适生区转变为中适生区或低适生区。因此,我省将成为番茄潜叶蛾在我国扩张蔓延最重要的中转站,其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高风险地区,应进一步提升对该虫的监测预警意识,积极开展该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该虫进一步扩张蔓延。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适生区预测 最大熵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CC-GAPLS-PLSR的辣椒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定量反演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监测辣椒生长,本研究对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处理、倒数处理、倒数的对数处理、连续统去除处理、一阶微分处理、二阶微分处理,并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选取相关性较好的特征波段生成特征波段数据集,再用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PLS)进行降维得到最优特征波段组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辣椒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最优波段和对应处理分别为700 nm(原始光谱)、699 nm(对数处理)、713 nm(连续统去除处理)、500 nm(二阶微分处理)、713 nm(二阶微分处理)。GAPLS的降维效果较好,与降维前相比PLSR模型的精度提升率最高,R2、RPD分别提升了82.22%、136.98%,RMSE降低了29.96%。4种模型中,GAPLS降维处理后的PLSR模型的精度最好,R2、RMSE和RPD分别为0.82、1.94、4.55。本研究构建的MCC-GAPLS-PLSR模型具有较好的反演潜力,适用于研究区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推动辣椒高效种植。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辣椒 高光谱 光谱变换 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热玉米种质间穗长基因RSH2的遗传结构变异与优异单倍型分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穗长相关基因并揭示其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对深度剖析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基于分子辅助的产量性状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图位克隆穗长相关基因RSH2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实践中广泛利用的120份温热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利用传统测序技术鉴定RSH2基因在该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变异,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长表型数据,剖析该基因的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类型。结果表明,在RSH2基因外显子区域中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包括24个SNPs和4个InDel,共形成17个单倍型,其中Hap_5为优势单倍型,在35份材料中均存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与穗长显著关联(p<0.05),位于外显子区3 946 bp处存在G/A突变,编码半胱氨酸(Cysteine, C)的密码子TGC突变成编码酪氨酸(Tyrosine, Y)TAC密码子,穗长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位点S_3946可能是RSH2基因控制穗长变异的关键功能位点,可用于后续基于分子辅助的玉米穗长性状改良。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遗传结构变异 RSH2 优异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