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留树贮藏对椪柑果实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椪柑留树贮藏果实的品质变化特征,为延长椪柑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留树贮藏椪柑果实为研究对象,以室温贮藏果实为对照,利用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和色度计等果实品质检测方法,研究留树贮藏方式对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色泽、总糖、有机酸和异味等品质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椪柑果实留树贮藏40~8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其中60和70 d时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4.06%和17.28%;总糖在20、40、50和70 d分别比对照低23.31%、6.24%、17.65%和18.82%;留树贮藏10~80 d时柠檬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26~1.92倍;红色饱和度a*值降低(30~80 d)2.13~5.03,果皮颜色偏黄,呈橘黄色;除贮藏40 d外,留树贮藏呼吸强度均较对照高1.16%~127.54%;贮藏80 d时异味的代表性物质乙醇含量达峰值(293.28μg/g),室温贮藏是留树贮藏的3.29倍。【结论】生产中建议留树贮藏最佳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春节前后,留树贮藏椪柑果实能够保持色泽橘红,固酸比适宜,风味浓郁,效益好。

关键词: 椪柑 果实品质 留树贮藏 室温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功能特性及培养条件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贵州岩溶山区牧草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野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根际铁载体产生菌TSQA26-3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观察、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开展菌株促生特性研究,筛选适宜菌株合成铁载体的发酵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确定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促进菌株合成铁载体能力的提升。结果表明,菌株TSQA26-3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同时还具有溶解无机磷、产植物生长素(IAA)和固氮能力;优化后的培养基(MG培养基)配方为,甘露醇25.0 g·L-1, L-谷氨酰胺2.5 g·L-1, K2HPO4 1.0 g·L-1, MgSO4·7H2O 0.25 g·L-1;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0,摇床转速170 r·min-1,培养温度30℃,培养基装液量为每250 mL瓶中装70 mL。

关键词: 白三叶 植物根际促生菌 铁载体 鉴定 促生特性 培养条件优化 发酵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MhGL3对薄荷表皮毛发育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调控薄荷表皮毛发育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薄荷表皮毛发育、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本地具少量表皮毛薄荷及突变的具大量表皮毛薄荷为研究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组装和注释等方法筛选影响薄荷表皮毛发育的候选基因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及表达分析研究.[结果]从多毛和少毛薄荷中分别获得39 853和30 249条Unigene基因,N50长度分别为1380和1434 bp,序列平均长度分别为789.44和779.03 bp.克隆测序发现,多毛薄荷转录因子MhGL3序列在920 bp位置缺少碱基A,导致其转录因子MhGL3序列长度延伸至1848 bp,获得HLH保守功能区域,从而调控薄荷表皮毛发育.[结论]转录因子MhGL3突变是导致薄荷表皮毛发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薄荷表皮毛 转录因子MhGL3 突变缺失 HLH保守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新品种‘黔南瓜1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南瓜1号’是以‘G10-12’为母本,‘G10-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以嫩瓜为食用对象的南瓜新品种,早熟;平均单株有效结瓜数8个,平均单瓜质量400 g,产量达64.0 t·hm~(-2);商品瓜色泽亮绿,果形匀称,果肉紧实,果脐较小,耐贮藏运输。适宜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种植。

关键词: 南瓜 嫩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红菜薹早熟DH系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早熟型的双单倍体(DH)植株,加快早熟型红菜薹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5个早熟型红菜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6~0.8时,红菜薹小孢子72%~78%处于单核靠边期;共有6个基因型红菜薹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gy21-55,平均出胚率为14.3胚/蕾;选取子叶形胚进行植株再生,成苗率在90%以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平均自然加倍率达76.8%。gy21-40、gy21-55表现出早熟特性,与对照植株相比获得的DH植株可分别提早5 d和8 d抽薹。

关键词: 红菜薹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早熟型DH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糖李种质鉴定中孢粉学与InDel标记的应用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能够特异性地区分蜂糖李种质和其他李种质,以及蜂糖李中的不同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及其他9个李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花粉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重测序数据进行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21份其他李种质对分子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三月李在花粉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一点红蜂糖李与其他蜂糖李相比在花粉外壁纹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分子标记开发方面,筛选出2对表现稳定的InDel分子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将蜂糖李与其他21份李种质有效区分,同时还筛选出一对InDel分子标记,可用于区分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结论】研究结果为蜂糖李的种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和分子标记依据,有望对蜂糖李产业的标准化与品质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 蜂糖李 孢粉学 InDel 分子标记 种质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杜仲叶粉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杜仲叶粉(FEL)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7日龄三穗鸭38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中FEL添加水平分别为0、1%、2%和3%,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的FEL可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可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肌层厚度(P<0.05);饲粮中添加2%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高度(P<0.05);饲粮中添加3%的FEL能够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显著增加十二指肠肌层厚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2%的FE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P<0.05或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2%~3%的FEL能够极显著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1%的FEL显著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2%~3%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能够提高育雏期三穗鸭的平均日采食量,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

关键词: 发酵杜仲叶粉 三穗鸭 生长性能 肠道发育 抗氧化指标 血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南方大豆种质资源在贵阳地区的性状分析与评价

大豆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南方大豆资源的特性,筛选鉴定具有优异特殊性状的种质,以 311 份来自四川、云南、南京种质资源库以及贵州本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贵阳地区种植,鉴定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在贵阳地区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呈现多样性.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节数、有效分枝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生育期等 10 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 21.06%,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9.54%,变异系最小的是蛋白质含量,仅有5.72%.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91~131 d,蛋白质含量为 13.80%~47.72%,脂肪含量为 14.19%~22.43%.百粒重在 13~19.9 g之间的种质最多,占比59.81%;单株粒重为2.48~25.44 g,不同资源之间单株粒重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 311 份资源分为 3 个类群,其中类群I脂肪含量、单株粒重较高,可以作为南方高油高产资源材料进行研究利用.综上,南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资源以贵阳地区为种植背景,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特性的种质加以利用.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 贵阳地区 性状 分析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优质茶树新品种‘苔选0310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苔选0310号’是从‘湄潭苔茶’中无性繁殖育成的抗虫优质茶树新品种。中晚生,中叶类,小乔木。树姿直立,分枝部位较高,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制绿茶,条索紧结、较显毫;汤色浅嫩黄、清澈明亮,香气高爽,滋味较甘鲜;制红茶,紧结、较显金毫、较乌,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甜有果香,滋味鲜醇。适合在西南茶区及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 茶树 抗虫 优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芹菜(Apium graveolens)和细叶旱芹(Apium leptophyllum)同为伞形科草本植物,二者均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和Nanopore测序平台对芹菜和细叶旱芹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组装和注释获得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将其序列特征与伞形科其他物种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2 025和158 702 bp,分别包含87和9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都具有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芹菜和细叶旱芹重复序列的类型与分布模式相似,但数目略有差异,芹菜叶绿体基因组中鉴定到202个SSRs,低于细叶旱芹中的219个.与大多数被子植物一样,芹菜和细叶旱芹均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核酸多样性分析显示,二者叶绿体基因组SSC区域中rpl32基因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用以鉴定伞形科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结构、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等在种内及种间均高度保守,均未检测出大片段的基因重排,呈现出高度共线性关系.基于20种伞形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揭示了芹菜和细叶旱芹物种之间高度相似.本研究为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有助于今后更全面的了解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与进化.

关键词: 芹菜 细叶旱芹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