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BDE-47在紫贻贝中的分布、蓄积、消除和毒性效应
《中国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试验生物,研究了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贻贝组织中的分布、生物蓄积和消除动态,并探究BDE-47对贻贝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紫贻贝对BDE-47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和一定的消除能力,且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浓度依赖性,消化腺和鳃是BDE-47蓄积的靶器官.蓄积和消除阶段各组织中BDE-47含量符合一阶非线性累积/衰减模型.0.01~1μg/L暴露浓度下,BDE-47在贻贝各组织中的半衰期为0.68~7.62d,生物富集系数(BCFs)为3217~140970L/Kg.BDE-47暴露引发消化腺和鳃抗氧化防御系统及组织损伤,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可作为BDE-47暴露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紫贻贝;组织分布;生物蓄积;消除;毒性


风浪激励下的海上风力机振动控制
《太阳能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建立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单桩式海上风力机整机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动力和空气动力,借助Matlab/Simulink搭建风力机的联合仿真模型.对安装于机舱内的单调谐质量阻尼器(S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进行设计,并在运行工况和泊机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正常运行工况,泊机工况下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抑制性能更优,对塔基前后弯矩标准偏差有着最优的控制效果,且MTMD系统中TMD的数量与系统振动抑制性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振动控制 风力机 结构动力学 风浪联合激励


海底地形对浅水半潜式漂浮风机悬链式系泊系统的影响研究
《中国造船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海底地形对浅水漂浮式风电系泊系统的影响,基于时域全耦合分析方法,利用OrcaFlex软件分别对在上坡式和下坡式海底地形条件下,采用悬链线系泊的半潜式漂浮风机纵荡运动以及系泊索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与水平海底条件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上坡海底地形会引起漂浮风机纵荡运动显著增大,系泊索张力随着斜坡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下坡海底地形导致系泊索张力显著提高,但是对纵荡运动的影响恰好相反。因此海底地形对浅水漂浮式风机系泊系统的影响不可忽略。
关键词: 漂浮风机 海底地形 系泊系统 偏移运动 系泊索张力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分析试验室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产物N-乙酰氨苯砜残留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样品经1%氨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氮吹浓缩,定容过膜后测定.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ZORBAX SB-C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在最佳检测条件下,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在5~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LOD)为10.0 μg/kg,定量限(LOQ)为20.0 μg/kg.以不同类型的水产品为空白基质,在20,50,100 μg/kg加标水平下,氨苯砜的回收率为70.1%~81.7%,N-乙酰氨苯砜的回收率为84.2%~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该方法能够实现大批量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氨苯砜;N-乙酰氨苯砜;MCX固相萃取;水产品


不同纵荡幅值下浮式水平轴叶轮的水动力性能分析
《太阳能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浪流联合环境对于浮式潮流能水轮机性能的影响,对均匀来流环境下施加波浪激励下的水平轴获能叶轮进行水动力分析。结合ANSYS-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采用重叠网格法建立均匀来流时浮式获能叶轮受迫运动的水动力分析模型,模拟S型双向潮流能叶轮在不同幅值的纵荡运动时的水动力性能,并结合实际水槽试验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纵荡激励使获能叶轮周边的流场速度产生明显的瞬时波动,且获能叶轮受力载荷的波动幅值会因纵荡激励作用的增强而升高;叶轮尾流场的流速变化和流线的变化伴随纵荡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流场的均匀度伴随纵荡幅值的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 潮流能 水动力学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叶轮 重叠网格 受迫纵荡运动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地质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多构造体系叠加和多旋回洋陆转换的复杂演化过程,目前大量研究均以构造带为核心来限定区域构造格局,但一直争议较大。本文以构造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形成过程为主线,结合区域构造带演化,重新厘定了中国东北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建立了中国东北山弯构造演化模型。研究表明,古生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由两个具前寒武纪基底的古老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及其张广才岭陆缘弧与两个古生代增生地体——兴安增生地体和松辽增生地体组成,其间由古亚洲洋分支新林-喜桂图洋、贺根山-嫩江洋、龙凤山洋和索伦洋分割。早古生代,西部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为西太平洋型活动陆缘,发育有嘎仙-吉峰-环宇洋内弧和头道桥等洋岛,~500 Ma随着新林-喜桂图洋的关闭,这些洋内弧和洋岛拼贴增生至额尔古纳地块东南缘。随后贺根山-嫩江洋的俯冲和后撤形成了一系列沟-弧-盆体系,持续的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和陆缘增生,形成兴安增生地体的主体。同时,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发育有龙凤山洋的安第斯型俯冲活动陆缘,形成了张广才岭陆缘弧。伴随着各大洋的俯冲和陆缘增生,额尔古纳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以及它们的陆缘增生带构成了一个早古生代近东西向展布的地块链。南部以锡林浩特-龙江微地块为核心发生陆缘俯冲,形成松辽增生地体雏形。索伦洋发生双向俯冲,并通过弧陆碰撞产生陆缘增生。晚古生代,伴随着古亚洲洋的北向俯冲和后撤,早期形成的地块链逐渐发生向南弯曲。二叠纪末期—中三叠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闭合以及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东部泛大洋的俯冲挤压,导致地块链进一步弯曲,同时,早期的古老地块、增生地体、弧岩浆岩、沉积建造等发生汇聚,最终形成一个以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增生地体为西翼,佳木斯地块和张广才岭陆缘弧为东翼,松辽增生地体为核心的大规模山弯构造——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段 古亚洲洋 俯冲增生 岩浆弧 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鱼菜共生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研究现状和展望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菜共生利用水产养殖废水为植物提供营养,由一种氮源(饲料)生产两种农产品(鱼和蔬菜),具有节水节能、环境友好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该研究从鱼菜共生系统的运行工艺条件、系统设计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总结了鱼菜共生系统运行工艺条件优化效果及原理,包括pH值、溶解氧、水力负荷的调节,喂食频率和投喂策略的改善,植物挑选及精确种养比例等;分析了鱼菜共生系统设计包括不同种植模式和耦合模式对提高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概述了鱼菜共生系统中生物制剂的应用前景,包括水质改良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对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为优化鱼菜共生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应加强不同条件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磷元素转化规律影响研究的建议,为微生物制剂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氮 磷 养殖 鱼菜共生 利用效率 工艺条件 系统设计 生物制剂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应用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中国鱼类人工繁育生产方式设施装备化程度低,产业大而不强,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该研究在文献调研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就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在亲鱼产卵、鱼卵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展开论述。相对于常规培育方式,循环水系统能够最大程度上构建出符合亲鱼交配和产卵的环境条件,养殖密度0.01~4.5kg/m3,系统循环率9~76%/h,换水率0.7~3%/d;针对不同性质的鱼卵,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孵化器主要有瓶式孵化罐、平列式孵化槽、漏斗式孵化器等,阐明了其适用对象、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表现;针对育苗和养殖系统构建需求的差异,综述了目前在循环水育苗设施装备应用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概述了中国鱼类人工繁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循环水人工繁育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引领性,但是要实现产业化应用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品种对象的人工繁育环境构建及循环水处理、繁育过程鱼类对环境应激源的生物学响应、智能繁育装备等方面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


一阶速度—胀缩—旋转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数值模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弹性波正演在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以及多波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反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常常数值求解一阶速度—应力方程或二阶位移弹性波方程,只能直接得到同时包含纵波和横波的三个质点振动速度分量或位移分量,要想得到更直观的纯纵波和纯横波分量记录,还需要在模拟过程中采用波场解耦算子进行纵、横波分离,因此纵、横波模拟精度同时受制于模拟算法和波场解耦算法的精度。为此,推导了一阶速度—胀缩—旋转弹性波方程在三维交错网格空间中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性条件;推导了适应该方程的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一阶速度—胀缩—旋转弹性波方程的正演模拟;分析了模拟结果中各分量的物理意义。由于一阶速度—胀缩—旋转弹性波方程不仅包含了质点的振动速度矢量,而且显式地包含了横波振动速度矢量和纵波振动速度矢量,还包含了一个体应变和一个旋转矢量,因此应用该方程模拟除了能得到三个质点振动速度分量外,还可以直接得到解耦后的纵、横波分量,避免了解耦算法对模拟精度的影响。模型试算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一阶速度—胀缩—旋转弹性波方程 交错网格 正演模拟 有限差分 PML吸收边界条件 纵、横波分离


缓动单站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算法
《声学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对于隐蔽状态下的态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缓动单站平台对海上目标的探测问题,基于运动目标的方位历程图,提出一种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TMA)算法。在探测平台准静止、目标运动状态恒定且探测单目标的条件下,该算法可利用构建的运动模型精确拟合出目标的方位历程变化曲线,进而有效解算出目标的速度初距比、航向角、过正横时间及过正横方位角等目标要素。2020年5月在南海某海区利用搭载于3台低速无人航行器上的单矢量水听器进行了探测试验,将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解算结果与参考值的速度初距比均方根误差小于1 h~(-1),目标航向角均方根误差为6.6°,过正横时间均方根误差为77.4 s。试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