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农艺措施对香蕉枯萎病园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农艺措施对香蕉枯萎病园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土壤微生物宏基因技术对3种不同农艺措施处理的香蕉枯萎病园土壤进行测序,并分析数据.聚类结果显示,施用石灰(A2)、油茶茶枯粉天然肥料(B2)和ETS微生物菌肥(E2)处理能够改变土壤微生态;对A2、B2和E2处理进行了相对丰度菌类群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未定义菌种和其他分类菌种外,厚壁菌门丰度最高;土壤微生物绝对定量分析和相对定量分析可知,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和装甲菌门3种微生物门水平在样本中的占比均比对照(NB)大.因此认为,3种不同农艺措施可改变土壤微生态,增加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和装甲菌门等抗菌微生物门水平,提高土壤抗病能力.这一结果为通过调整土壤微生态防治香蕉枯萎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红色碳点/二氧化锰纳米探针荧光法检测果汁总抗氧化性
《分析试验室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色荧光碳点(R-CDs)与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为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灵敏、快速、简便的荧光分析方法,并用于测定食物总抗氧化性.以抗坏血酸(AA)为模型检测靶标,采用AA当量评价食品总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MnO2纳米片浓度、R-CDs稀释倍数、MnO,与R-CDs的作用时间及其与AA的作用时间.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强度与AA浓度的对数值在4.0~12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0.06 μmol/L.该方法测定标准添加果汁样品的回收率在85.8%~113.0%之间,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海南地区香蕉上的施用效果分析
《南方农业 》 2024
摘要:为了研究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香蕉上的施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对香蕉农艺性状、果实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可改善香蕉农艺性状,提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显著提高香蕉产量,增幅达2.8%~11.3%,能有效提高香蕉品质,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方面可达到明显的效果,能改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改善效果不明显。综合考虑对产量、品质、施肥量等因素,缓控释肥(N 480 kg·hm-2,P2O5240 kg·hm-2,K2O 720 kg·hm-2)和土壤调理剂(1 125 kg·hm-2)配施在香蕉上效果最佳。


基于ORF7基因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RAA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公布的ORF7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RRSV ORF7基因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T-RAA)荧光法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RT-RAA荧光法在42℃、20 min内即可检测到PRRSV特异性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为9.9×10~6 copies/μL;与PRV Bartha-K61、PCV、CSFV、PRRSV GD、PRRSV XH-GD、PRRSV GM2、PRRSV CH-1a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分别对157份样品进行荧光RT-RAA法与PCR方法的检测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荧光RT-RAA法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100%。建立的PRRSV荧光RT-RAA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7基因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 特异性 灵敏度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致病性高,自2018年以来在我国迅速蔓延流行,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实现ASFV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与封闭式核酸可视化试纸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检测ASFV B646L基因的核酸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在65℃条件下,50 min内可检出1.16 copies/μL的重组质粒,且该方法与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此外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能有效避免传统等温扩增气溶胶污染造成假阳性的缺点。本研究为ASF疑似感染病例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灵敏、可靠的候选方法。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核酸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不同水分条件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拟杆菌对高能低蛋白饲粮诱导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拟杆菌对高能低蛋白饲粮诱导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80只210日龄体重为(1.5±0.2) kg的大午金凤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模型组(M组)饲喂高能低蛋白(HELP)饲粮,拟杆菌低剂量组(BL组)饲喂HELP饲粮+1×109 CFU/mL拟杆菌,拟杆菌高量组(BH组)饲喂HELP饲粮+1×1011 CFU/mL拟杆菌。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M组蛋鸡肝脏油腻、质脆易碎,出现大量脂肪空泡和红染脂滴;肝脏指数、腹脂率显著上升(P<0.05);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上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M组相比,BL组和BH组蛋鸡肝脏脂肪空泡和红染脂滴有明显改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TG、TC、LDL-C含量及AST、ALT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HDL-C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BH组相比,BL组蛋鸡血清TG、TC含量及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拟杆菌可改善FLHS引起的蛋鸡脂质代谢紊乱和肝功能损伤,添加1×109 CFU/mL拟杆菌对调节FLHS蛋鸡的肝脏脂质代谢效果更佳。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抢救性调查收集及其抗病性初步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广西野生稻濒危状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抢救性收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发掘其抗病基因,对广西野生稻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了调查和收集,并对收集的部分资源进行了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西野生稻原记载的44个分布点中,仅剩24个尚有野生稻分布,濒危状况十分严重,近10年来野生稻分布点消失比例高达45.5%,水源被破坏和杂草竞争是危害野生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素;按照野生稻取样原则,共抢救性收集到11个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群体共317份种质资源;利用国际强毒菌株PXO99对177份材料进行白叶枯抗性鉴定,采用离体戳伤叶片鉴定的方法进行不同病菌小种(Guy11、RB22、FJ-3-2、FJ-3-5、FJ-2-3)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白叶枯抗性资源27份,稻瘟病抗性资源105份,兼抗白叶枯和稻瘟病的种质资源5份。针对广西野生稻抗病资源丰富但消失严重的问题,建议加强收集和保护,并加大种质资源鉴定力度。


火焰兰等5种兰花菌根显微结构及分离培养基筛选
《热带林业 》 2024
摘要:通过石蜡切片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兰花新鲜营养根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从而筛选最佳的分离培养基.结果表明:5种兰花菌根结构一致,由外到内依次为根被、皮层、中柱,三个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真菌侵染表现,海南钻喙兰、火焰兰是通过皮层细胞直接侵染,卷萼兜兰、硬叶兜兰和铁皮石斛是通过根毛或皮层细胞侵染,并形成菌丝团.实验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做5种兰花菌根分离纯化培养基.


茶树扦插繁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扦插是茶树品种繁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之一,其关键在于不定根的形成,而不定根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内外因子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影响,探索影响其生根的因素对于理解不定根形成以及调控扦插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简述了影响茶树扦插繁殖的内外因子及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品种差异、取材选择、插穗规格、营养物质、激素水平、酶活性等内在影响因子,与基质、扦插时间、温度、湿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外在影响因子在提高扦插成活率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评述,并对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为提高茶树品种繁殖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