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合成猪腺病毒3型E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构建E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提取pCI-neo-E1质粒,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新霉素G418筛选猪永生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Cs).检测RPECs的角蛋白18和19,通过细胞计数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毒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DBN-SX07株和猪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接种RPECs,同时将PEDV CV77毒株接种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将PCV2 DBN-SX07株接种猪肾细胞(PK15细胞),将PRV Bartha-K61株接种仓鼠肾成纤维细胞(BH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的滴度.[结果]PCR和测序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构建成功.将pCI-neo-E1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永生化细胞株,该细胞株表达角蛋白18和19,传代50代仍保持上皮样细胞形态,增殖活性良好,细胞周期及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一致.PEDV CV77毒株感染猪RPECs 24 h后,CPE明显,滴度为105.25TCID50/mL,低于其在Vero细胞中的滴度(108.125 TCID50/mL).PCV2 DBN-SX07毒株感染猪RPECs后可产生明显CPE,病毒滴度为106.125TCID50/mL,略高于其在PK15细胞上的滴度(106 0TCID50/mL).PRV Bartha-K61 毒株感染猪 RPECs 后,CPE 明显,病毒滴度为 108.75 TCID50/mL,略低于其在BHK上的滴度(108.875 TCID50/mL).[结论]成功构建了永生化猪视网膜细胞系,可用于猪源病毒的培养,尤其是培养PCV2可产生明显CPE,易于观察,为后续开展疫苗工艺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材料.
关键词: 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永生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猪伪狂犬病毒


不同浓度噻苯隆对芒果果实品质和有机酸组分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与果实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在芒果生产中噻苯隆的最佳施用浓度。以8、16、32、64 mg/L 4个浓度梯度的噻苯隆浸泡芒果小果2次,测定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后果实大小、果形、营养成分和有机酸含量,并探讨噻苯隆浓度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噻苯隆处理对芒果果实生长具有较明显的作用,随着噻苯隆浓度的升高,贵妃芒果单果重、纵径、横径均呈增加趋势,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也随噻苯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与噻苯隆浓度呈负相关,其中可溶性糖相关系数为-0.982,达到极显著水平;32 mg/L噻苯隆处理芒果蛋白质含量最高。芒果主要有机酸组分为柠檬酸、莽草酸、苹果酸和奎尼酸,其中柠檬酸含量占比为43.46%,其次为莽草酸,占比18.28%。噻苯隆浓度与芒果柠檬酸、莽草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柠檬酸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苹果酸、奎尼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噻苯隆可促进芒果生长,提高单果重和纵横比,对果实内在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浓度影响程度总体为64mg/L>32 mg/L>16 mg/L>8 mg/L。


三角梅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现代园艺 》 2024
摘要:以三角梅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调整不同阶段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建立三角梅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三角梅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6-苄氨基嘌呤)0.5 mg/L+IBA(吲哚丁酸)0.1 mg/L,诱导率为80%,7 d左右即可萌发;最适增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萘乙酸)0.2 mg/L,30 d增殖系数为5.2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5mg/L,生根率为87.3%,平均生根条数为5.6;炼苗后移栽在珍珠岩∶椰糠=1∶1的基质中,成活率为92%。本研究建立了以茎段为外植体的三角梅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三角梅多倍体育种和遗传转化等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m~6A和miRNA协同调控北京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mi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在北京鸭胸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了解北京鸭胸肌发育规律奠定基础。【方法】收集E13和E27两个阶段的北京鸭胚胎胸肌,利用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MeRIP-Seq)和小RNA高通量测序(miRNA-Seq)来鉴定在北京鸭胚胎胸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受m~6A调控的相关差异基因,再联合miRNA及其靶基因分析其功能。【结果】miRNA-Seq结果显示,差异显著miRNAs有181个,通过靶基因预测到11 176个靶标,包括m~6A相关基因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eRIP-Seq在E13和E27组分别检测到14 344和14 016个m~6A峰,分别映射到8 248和7 763个已知基因。E13与E27时期m~6A共3 240个,映射到2 767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genes, DMGs)。DMGs的GO和KEGG分析显示,DMGs主要富集于肌肉发育、脂肪沉积相关通路,同时也富集到很多和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如MTPN、MYF6和MYF5。miRNA-Seq检测到5 55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DEGs在Wnt信号通路、代谢途径、脂肪酸显著富集,提示DEGs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过程。miRNA-Seq和m~6A-Seq关联分析显示,共检测到1 517个差异甲基化和表达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genes, DEMGs),对这些DEMGs的GO和KEGG分析显示,DEMGs主要富集在肌肉发育相关通路中。【结论】m~6A甲基化修饰和miRNA对北京鸭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miRNA m~6A甲基化修饰 高通量测序 北京鸭


干旱胁迫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的生理基础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 2024
摘要:菠萝蜜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为研究菠萝蜜裂皮病关键致病因子及干旱诱导菠萝蜜裂皮病发生机制,通过设计不同盆栽控水试验,分别测定40%、30%、20%和10%不同梯度水分和干旱3d、6d、9d胁迫菠萝蜜幼苗后的生长性状和光合作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0%水分干旱处理下,对'琼引1号'和'琼引8号'菠萝蜜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影响最大,叶片增长量均小于0;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显著下降,均极显著低于CK.干旱9d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面积变化较大,其增长率分别为-33.48%和-42.16%,其次为叶长的增长率-27.82%和-34.12%,均小于0,显著小于CK的增长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显著下降,均极显著低于CK;不同干旱短时间胁迫下对茎围和株高影响不显著.在10%~40%水分含量范围内,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和干旱时间增加,菠萝蜜植物生长性状受影响越明显,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水分含量10%>20%>30%>40%、干旱时间9d>6d>3d的趋势.研究阐明不同干旱胁迫对菠萝蜜生长及光合生理系统的影响,为干旱诱导下菠萝蜜裂皮病致病机制研究和生产中合理水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文昌鸡胚胎期胸肌发育特征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文昌鸡胚胎期胸肌发育规律及肌肉调控基因(MyoG、MRF4)对肌纤维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了100枚蛋重(40±2) g的文昌鸡种蛋进行同条件孵化,测定8~20日胚龄(E8~E20)的胚胎重和胸肌重,计算其胸肌率,并取胸肌进行冰冻组织切片,观察胚胎期胸肌纤维变化情况。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分析其胸肌中MRF4、MyoG、β-act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文昌鸡胚胎重在E19前随着胚龄增加而增加,在E19后略微下降;胸肌重在E16前随着胚龄增加而增加,并在E16后波浪式下降;胸肌率在E8~E14呈波浪式上升,E14后显著下降。E8~E14阶段成肌细胞大量增殖;E14阶段成肌细胞开始出现少量融合分化形成的多核肌管;E16阶段细胞核开始完全移动至肌纤维周围,肌纤维雏形形成;到E20阶段胸肌肌纤维已经具备成年动物肌纤维相同的形状。MYOG和MRF4在胸肌中分别在E14和E16达到表达高峰。综上,E14至E16阶段是文昌鸡胚胎胸肌发育最快的时期,是胸肌发育的关键转折期,其中,E14是胸肌从增殖到融合的关键过渡点,而E16是胸肌肌纤维成熟的关键点。本文通过探究文昌鸡胸肌发育与其关键调控基因之间的潜在联系,为制定高效养殖策略并提升文昌鸡胸肌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PRRSV HNHK3-2021毒株的ORF5和ORF7序列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采集海南省海口市及周边地区样品,分离出PRRSV HNHK3-2021毒株,并测定NSP2基因以及ORF5和ORF7基因序列,采用Lasergene 7.1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MEGA-X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分离出的PRRSV HNHK3-2021株为美洲型毒株,PRRSV HNHK3-2021株和EF112447 HEB1、EU109503 GD、EU624117 XH-GD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9.2%~99.3%和99.5%~100%,推导氨基酸相似性为99%~99.5%和100%;PRRSV HNHK3-2021株和EU864232 SHB、AY262352_HB-2(sh)2002、AY656990 Abst-1、AY032626 CH-1a、EU807840 CH-1R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1%~96.4%和91.4%~97.3%,推导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6.6%~93%和91.9%~97.6%;PRRSV HNHK3-2021株和JN654459 NADC30、KP860909 FJZ03、MH068878 SD17-38、AY881994 FJ-1的ORF5和ORF7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5.4%~87.1%和89%~91.4%。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6.1%~87.1%和89.5%~91.9%。【结论】RRSV HNHK3-2021毒株和EU624117 XH-GD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


不同叶螨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以橡胶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对加州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探讨其释放于橡胶园建立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27℃±1℃、RH 75%±5%和光周期12L:12D条件下,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研究方法对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时的加州新小绥螨试验种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种群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6.88d、8.03d和13.16d,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其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82.98%。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以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时差异显著,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4.59 d和42.38粒/雌;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26.01 d和29.19粒/雌;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不利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存活和产卵,其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分别仅为13.60 d和1.47粒/雌。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最大,分别为28.700和0.273;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19.661和0.231;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其内禀增长率为-0.013。综上,东方真叶螨最利于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其次为比哈小爪螨,而六点始叶螨单一发生的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无法维持,但以3种不同叶螨同时为食物时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 加州新小绥螨 东方真叶螨 比哈小爪螨 六点始叶螨 橡胶


对黄曲条跳甲高毒力Bt菌株的鉴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的生物防治措施,从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对黄曲条跳甲高毒力Bt菌株BS128,根据形态学和分子水平鉴定,明确该菌株属于苏云金芽胞杆菌,含有cry8Ga新型杀虫编码基因。通过室内生物活性评价,苏云金芽胞杆菌BS128菌悬液对黄曲条跳甲3 d的LC50值为60.0093μg/mL,250μg/mL BS128菌悬液9000 mL/hm~2土壤处理对黄曲条跳甲防治效果为67.66%(15 d),250μg/mL BS128菌悬液9000 m L/hm~2叶面喷雾对黄曲条跳甲7 d和10 d防效分别为61.86%和62.16%。结果显示2株Bt菌株土壤处理防治跳甲效果不低于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我们认为利用Bt防治黄曲条跳甲更适用土壤处理,一方面重视了土壤中黄曲条跳甲幼虫的防治,可以减缓苗期成虫的危害;另一方面Bt在土壤中更利于发挥作用,持效期长,避免了叶面喷施Bt受到高温或者强紫外线照射失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