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基因组SSR位点挖掘及荧光标记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NCBI数据库公开的茶树‘舒茶早’(Camellia sinensis var.'Shuchazao')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ISA在线分析工具挖掘SSR位点,并使用Primer 3.0软件批量开发设计引物,随机挑选引物检测有效性,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验证筛选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结果表明,茶树全基因组中共挖掘659 053个SSR位点,相对丰度212个/Mbp。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最多(469 096个,占比71.18%)、长度最长(8 725 988 bp,占比61.34%)、出现频率最高(151.06个/Mbp)、密度最大(2 809.97 bp/Mbp),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99 716个,占比15.13%)、长度(2 801 472 bp,占比19.69%)、出现频率(32.11个/Mbp)、密度(902.14 bp/Mbp)均次之。6个串联重复的SSR基序类型最多(146 844个,占比22.28%),7个串联重复的SSR基序类型数量次之(87 136个,占比13.22%)。从200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7对引物可以扩增成功,其中82对可能存在多态性,使用8个茶树栽培品种进行筛选验证,其中2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量(Ne)、香农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固定指数(F)、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5.091、3.387、1.347、0.591、0.675、0.122、0.634,筛选出的引物中有20对高度多态性信息引物(PIC>0.5)、2对中度多态性信息引物(0.4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全基因组
SSR标记
引物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溃疡病菌胁迫对海南绿橙植株生理指标与抗氧化酶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溃疡病菌对海南绿橙植株生长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将有助于研究其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调控机制,推进抗性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海南绿橙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关键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溃疡病菌胁迫下,绿橙植株的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但植株鲜重显著下降,且引起绿橙叶片的黄化,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74.09%、81.75%。在溃疡病菌胁迫的0~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在胁迫24 h时达到高峰,分别是胁迫前的6.15、5.08、5.60倍,以上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冗余分析(RDA)显示,酶活的变化量与各生理指标保持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溃疡病菌胁迫主要引起绿橙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影响叶片的光合代谢,而SOD和PAL是绿橙植株应对溃疡病菌侵染时的关键抗氧化酶,研究结果将为海南柑橘抗性育种的定向选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海南樱桃番茄品质与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海南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肥料投入量及其关系,为海南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采样测定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 40个代表性田块进行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研究分析.[结果]海南樱桃番茄果实品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分别为 5.22~20.10 g、19.72~30.21 mm、20.47~35.84 mm、1.20~3.90 kg/cm2、6.20%~10.00%、26.97~56.33 mg/100g、4.03%~7.60%、0.35%~0.68%和 7.79~19.19.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土壤属于弱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过高,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化肥投入过多,氮磷钾投入比例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肥施用量与樱桃番茄单果重、横径、纵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化肥总用量和化肥N用量均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化肥P2O5 用量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有利于提升樱桃番茄品质.


基质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番茄穴盘苗耐旱性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番茄穴盘苗耐旱性的作用,选用番茄品种中杂302,通过基质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L-S60、L-H15、LPL-117),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未接种对照相比,番茄穴盘苗株高提高8.95%~13.05%,存活率提高6百分点以上,3株贝莱斯芽孢杆菌之间未存在显著差异;L-S60、L-H15和LPL-117处理茎叶中Mn和Zn含量增幅分别超过30.94%、7.59%,Ca、Mg含量降幅分别大于9.48%、15.93%;干旱胁迫第3天时,L-S60、L-H15和LPL-117处理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62.86%、78.27%、40.29%,干旱胁迫第8天时,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2.34%、18.96%、7.94%.表明基质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穴盘苗耐旱性,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脂氧合酶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甜瓜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脂氧合酶对果实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西州蜜1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甜瓜果实贮藏期间脂氧合酶活性、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呼吸强度、果胶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研究甜瓜果实采后脂氧合酶代谢、乙烯产生、后熟软化生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关系。分别将甜瓜果实在20℃贮藏(对照组)、经1-MCP处理后20℃贮藏、2℃贮藏,分析甜瓜果实中LOX活性与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甜瓜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LOX活性上升先于乙烯释放量的增加,而在乙烯释放量与呼吸强度跃变后,LOX活性逐渐下降。同时,果实中果胶酶与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在跃变现象发生后显著增加,果实硬度随之迅速下降,说明果胶酶与淀粉酶基因表达增强和酶活性升高是甜瓜果实发生软化的关键因素。此外,LOX活性升高能够启动乙烯释放量的增加,促使果实发生呼吸跃变并进入后熟阶段,但乙烯对LOX却没有调控作用。由此可知,LOX活性对果胶和淀粉的变化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启动乙烯的释放来调节果胶和淀粉的代谢反应,使果实发生软化。
关键词: 脂氧合酶 甜瓜 后熟软化 细胞壁代谢 果胶酶 基因表达


文昌鸡活体可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相关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文昌鸡活体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关系,本文选取120日龄文昌鸡60只,公母各半,测量其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胸肌厚、皮脂厚、皮脂重指标,运用SPSS 26.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文昌鸡公鸡皮脂重与体重、胸肌厚、皮脂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斜长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胸肌厚(R=0.687),其次是体重(R=0.685);母鸡皮脂重与体重、体斜长、胸肌厚、皮脂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重(R=0.857),其次是皮脂厚(R=0.630)。体重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皮脂重,体斜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公鸡皮脂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文昌鸡母鸡皮脂重。公、母鸡活体可度量性状与皮脂重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皮脂重=396.649+42.279X胸肌厚+0.187X体重+1 213.592X皮脂厚-36.516X体斜长,Y皮脂重=193.928+0.264X体重-61.334X胫长。


番茄青枯病对海南不同质地砖红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海南不同质地砖红壤(文昌市文城镇砂土、儋州市大成镇壤土、澄迈县永发镇黏土)为试验对象,探究番茄青枯病对海南不同质地砖红壤肥力的影响。青枯病发生后,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植株发病情况,以及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根系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质-OM、有效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孔隙度-SP、容重-BD、质量含水量-MWC)与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蔗糖酶-SC、脲酶-UE、酸性磷酸酶-ACP),分析青枯病发生与各指标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确定土壤受番茄青枯病显著影响的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质地土壤中,黏土青枯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高,而壤土最低;3种质地土壤处理组的pH、AP、SP、POD均低于对照组,黏土处理组的AN、AK、MWC、UE均高于黏土对照组,而壤土处理组的CAT、ACP、MWC、BD高于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质地土壤的OM含量、AP含量、SP、POD活力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中砂土的pH、ACP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UE与青枯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壤土的pH、OM、POD、UE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ACP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黏土的SP、POD活力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AK含量与DI呈显著正相关(P<0.05)。RDA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的SP、OM与AN含量与UE相关性高,对照组与处理组的SP、AK分别与ACP、CAT相关性较高。青枯病发生后,砂土与壤土的对照组、处理组大部分肥力指标均低于黏土,但土壤肥力水平并不是青枯病发生的充分条件;尽管如此,土壤大部分肥力指标会因青枯病爆发而降低。砂土中青枯病发病率、病情指数低于黏土的可能原因是砂土的AP含量较高,壤土的青枯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主要由于较低的pH条件不适宜青枯菌生存。黏土青枯病病害情况最严重,其pH、氮素水平、质量含水量均适宜青枯菌的生长繁殖,而且潜在的有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也可能低于砂土与壤土。因此,不同质地土壤的青枯病防治措施应当因地制宜。本研究相关结论可为今后海南青枯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海南粟类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海南粟类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粟类资源与北方资源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淀粉和磷元素含量高于北方品种,狗尾粟的总氨基酸、维生素B1和锌含量高于北方品种,鸭脚粟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北方品种,其余指标与相当或低于北方品种.海南各地区资源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差异.鸭脚粟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65~10.40 g/100 g、1.1~1.3 g/100 g、73.11%~75.04%、8.62%~10.36%,钙含量达到 1 361.0~1 601.0 mg/kg,属于中等糊化温度、硬胶稠度米,适宜开发为极具潜力的天然补钙功能食品.狗尾粟与黍的大部分性状相似,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氨基酸含量分别为 11.70~12.70g/100g、2.1~3.2 g/100 g、78.60%~82.01%、11.12%~12.54%,直链淀粉含量均低于2%,维生素B1含量为0.100 9~0.610 0 mg/100 g,磷含量达到307.0~385.0 mg/100 g,全部为糯质型米,属于中低糊化温度、中等或软胶稠度米,米质较优,适宜煮粥或开发风味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