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夏玉米品种对主要虫害的抗性评价
《农业灾害研究 》 2025
摘要:自“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广以来,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病虫害呈现出新的变化,玉米虫害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是病虫害防控的有效措施,对此,对25个夏玉米品种雌穗上蚜虫数量、蛀茎及穗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抗虫性差异,并对虫害防控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品种间雌穗百株蚜量、蛀茎率和虫穗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品种百株蚜量为173.3~830头,蛀茎率为0.0%~43.3%,虫穗率为46.7%~100.0%;在玉米生产中,可以通过抗性品种选择减轻蚜虫和蛀茎危害,但虫穗率普遍偏高,因此,需结合其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玉米穗部虫害。


'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公谷’系列谷子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综合效益,探索谷子高效生产技术,推动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东北地区102份农户3 a的调研数据,运用密切值模型对‘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综合效益展开评价。结果显示,在同期品种间,‘公谷’系列品种于2021、2022、2023年的密切值分别为0.0167、0.1146、0.1674,均低于普通谷子品种和玉米,表明该系列品种的综合效益最高;从整体情况来看,2022年‘公谷’系列的密切值最低,为0.1350,表明2022年‘公谷’系列的综合效益最佳,而2021年玉米的密切值最高为0.6175,则说明2021年玉米的综合效益最低。简化栽培品种‘公谷’系列综合效益最佳,普通谷子品种处于中间水平,玉米在保障粮食产量上有重要作用,但其综合效益相对较低。所以,应加大‘公谷’系列品种的推广力度,提升普通谷子品种的效益,并对玉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技术创新,以提高各品种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密切值模型的应用,该模型为谷子简化栽培品种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而研究成果结论为谷子种植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和策略建议。


培养基和赤霉素对金星无核葡萄未成熟合子胚萌发的影响
《特产研究 》 2025
摘要:为探究赤霉素对葡萄未成熟合子胚萌发的影响,本文以金星无核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培养基和GA3浓度对其未成熟合子胚萌发的影响。不同培养基对金星无核葡萄未成熟合子胚萌发的影响不同,未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和ER培养基都可以使其萌发,接种6 d后萌芽率均超过85%,但水琼脂培养基上的萌芽率为0。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GA3能促进金星无核葡萄合子胚的萌发,萌发速度快且萌芽率高。虽然不同GA3浓度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在0.2~1.5 mg/L的添加范围内,随GA3浓度的增加,胚的萌芽率呈增高趋势,其中1.5 mg/L GA3处理的萌芽率最高,为93.52%。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产量、碳氮足迹及农田净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灌溉方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制约因素,与Q-FP处理相比,同时优化施肥及灌溉方式(D-NPK),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2.3%和13.2%,D-NPK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16.8%和13.1%。相比于畦灌农户常规施肥,滴灌条件下优化施肥量(D-NPK)及有机无机配施(D-NPKM)是小麦生产系统碳氮排放及环境足迹降低的有效措施,氮足迹分别降低61.7%和59.8%,碳足迹分别降低44.5%和25.3%。滴灌模式下,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氮足迹和碳足迹均高于单施化肥(D-NPK)处理,分别高4.9%和34.6%,而净生态经济效益降低于D-NPK处理24.3%。因此,从小麦生产力角度来看,滴灌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优化措施,但结合生态环境角度,建议D-NPK处理为最优化措施。整体来看,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推荐滴灌结合肥料减量措施作为小麦生产的最优化措施,但相比于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滴灌下有机无机配施仍是提高小麦生产力,降低小麦生产碳氮足迹的有效措施,未来可结合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的有机肥类型及施用方式,以最大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菊芋提取物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盐碱地菊芋种质资源菊糖含量的差异性,以及菊芋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菊芋提取物低剂量组(200 mg/kg)、菊芋提取物中剂量组(400 mg/kg)及菊芋提取物高剂量组(800 mg/kg),并设正常对照组。监测大鼠在灌胃期的空腹血糖值、体质量变化,并在干预28 d后,评价各组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及糖脂代谢水平。结果:BY1在30个菊芋种质资源中菊糖含量最高,达(196.35±3.25)mg/g,作为试验材料进一步验证其功能。与模型组相比,菊芋试验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性提高(P<0.05);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通过下调T2DM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上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以改善血脂异常,尤其以菊芋提取物高剂量组(800 mg/kg)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最为明显,与阳性对照组效果相似。结论:菊芋提取物对T2DM大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调控作用可能与维护糖耐量、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血脂代谢有关。
关键词: 菊芋 菊糖 降血糖 Ⅱ型糖尿病大鼠 糖脂代谢 胰岛素


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的效果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以先玉335、东单1331和迪卡516为基础,选育二环系。2021年冬,对所选育的二环系,按照Griffing方法(无亲本,仅一组F1),配制了108个组合。2022-2023年,通过对108个组合在产量、抗倒性、抗病性,以及一年多点产量稳定性、丰产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KPK124(迪卡516二环系)×KPX49(先玉335二环系)组合,在两年多点试验中,产量最高,为886.5 kg/667 m2(2022)和780.78 kg/667 m2(2023),抗倒性最好,高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抗锈病。该组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利用主要性状互补的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对选系后代进行杂交组配,能够选育出较为优良的玉米杂交种。


基于自然光能的隧道式粪污湿法造粒发酵工艺研究
《河北农机 》 2025
摘要:针对河北省目前中小规模养殖场现状,并根据粪便高含水率的情况,从降低投入、运行成本,缩短处理时间,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种中小规模养殖场适用的基于自然光能的隧道式粪污湿法造粒发酵工艺,研制一种隧道式粪污湿法造粒发酵设备。通过试验结果表明:湿法翻抛干化造粒机铺放粪污厚度为11.4~19.7cm,粪污可在5天含水率降至46%以下,冬夏季平均脱水率为40%,造粒直径为3.5~6.8mm(鸡粪)。经处理后的产物经检测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为7.45%、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为49.9%、总养分(N+P2O5+K2O)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为8.8%、蛔虫卵死亡率为100%、粪大肠菌群数<3个/g,均达到NY/T 525-2021《有机肥料》的相关要求。整个处理周期为13.3天,耗电量平均为38.2kw·h·d-1。该工艺可适应高含水率粪便在不添加辅料的情况下快速将粪污脱水、造粒并发酵,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为畜禽粪便处理提供一项新技术新设备,促进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方接坝地区冷棚吊蔓香瓜种植技术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5
摘要:在河北省围场县接坝地区,冷棚种植吊蔓香瓜栽培模式具有通风透光、管理方便、提高果实品质等优点。总结了该项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包括冷棚建造、穴盘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助力香瓜提质增效生产。


河北省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种子质量是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和根基.河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在耕地资源趋紧的情况下,种业发展成为提高作物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梳理河北省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种业强省发展的差距与短板,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省种业强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果胶含量与质构相关性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甘薯在不同熟化方式下果胶含量的差异以及与质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咔唑比色法对甘薯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了生、熟薯块的质构指标。结果 不同甘薯品种的生、烤和蒸薯中均含有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且各品种的果胶含量存在差异。在生薯的果胶含量中,原果胶含量最高;在烤薯和蒸薯的果胶含量中,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参试品种的生薯、烤薯和蒸薯的质构指标间差异性较大。在生薯中,冀元2号的硬度最高,冀元1号的黏附性最大,冀元2号的胶黏性最大;烤薯中冀薯9号的硬度最大,慧谷2号的弹性最大,普薯32号的内聚性最高;蒸薯中慧谷2号的硬度最大,哈密的弹性最大,冀元1号的胶黏性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质构指标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原果胶含量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生薯的原果胶含量与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黏附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烤薯可溶性果胶含量与原果胶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蒸薯的可溶性果胶含量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原果胶含量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薯品种适宜加工方式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后续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